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竹节人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竹节人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8: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竹节人 第一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步入初中,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要求掌握的策略技能之间存在一些衔接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打好基础,让他们在掌握基本字词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些记叙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构建阅读的支架,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身边事物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阅读任务,把握主要内容。
2.会写“凛、疙”等15个生字,理解“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主识字。带着问题浏览课文,理清结构,整体感知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学难点】
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有目的地阅读”,根据内容提出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话题讨论:结合图片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制作的玩具或经历。
2.走近作者:范锡林
(1)作者简介: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无锡人。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300多万字,并有若干作品翻译介绍到日本。
(2)主要作品:《避邪铜钱》《秘道》《分身奇妙功》《快刀小子》等。
3.解析题目:《竹节人》以物命题。
带着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①竹节人是什么?②怎么做竹节人?③怎么玩竹节人?④老师玩竹节人。
4.朗读欣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
1.预习检查
(1)作者的童年时代是怎么度过的?乐趣是什么?
(2)文章第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竹节人的样子。
(3)找出课文里的四字词语,朗读理解。
(4)批注并提出有疑问的部分,进行交流。
2.生字展示:出示本课生字共15个。(凛、疙、瘩、棍、裁、筹、橡、雕、跺、颓、沮、丧、溜、趴、屉)
3.解读生字,重点指导。
(1)出示重点字:疙、瘩、裁、跺、颓;
(2)认读重点字;
(3)明确重点字的笔画、部首、结构、造字;
(4)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
疙:“疒”撇向左下伸展;“乞”横折弯钩圆润。
瘩:“疒”长撇向左下伸;“荅”撇捺伸展。
裁:“戈”横长取斜势,斜钩宜长;“衣”小,捺变点。
跺:左窄右宽。“”布白均匀;“朵”上收下放。
颓:右部起笔低于左部,最后一笔是点。
(5)出示重点字书写动画,教师示范写重点字;
(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重点字,教师巡视指导;
(7)辨字组词;生字运用。
4.词语展示:出示词语,在课文中圈画出来,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词语理解:出示词语及相关解释。(威风凛凛、沮丧、大步流星、暴露无遗)
(三)导读提示
1.导读指引
阅读有方法: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阅读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结构示意
第1-2自然段:竹节人的来历和“我们”迷上竹节人。
第3-4自然段:竹节人的做法和“我们”痴迷竹节人。
第5-19自然段:斗竹节人。
第20-29自然段:老师没收竹节人,自己玩起来。
3.内容提示
《竹节人》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自己却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
思考:带着不同的任务应该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4.课堂交流:分享你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泛读法、计时阅读、浏览后抓住重点内容读。)
5.解读信息:出示第一部分,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它跟我们的第一个阅读任务有关系吗?(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激发兴趣、引出下文。)
(四)课堂总结
1.内容归纳
起因:迷上斗竹节人
实用:制作竹节人
体验:斗竹节人
叙事: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2.单元主题
阅读目的:①根据学习提示查看阅读任务。
②了解阅读目的,带着阅读目的浏览课文。
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④回到学习提示,明确三个任务分别要做什么。
问题:明确阅读任务后我们该怎么读课文?
(五)素养提升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剑拔)弩张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弄巧(成拙) 化为(乌有) 虎视(眈眈)
(津津)有味 心满(意足) 作鸟(兽散)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感兴趣的内容,掌握生字新词和积累四字词语。
2.练习:交流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