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诗配画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诗配画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2-21 15: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诗配画
课前分享
请结合课前完成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实践活动记录表,进行分享。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参与人
画家信息
艺术简历 (作品特征)
个人活动感言 (可附图片)
朱耷,谱名朱统,释名传綮(1626年-约1705年),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八大山人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别具一格,画中流露着浓郁的情感,八大山人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想一想:
从画面中植物的形状分析,画家为什么选用梅、兰入画,这些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性的含义?
八大山人 《古梅图》
郑思肖 《墨兰图》
梅兰竹菊是我国“四君子”,四君子深受中国文人的喜好,寓情于物,借景抒情。
《古梅图》画面中摧折到半枯几近伸不直的枝干上,却绽放出朵朵梅花,画家意在寄情于物,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小组讨论:
请结合八大山人的际遇和画面内容,说说画家为什么要题诗“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
八大山人 《古梅图》
诗句表现了末路王孙的孤独和悲愤的情绪,画面内容学同为遗民画家的郑思肖,植物根部裸露在外,抒发了亡国的愤懑之情。体现了诗配画的主要特征——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诗配画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苏轼提出“画以适吾意”的艺术观点,主张绘画最重要的价值是抒发胸臆、表达情感。个人情感、心绪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同学们,请分享一些你们熟悉的与梅花相关的诗句。
王冕 《墨梅图》
小组讨论:
1.《墨梅图》中除了绘画,还有哪些元素?
2.与八大山人的《古梅图》相比,两者画面中的元素是否有共同之处?
3.如果少了这些元素,会对作品的意境产生什么影响。




诗书画印是中国艺术特有的标志,它们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诗配画乃至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增加了画面形式的美感,而且使有限的画面所传达的内容拓展成了无限的情境,具有补充和阐述画面内容的作用。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诗配画成熟的标志。
看谁找的快:
请在八大山人两幅作品中圈出画面里与字体相似的部分。
八大山人 《芭蕉竹石图轴》
八大山人 《藤月图》
张旭《古诗四帖》 草书
石鼓文 大篆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
王敞《曹全碑》 隶书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石如飞白: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木如籀:籀——大篆
写竹还应八法通:永字八法
书画同源
观看墨分五色示范,分析画家是如何运用国画的笔墨特点进行表现的。
诗配画强调笔情墨趣,重在抒发胸臆。笔墨是诗配画最基本的语言,情感表达都借助笔墨媒介。
诗配画在用笔上追求书法的书写感和情感表达,在用墨上,讲究墨分五色,以焦浓重淡清来表现物象的主次、虚实变化和心绪。体现了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的诗配画特征。
想一想:
画家创作的内容写实吗?结合画家背景,分析创作原因。
八大山人 《荷石水禽图》
诗配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写神”和追求意趣的表达,这就是诗配画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的特征。
知识回顾
诗配画是文人所作之画,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
诗配画的主要特征:
1.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2.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3.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4.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课后任务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件八大山人作品,用文字、表格、视频、语音等自己喜欢的形式整理出总结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