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
2.通过范例导学法,复习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归纳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3.以问题探究的方法,合作探究盛世经济繁荣的原因,分组探究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出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的原因。
4.理解唐朝经济的繁荣是唐代劳动人民辛勤 ( http: / / www.21cnjy.com )劳动的直接结果,也与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关,认识到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认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理由:因为盛世最重要的表现在经济繁荣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商业的繁荣。在讲述这个子目时,一要注意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联系,二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繁荣会引发文化艺术等的繁荣,经济文化的繁荣能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难点
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理由:曲辕犁、筒车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翻车和筒车哪个更节约人力,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节省人力的生产工具更先进。
三、教学策略
“范例导学—自主探究—即时巩固—拓展提升”教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并归纳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并能探究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理解本课的主题“开元盛世”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两汉经济的发展”,了解了两汉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同学们,你还能记得哪些内容?
学生用一分钟回顾,并将答案写在笔记本上。三名学生回答。
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提花机和水排)。
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盛,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现(专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板书。同时,多媒体展示:牛耕,耧车,水排及西汉长安城平面图。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以直观的形式唤起学生的记忆。
过渡:多媒体展示杜甫的名诗《忆昔》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社会经济出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富庶景象。当时社会经济繁盛到何种程度,又有哪些表现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开元盛世”(板书)。
(二)范例导学
当时社会经济繁盛到何种程度,又有哪些表现呢?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内容,共同确定学习“盛世经济的繁荣”应掌握的基础知识,逐步掌握学习同类知识的基本方法。
学生活动一:学生对照ppt,进一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论明确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自主学习,设计表格,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大领域进行信息收集。学生制作表格,根据表格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学习。学习完成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7分钟自主学习,3分钟展示。)
盛世经济的繁荣表现
农业 兴修水利工程,改进农耕技术,发明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
商业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经济繁荣发展的具体表现,展示曲辕犁,筒车图片,青瓷和白瓷以及长安城平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找出学习同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设计运用表格收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基础。展示图片,以加深学生记忆。
过渡: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为什么能出现生机勃 ( http: / / www.21cnjy.com )勃的繁荣景象呢?这与唐玄宗时期的统治措施是分不开的。唐玄宗采取哪些统治措施促使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呢?
学生活动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归纳唐玄宗的统治措施。教师参与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结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1.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
2.整顿地方吏治。
3.崇尚节俭。
4.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出现政治清明的景象,历史上称为“开元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过渡讲解:可惜唐玄宗统治后期却走向腐败,导致唐朝的衰落。
(三)即时巩固
1.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描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这反映了唐玄宗在位的最初20年里出现的兴盛景象,史称________。
2.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标志。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生产工具。
它们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阅读材料:展示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这一盛世景象出现在何时,被称为什么?
(2)盛世经济繁荣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有哪些表现?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请三位同学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完成历史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为后面的拓展提升打下基础。
(四)拓展提升
1.探究活动一
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结合所学的手工业繁荣的事实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说明唐朝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2.探究活动二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片段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转动的筒车。请你与导演一起商榷,道具的配置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从筒车的发明这一角度为切入点进行思考。)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这个电视剧的场景是否 ( http: / / www.21cnjy.com )符合历史事实。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拍摄中出现了道具配置的错误。因为筒车是唐朝时才出现的农业灌溉工具,三国时是不可能有筒车的,所以这个场景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唐玄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他所采取的统治措施,他在位前期,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形成了“开元盛世”局面。盛世经济的繁荣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们要掌握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具体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