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3 15: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第2课时
1
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能运用基本特征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
2
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能分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几类?有什么本质区别?
变化前:纸
纸张燃烧
纸撕碎
变化后:纸消失了
变化前:纸
变化后:还是纸,形状变了
本质区别
有新物质生成
没有新物质生成
如何观察实验现象?
变化后
变化前
变化时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条件)
发生的现象(有无颜色改变、产生沉淀、放出气体,是否有发光、发热等热量变化)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一、物质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液态的水
水沸腾产生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液化成小水珠
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1 水的沸腾
一、物质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块状胆矾
蓝色块状固体被研磨成粉末
粉末状胆矾
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2 胆矾研碎
一、物质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3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
一、物质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块状大理石、无色的稀盐酸
产生气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3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块状变为粉末状
汽油挥发
植物光合作用
木柴燃烧
呼吸作用
铁丝弯曲
一、物质的变化
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发光、吸热、放热、
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改变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是否有质生成
水沸腾产生气泡
墨水滴入水中
水中固体沉淀
灯泡发光
二、物质变化间的区别
成语、诗词中蕴藏的物质变化
滴水成冰
木已成舟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钻木取火
百炼成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石蜡熔化
石蜡燃烧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二、物质变化间的联系
1. 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承担着大量文物修复工作。以下文物修复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打磨残片接口 B.入窑重烧陶器 C.缝装断线古书 D.扫描玉器图像
2.内江牛肉面备受追捧,下列红烧牛肉浇头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挑选原料 B.用水洗涤 C.切碎辛香料 D.用火熬制
3.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随堂练习
B
D
A
5 . 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吸附 B.爆炸 C.升华 D.蒸馏
6 . 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是 _ 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判断的依据是 __ _____。
4 . 下列古代生成工艺中,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瓷器烧制 B.井水煮盐 C.钢铁冶炼 D.火药发明
B
B
变浑浊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随堂练习
7. 认真观察、分析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1所示,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____ 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__ ____。
(2)图2中蜡烛燃烧前先熔化,蜡烛熔化属于____ 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分析图1、图2、图3所示的实验可知,发光、放热的变化___ 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不一定
随堂练习
8.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B、
C、
D、
E、
F、
G、
H、
I
J
A、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联系
实例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质的形状、状态、改变
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发光、吸热、放热
石蜡熔化、水结冰、
干冰升华
蜡烛燃烧、铁生锈、
食物腐烂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
第二课时
你知道酒精的哪些性质?
能燃烧
易溶于水
有特殊气味
液体
无色
易挥发
物质的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热性、导电性
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
一、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中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以

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
蜡烛可以燃烧
食盐易溶解于水
汽油能挥发
铁会生锈
物质变化
物质性质
一、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性质判断
举例
物质是否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直观感受,简单仪器测量
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溶解度、挥发性、
导电性、导热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
稳定性、易分解等
课堂小结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较好的纯金属之一。①呈紫红色光泽;②熔点为1 083.4 ℃;③沸点为2 567 ℃;④密度8.9 g/cm3;⑤具有很好的延展性;⑥导电、导热性较好,但含杂质时则导电性大受影响;⑦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⑧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可生成一层绿色物质,俗称铜绿;⑨高温时可被氧化,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 ⑩铜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的物理性质有:
铜的化学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⑥
⑦、⑧、⑨、⑩
练一练
实验探究 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记录 氧气 二氧化碳
颜色 状态 气味 无色
气体
无味
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实验1
实验探究 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记录 氧气 二氧化碳
燃着木条
燃烧更旺
木条熄灭
实验2
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实验结论 性质
实验1
实验2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实验总结
物理性质
氧气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物质的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铜有导电性
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铁有导热性
二、物质的用途
性质
变化
性质
用途
决定
决定
反映
反映
酒精能燃烧
酒精在空气燃烧
酒精作燃料
1. 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有
( )
A.光合作用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制作碳酸饮料
随堂练习
C
2.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下列关于正丙醇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液体 B.易燃
C.沸点为95.8℃ D.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等
B
变化
性质
用途
物质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堂小结
决定
反映
决定
反映
4.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
B.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C.烛芯周围的石蜡熔化
D.点燃蜡烛,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E.石蜡具有可燃性
F.石蜡难溶于水
随堂练习
3.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C.石墨用作电池电极 D.氮气可用于生产氮肥
D
A、C
D
B、F
E
5.在物质的下列性质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可燃性 ②溶解性 ③导电性 ④熔点 ⑤沸点 ⑥密度 ⑦硬度
(1)天然气能燃烧,说明天然气具有________。
(2)氦气能用来充气球,说明其________比空气的小。
(3)将食盐和蔗糖同时加热,蔗糖先由固体变为液体,说明食盐的________高。
(4)用薄木片即可在蜡烛上刻画出痕迹,说明石蜡的________小。
(5)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充分振荡,石蜡固体不减少,说明石蜡的________差。
随堂练习





作业
内容
基础性作业
提能性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