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8:2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七律 长征
第二课时
教案
班级:_______ 课时:_______ 课型:______
一、学情分析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并通过借助资料、展开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的情感,读出诗歌的气势,最终达到熟读成诵,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诗歌的特点,朗读感悟诗句表达的意境。背诵诗歌。
2.发挥想象,抓住写法理解情感。感受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想象奇特的诗句。了解诗歌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感悟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
熟读成诵,体会“长征”的含义。结合阅读链接,感受伟人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背诵古诗,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2.视角回顾:出示图片,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五幅画面的?朗读有关词语,对比体会。
(二)品析诗歌
1.视角回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作用: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全篇纲领、奠定基调。
(2)“万水千山”突出长征中遇到过的艰难险阻。“只等闲”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精神面貌。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3)积累词语:万水千山、千辛万苦、山高水险……这些词语形容困难多、艰险多。
挑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4)朗读感悟:
总体:高昂的语调、略快的节奏。
“不怕”:要读得坚定有力。
“万水千山”:音节略拖长,表现红军长征的漫长和艰辛。
“等闲”:音调略微舒缓。
(5)诗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2.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观察两句诗的结构,对比发现:
缩小夸张:故意将庞大的事物说得极小。突出红军战士的豪情壮举。
“逶迤”“磅礴”形容山之高大蜿蜒。
(2)前半句:自然条件的险恶(夸张);
后半句: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对比)。
(3)小资料:出示关于五岭和乌蒙的资料。
(4)重点分析:“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体现了山形之大,“万水千山”的远征之“难”。
“细浪”“泥丸”越写看来之小,就越体会红军“不怕”和“等闲”视之的程度。
大小相差越大,红军的英雄气概就越加突出。
(5)朗读感悟:
总体:略微舒缓、读出信心。
“腾”:刚劲有力,蓄势。
“细浪”“泥丸”:读得不要过重。
诗意: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是从脚下滚过的泥丸。
3.理解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明示: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2)运用了对比手法,动静结合。
(3)重点解析:“暖”暗示了战士们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寒”写出了桥上13根铁索寒光闪闪的样子,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表现了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4)朗读感悟:“云崖暖”“铁索寒”语调一扬一低,声音一实一虚,节奏一松一紧,对比重音朗读。
“拍”“横”:朗读时要拖长字音。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4.理解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作用:承上启下,情感高峰。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
(2)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在望,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3)朗读感悟:总体:语调转高、欢快流畅。
“尽开颜”三个字要一字一顿,高昂有力。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
(三)分析探究
1.小组合作: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
喜: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
更喜: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2.思考交流:红军长征途中不只是遇到这些困难, 为何只写了这五幅“征难图”?
英勇的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这几幅画是红军所有的艰难困苦中的典型画面。
3.延伸探究: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这既是红军当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四)课内拓展
1.阅读链接: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抒发的情感。
2.朗读体会:谈谈自己的体会。
3.积累毛泽东诗词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答友人》
(五)课堂总结
1.主题感悟。
《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途中:艰难、曲折和悲壮。
长征红军:豪情万丈、乐观主义。
“长征”精神延续: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努力开创自己的幸福。
2.写法总结。
(1)修辞手法:夸张 比喻 ……
(2)表现手法:对比 动静结合 ……
(3)结构呈现:总——分——总
(六)素养提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拓展:了解关于长征的故事。
2.延伸:收集你喜欢的毛泽东的诗词,积累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