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夏天里的成长
第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夏天里的成长》是梁容若《夏天》原文的片段。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当他们读这篇文章时,对于“夏天里各种事物飞快地长,跳跃地长……”这些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第一课时着重让学生掌握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本文从几方面表现“夏天里的成长”的主要内容。感知课文描写的特点。
2.会写“棚、苔”等9个生字,积累“活生生”等11个新词。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运用。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知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自主阅读,理清课文结构,初步体会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物生长的现象?
2.题目引思: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在夏天里成长”。(板书课题)
提问:
(1)夏天的万物生长有什么特点?
(2)我会填:
( )的成长 ( )的成长
夏天里的( ) 夏天里的( )
与秋天相比呢?
3.走近作者:梁容若
4.导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了解每段写的内容,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做批注。
(2)交流:课文从几个方面写“夏天里的成长”?具体写了哪些事物?
(3)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请你提出来_________
5.朗读欣赏: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二)字词运用
1.生字展现:(课件出示“我会写”的生字)
棚、苔、藓、坪、蔗、瀑、增、缝、谚
2.重点指导难写的生字:
①棚:“木”捺变点;
拓展:有鸟名鹏 山裂称崩
绷带缠绕 搭木成棚
运用: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②藓:“羊”最后一横较长,竖为悬针竖;
辨字组词:藓 _____ _____
癣(xuǎn)_____
造句:夏日的大树下长满了苔藓。
③瀑:右边下面的部件不要写成“水”;
拓展:暴字能变化 有水瀑布挂
加日变成曝 点火就爆炸
组词:暴(bào)_____
瀑(pù)_____
④缝:整体要紧凑。“纟”“夆”中间的距离要窄。
拓展:草木蓬勃生 竹竿撑帐篷
又逢春来临 衣破用线缝
组词:(多音字)
缝(féng)缝衣服
缝(fèng)缝隙
3.提示书写要求:笔画到位,结构正确。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
5.词语运用:展示词语表的词语,让学生自主朗读并尝试运用造句。
(三)初读课文
1.阅读提示:根据词、句、段三方面来进行。
2.结构初知:分段批注。
第1自然段 (中心句统领全篇) 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成长的特征。
第2自然段 (总分结构) 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
第3自然段 (承上) 承上概括草木、作物的生长,写到无生命的水、瀑布、河流的“长”。
第4自然段 (延伸) 人的“长”。
3.自主探究: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找中心句)
提出阅读要求:先结合这个句子,边读边用笔画出来,并自己写出批注,然后再讨论。
4.重点阅读:课文围绕中心句描写了哪几个方面?
明确:动植物、山河大地、人。
5.写法初探: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领悟本课的写法。
(1)第2-4自然段的顺序能否调换或删除其中一段?
(2)课文是如何表达中心意思的?
(四)课内拓展
1.思考交流:教师出示课件,展现其它在夏天生
长的事物。
2.品图知意:教师出示课件,展现其它在春、秋、冬生长的代表性事物,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3.我知道:拓展有关时间、成长的名句。
(五)课堂小结
1.我的收获:
(1)课文从三方面围绕中心句展开。
(2)夏天成长的特征是迅速生长。
(3)本课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_____。
2.归纳总结:
课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成长的特征。围绕中心句,第2-4自然段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人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六)素养提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温暖 )的季节 ( 动听 )的声音
( 湿润 )的泥土 ( 农家 )的谚语
( 壮观 )的瀑布 ( 渺茫 )的希望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句话来写,分别从动植物、山河大地、人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描写。
思考:谚语在课文语句中的意思是?
(七)布置作业
1.细读并欣赏课文,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并描述万物生长的情景。
2.了解作者其他作品,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