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青山不老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课文学习,认识到了“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但对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了解比较少,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目前的状况。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人物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明确“青山不老”题目的含义。感悟老人守卫绿洲的共存信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主对比阅读课文,把握理解主要内容。了解奇迹产生的背后原因,体会题目的含义。
【教学难点】
借助主人公信息,感悟人物与青山的内涵关联。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揭示课题:课题及作者。
2.导读提示: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并标示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
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把握结构
1.朗读欣赏: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了解。
2.阅读指引:
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文中有一句话写了作者的感想,起到了点明中心的作用,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3.探讨结构: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选材”和“内容”探讨文章结构并在文中标上对应内容的段落。
自然段______ 景观引入:一幅满眼绿色的宜人画卷
自然段______ 背景介绍:老人的巨大贡献
自然段______ 我的感悟:青山不老
4.课堂交流:默读第1自然段,边朗读边勾画,批注感悟。
看到的:参天的杨柳 山上全是树 叶间粼光
听到的:树梢卷过涛声
感受到的:绿意盎然
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感知情境。
5.合作探究:默读第2、3自然段,圈画关键语句并批注感悟。
教师:老人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
6.体会情境:山沟大环境、院子小环境
山沟大环境——恶劣。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7.品析句段:院子小环境。
点拨:奇迹的背后老人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1)五位老汉离世;
(2)老伴静静过世;
(3)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8.人物信息:人物信息填写。
9.交流感悟: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关键词: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10.文段赏析:
(1)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点拨:猜想,这十五年老人还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
(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为50平方米,你能想象一下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11.交流讨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地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点拨: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
事实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同时出示植树之后土地沙化得到有效遏制的图片,引导学生感知情境。
(三)探究文题
1.说说文题:说说“青山不老”的题目内涵是什么?
思考: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象征意义:老人创造的奇迹象征着高贵的品质,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
3.写法探究:“不老”这个词指什么?
明确:散文的“文眼”。
“不老”——老人虽然( ),但是他种下的这片( )以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 ),永远“不老”。
(四)课堂小结
1.揭示内容:本文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说一说:如果有机会来到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造的绿洲,又看到老人的铜像,站在铜像前,我会说:
(五)素养提升
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
拄着(zhù zhǔ√) 记载(zǎi√ zài)
险恶(è√ wù) 肆虐(nvè√ lvè)
粼粼(lín√ líng) 参天(cān√ cēn)
(六)板书设计
(七)布置作业
1.查找:人与土地、自然相互依存的故事。
2.分享:了解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