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于6月21日至22日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举行,约有60支队伍2600余人参赛。本次龙舟赛开幕仪式上,除开展祭龙下水、龙舟点睛、抢鸭子等传统龙舟活动,还增加了传统民俗文艺展演。过端午节时,你会遇到的情况有( )
①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③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 ④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电视剧《贞观长歌》 B.阎立本的《步辇图》
C.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3.下面是出土于元朝墓葬中的陶俑,他们姿态各异,表情丰富,分工明确有的在吹口哨、有的在吹笛、击节板,还有的在舞蹈,这些陶俑反映了元朝怎样的社会状况( )
①元杂剧的繁荣,为广大民众所喜欢 ②元朝的手工业发达
③元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④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作( )
A.坊 B.市 C.瓦子 D.勾栏
5.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假如你生活在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用“交子”在酒店换酒喝 ②在“瓦子”里听说书 ③去“夜市”吃夜宵
④在“草市”购买日用百货 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6.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下列诗歌属于描写宋代百姓欢度元旦(今春节)场景的是( )
A.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7.下图是某同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设计的幻灯片,其中关汉卿代表的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8.文化地标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文旅融合唤醒着城市的记忆,如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那么唤醒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9.文献是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列三部文献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都记载了古代中外交往的场景 B.都是古代的地理学专著
C.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0.《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它主要反映了( )
A.大运河航运繁忙 B.人物画日渐成熟
C.城市布局合理 D.经济繁荣生活丰富
11.两宋时期,元旦作为新年的开始,在这一天里皇帝要在大庆殿中会见文武百官,并接见北方国家的使节。而百姓们则会进行多种活动来庆祝元旦。这说明当时( )
A.传统节日受到重视 B.中外交流日趋频繁
C.社会环境持续稳定 D.传统文化发展成熟
12.语文阅读赏析课上,同学们发现在后世眼中,文赋必秦汉,诗词必唐宋,而论起散曲杂剧,也只有元朝才当得真正的大统。为探究原因,有同学在线查阅了《宋元戏曲史》,文中提出“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由此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考试做官的需要
1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出宋元时期( )
A.科学技术先进 B.诗词文化空前繁荣
C.中央集权强化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4.传统节日是我国珍贵的遗产。九年级(1)班组织“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以下是小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该资料反映了( )
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明朝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日“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该节日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A.传统习俗的变化 B.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C.传统节日的起源 D.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
15.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下列评论与该著作不符合的是( )
A.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B.史家绝唱,无韵离骚
C.以传叙史,服务政治 D.经验总结,言语精炼
16.《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17.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⑤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18.通过对比下面两图,其变化说明( )
唐长安城市平面图 北宋东京城市平面图
A.政府更加重视海外贸易 B.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C.政府加快限制交易场所 D.市和坊的界限更加分明
19.宋代称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人们要进行买年货、扫尘、贴对联、挂年画、贴桃符、吃年夜饭、燃放鞭炮、守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等习俗活动。这些习俗活动与我国哪一传统节日有关(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春节
20.2023年3月27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终评会在北京举行,经综合评议(北宋标志性建筑)及汴河遗址成功入选。假如你“梦回东京”,可以看到下列哪些场景( )
①大相国寺门口的飞禽走兽引人围观 ②市民们传颂苏轼的《水调歌头》
③勾栏内表演《窦娥冤》 ④马可波罗付给摊主交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2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从历史深处走来,传播着文明和友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古代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 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材料三 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主轴”展开于中国的哪一朝代 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宋朝时销往国外的商品主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按顺序依次写出我国唐、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请写出图3中作品的作者是谁 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2.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 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族(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檀新林《以诗证史——从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文学览胜二 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阅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李国锋《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文学览胜三 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梁归智《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元朝建立后,其都城是我们今天的哪里?。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3.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别写出图1中A、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指出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
材料二: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江、浙、湖、湘、阀、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庄季裕《鸡肋编》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指出“中原士民、扶携南渡”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宋代的海外贸易远达中南半岛、南海诸国、大食诸国、西天诸国、东非诸国、及高丽、日本;宋代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达410种以上;宋代贸易港口有20余处,海外贸易的收入占宋朝全年收入的15%左右。
——曹中原、刘长青《宋代海外贸易》
(3)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发达的表现?(至少两点,照抄原文不得分)并分析一下原因
材料四:(南宋)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五:(瓦子)奇术异能, 歌舞百戏,鳞 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
—— (宋)吴自牧《梦梁录》
《纸鹞》(风筝)弄假如真舞碧空, 吹嘘全在一丝风。唯惭尺五天将 近,犹在儿童掌握中。
——(宋)宋伯仁
宋蹴鞠纹铜镜(摹本)
(4)依据材料四、材料五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特点。
24.人口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数量】
材料一 与前代户口相比,两汉人口最高为五千多万;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摘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位皇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什么?北宋时期人口明显增加,写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
【人口迁徙】
材料二 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
——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摘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转变是什么?
【人口结构】
材料三 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
——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摘编)
(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据材料三,指出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农历五月,也就是端午节的这个时节,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在端午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就曾描述:“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反映的是春节时燃放爆竹的习俗,与端午节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D
【详解】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包括遗址遗迹、出土文物、当事人所记录的笔记、著作等。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是出土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D项正确;电视剧《贞观长歌》属于后人编写的影视作品,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是绘画作品,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项;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属于笔记体散记文,带有人的主观色彩,是第二手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②元朝墓葬中的陶俑,他们姿态各异,表情丰富,分工明确有的在吹口哨、有的在吹笛、击节板,还有的在舞蹈,反映元朝的手工业发达;③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当时的文化娱乐夜市有多种类型,在酒楼茶社里有艺人演唱、讲史;在瓦肆勾栏中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人们装扮剧中的各类人物,做出不同的动作,结成队伍游街表演,称为队舞。元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①②③正确,D项正确;④陶俑不能反映人们重视传统节日,④错误,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可知,早在宋代,城市中出现综合游乐场所,叫做瓦子,瓦子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宋代,有些瓦子的规模很大,里面有说书、卖艺、杂耍等娱乐节目,C项正确;坊是居住的地方,排除A项;市主要是买卖东西的地方,排除B项;勾栏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也是妓院的别称,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出现了纸币“交子”,城市商业打破时空限制,“夜市”比较繁荣,城市有了娱乐场所——“瓦子”“勾栏”等。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因此①②③④都可能经历,C项正确;《窦娥冤》是元朝出现的,⑤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的春节的热闹局面,D项正确;“粽包分两警,艾束著危冠”描写的是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排除A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清明节的场景,排除B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描写的是中秋节的场景,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是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等。故关汉卿代表的是元曲,C项正确。李白被誉为“诗仙”,是唐诗代表人物;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宋词代表人物;曹雪芹是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著有《红楼梦》,是明清小说代表人物;排除AB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北宋都城记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宋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时的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B项正确;秦俑故乡,丝路源头,与汉朝的都成长安相关,与题干信息“北宋都城记忆”没有联系,排除A项;六朝古都,金陵风韵,与南京相关,与题干信息“北宋都城记忆”没有联系,排除C项;梦回临安,与南宋都成相关,与题干信息“北宋都城记忆”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三幅图片涉及《清明上河图》《水经注》《大唐西域记》,它们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项正确;《水经注》是古代著名的地理学专著,排除A项;《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排除B项;《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的风俗画,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繁华的景象,题干三部作品都没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今河南开封)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大运河的航运,排除A项;人物画日渐成熟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B项;城市布局合理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根据“元旦作为新年的开始,在这一天里皇帝要在大庆殿中会见文武百官,并接见北方国家的使节。而百姓们则会进行多种活动来庆祝元旦。”可得出宋代从皇室到民众都非常重视传统节日,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与外部的交流,排除B项;仅从材料中的节日,不能反映社会环境持续稳定,排除C项;“成熟”的说法并不能证明,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据材料“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及所学可知,元朝前期曾一度废除科举制,致使文人失去了做官的途径,为了抒发压抑的心情,文人创作了元杂剧。由此可见,国家政策的变化是影响元曲兴盛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与元曲兴盛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元朝统治者采取高压统治,排除C项;元曲的兴盛与考试做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起来,蹴鞠、歌舞、杂剧也兴盛起来,这体现了市民生活丰富多彩,D项正确;蹴鞠、歌舞、杂剧这是生活和娱乐,不能体现科学技术、诗词、中央集权强化,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材料描述了元宵节、重阳节的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传统习俗的变化,排除A项;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与《资治通鉴》无关,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据材料“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并结合所学可知,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出自《资治通鉴》,字面意思是:善的事情可以效法,恶的事情可以引以为戒,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以传叙史,服务政治”是对《资治通鉴》的评价,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资治通鉴》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提供借鉴,也可以说是经验总结,作者司马光注重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其句子严谨准确,精炼简练,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和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所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①属于史学著作;《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③属于史学著作,所以①③属于相同类别,C项正确;《史记》属于史实著作,《黄帝内经》属于医学著作,①⑤不属于相同类别,排除A项;《论语》属于思想著作,《红楼梦》属于小说,②④不属于相同类别,排除B项;《资治通鉴》是史学著作,《黄帝内经》属于医学著作,③⑤不属于相同类别,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据材料“唐长安城市平面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坊市界限分明,商业活动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材料“北宋东京城市平面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商业活动突破坊市界限,城市中出现了夜市和晓市,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B项正确;材料对比的唐宋都城平面图,未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唐宋都城平面图对比可知,政府放松了对交易活动的限制,排除C项;材料“北宋东京城市平面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商业活动突破坊市界限,城市中出现了夜市和晓市,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料“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活动丰富多彩”可”可知,描述的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信息,D项正确;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排除A项;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排除B项;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的开封,场地宽阔,每月举办多次庙会,进行各种商品交易、杂技等各种表演,大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①说法正确;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扩大了词的境界,他的词,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②说法正确,因此可以看到的场景是①②,A项正确;③《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不会出现在北宋时期;④马可波罗,是1271年,前往中国,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不会出现在北宋,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1)西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宋朝鼓励海外贸易,航海技术的发达,海路交通发达,造船技术的发展等;瓷器、丝绸。
(3)诗、词、曲;关汉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详解】(1)朝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将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串联在了一起。因此这条“主轴”指的是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基。因此“主轴”展开于西汉。
作用:汉代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朝廷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海路交通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宋朝造船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商品:由材料“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可知,宋朝时销往国外的商品主要是瓷器、丝绸。
(3)文学形式: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文学形式主要为诗,宋朝时为词,元朝时为曲;
作者:由图三“《窦娥冤》”可知,《窦娥冤》的作者是元朝时期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
态度: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22.(1)表现:经济高度繁荣,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文化高度发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社会风气开放等等。(任答一点)
(2)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等。(任答一点)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任答一点)
(3)都城:北京。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4)如何巩固: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综合国力等。(任答一点)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可知反映的唐朝繁盛表现是经济高度繁荣,商业十分繁华;根据材料一“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可得出表现是中外交流频繁;根据材料一“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可得出表现是文化高度发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根据材料一“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可得出表现:社会风气开放等等。
(2)盛况: 根据材料二“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可得出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等。原因:根据材料二“户口日益增”和所学可知原因主要是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
(3)都城: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其都城是大都,是我们今天的北京。共同认识:“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可得出,马致远、贯云石、魏源都认识到: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等。
(4)如何巩固: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政局稳定、重视发展经济等方面分析概括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即可,如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综合国力等。
23.(1)A辽(契丹)、B北宋;
辽、西夏、北宋的政权对峙或者并立(民族政权并立)
(2)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影响:推动南方社会经济发展;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3)表现:与宋朝进行贸易的国家多,进出口贸易的种类、数量多;开展海外贸易的港口多;海外贸易的收入高。(至少两点,照抄原文不得分)
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宋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发达;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或宋金对峙,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4)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文体娱乐形式多样,生活品质较高。
【详解】(1)名称:从地图的内容和所学可得出,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因此A是辽(契丹);根据所学,当时汉族的政权是北宋,B是北宋;
特点:根据所可得出当时处于辽、西夏、北宋的政权对峙或者并立时期。
(2)原因:根据“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得出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影响:根据“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得出推动南方社会经济发展;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3)表现:根据“宋代的海外贸易远达中南半岛、南海诸国、大食诸国、西天诸国、东非诸国、及高丽、日本”得出与宋朝进行贸易的国家多,进出口贸易的种类、数量多;根据“宋代贸易港口有20余处”得出开展海外贸易的港口多;根据“海外贸易的收入占宋朝全年收入的15%左右。”得出海外贸易的收入高。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宋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发达;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或宋金对峙,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等方面概括。
(4)特点:根据“(南宋)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瓦子)奇术异能, 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可得出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文体娱乐形式多样,生活品质较高。
24.(1)汉武帝。“开元盛世”。开封。
(2)八王之乱;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南移。
(3)市民阶层。关汉卿。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详解】(1)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局面:根据材料一“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国富民强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所以“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开元盛世。
城市:根据材料一“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开封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2)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大量的中原人口南迁,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所以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八王之乱和安史之乱。
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3)阶层:根据材料三“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可知,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市民阶层。
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中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原因:根据材料三“(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可知,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