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7课《内战烽火》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7课《内战烽火》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06 12:4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内战烽火
【课程导入】

1.你知道楚汉战争中“鸿门宴”的故事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又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鸿门宴”──重庆谈判。蒋介石设“鸿门宴”的目的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仍冒着巨大危险去赴蒋介石的“鸿门宴”呢?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合影

2.你知道毛泽东的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纸老虎”的由来吗?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为什么还坚持转战陕北?你知道西北解放军的“蘑菇”战术是怎么回事儿吗?其结果如何?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途中

3.你知道大别山吗?它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何重要战略地位?刘邓大军是怎样挺进大别山的?有什么作用?


1947年8月,刘邓野战军南进,穿过人烟稀少、遍地积水的黄泛区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假如你是当时一位有正义感的记者,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重庆谈判以让世人从中了解其真相呢?

2.下表是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该表反映了什么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制定了怎样的战略战术?结果如何?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人 130万人
装备情况 有美国援助建立的空军和271艘舰艇、8亿多美元的剩余物资 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和坦克,大炮很少,没有外国的接济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  )

A.民主、自由 B.和平、民主  C.团结、进步 D.自由、和平

2.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D.美国主张扶蒋反共

二、读图题

请分别给下面四幅图写出标题,并说说图片的主要内容。


【资料下载】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北依淮河,南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江,西近武汉,东至南京。就战略地位来看,占领大别山不仅有利于人民解放军挥师南进,而且还可以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是我军进行战略机动和进军江南的必争之地。

1947年5月,刘伯承、邓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结束豫北战斗,攻克了濮阳、封丘一带。6月30日,刘邓率所部4个纵队、12万余人,在山东的西南部强渡黄河。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连续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敌人的封锁线,歼敌5.6万余人,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道路。根据中共中央的不与敌纠缠、直出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指示,刘邓大军于8月7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

在经过几天紧急行军后,刘邓大军越过陇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进入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至23日,第3、第1、第2纵队在击退沿途少数阻击之敌后,先后渡过汝河,逼近淮河。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党军队已占据了汝南南岸。在前有堵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我军以木板、高粱秆等作渡河工具,开始强渡汝河。刘伯承、邓小平不顾敌人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终于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堵截,继续向前急进。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思维拓展】

下图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假如你是当时我军的指战员,你是否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地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