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练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06 18:07:24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 必修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2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氾水(fàn) 栖息(qī) 游说(shuǒ) 跌宕多姿(dàng)
B.会稽(jǐ) 官宦(huàn) 更改(gèng) 摇曳生姿(yè)
C.昳丽(yì) 窥视(kuǐ) 讽谏(jiàn) 寝食不安(qǐn)
D.唾弃(tuò) 翁媪(ǎo) 沟壑(huò) 恃才傲物(shì)
2、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共其乏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因击沛公于坐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距关,毋内诸侯
C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项伯
D 沛公起如厕 令将军与臣有郤 趣舍万殊,静噪不同
3、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计未定(主意)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B 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 宁许以负秦曲(辜负)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肉袒负荆(背负)
D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幸好,幸而) 大王亦幸赦臣 (侥幸)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沛公居山东时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形式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相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沛公已去,间至军 C沛公军霸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
A此天子气也 B毋从俱死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宁许以负秦曲 安能屈豪杰之流21世纪教育网
B卒廷见相如 吾得兄事之 秋水时至
C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常以身翼蔽沛公
D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且庸人尚羞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9、与“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愚黔首 B.会盟而谋弱秦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外连衡而斗诸侯
10、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B. 赵氏求救于齐
C.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1、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要是灭亡了,对您的儿子也会有不利啊!
D.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1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顷之,烟焰张天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臣请入,与之同命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9)怅恨久之 (10)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1)(9)/(2)(10)/(3)(5)/(4)/(6)(7)(8)
B.(1)(3)/(2)/(4)(5)/(7)(10)/(6)(8)(9)
C.(1)(9)/(2)/ (3)(5)/(4)(6)(10)/(7)(8)
D.(1)(3)/(2)(10)/(5)(8)/(4)(6)/(7)(9)
1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21·cn·jy·com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15--21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21·世纪*教育网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www-2-1-cnjy-com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2-1-c-n-j-y
(节选自《语文读本》)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16.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D.我何面目见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18.从分句间关系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B.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19.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 )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21、翻译画线句子(各3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三、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21世纪教育网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4分)www.21-cn-jy.com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5分)2·1·c·n·j·y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1世纪教育网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五、补写出下面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抱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 ,子无良媒。_____________ , 。
3、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行道迟迟,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莫知我哀。
4、民之有口,_____________,财用于是乎出。
5、公曰:“不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C A:说shui B:更geng D:壑he
2、D (郤—隙 趣—取)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共—供 倍—背 坐—座 B 说—悦 知—智 距—拒 内—纳 C 孰—熟 蚤—早 要—邀)21教育网
3、B 4、B
5、C 军 名作动 驻军 兄:名词做状语 象对待兄长一样 A、翼:像翅膀一样 B、
间:从小路 D、夜:在夜晚 A、B、D都是名词做状语
6、D A、判断句 B、省略句 C、被动句
7、C A、使动用法 B、名词做状语 D、意动用法 C、形作名、名作动、名作状
8、C、被动句 A、B、D:判断句
9、C 活、A、B、D:使动用法 C:名词做状语
10、A 宾语前置
11、B 12、C
13、D(①连词,表顺承关系,“来”;②连词,表转折关系,“却”;③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A “纪传体”应为“编年体”
二、
15、D(“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
16、B(“地方”古意是土地方圆)
17、A(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
18、D(ABC表假设,D表转折)
19、D
20、A(“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21、(1)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
(2)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21世纪教育网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21cnjy.com
四五、(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 必修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3
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举酒属(zhǔ)客 修禊(qì) 流觞(shāng) 管弦(xián)
B.何可胜道(shèng) 愀然(qiǎo) 桂棹(zhào) 山川相缪(liáo)
C.酾酒临江(shī) 会稽(kuài) 梵语(fán) 瑰怪(guī)
D.冯虚御风(píng) 褒禅山(bāo) 蜉蝣(fú yóu) 枕藉(jiè)21教育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静燥不同 临文嗟悼 溯流光 须臾
B.杯盘狼籍 洗盏更酌 举匏僔 嫠妇
C.横槊赋诗 幽暗昏惑 友麋鹿 幽壑
D.舳舻千里 窈窕之章 齐彭觞 庐冢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长乐王回深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引以为流觞曲水。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所以游目骋怀。
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于是余有叹焉。
B、七月既望。 纵一苇之所如。
C、凌万顷之茫然。 望美人兮天一方。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来而记之者已少。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虽一毫而莫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
B.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
C.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盖余所至。 盖音谬也。
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咸:都)
列坐其次。(旁边)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穷尽。信:实在。)
俯仰一世。(表示时间短暂)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化:指自然。期:至、及。)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发生、引起)
D.或取诸怀抱。暂得于己。(怀抱:胸怀抱负。暂:一时。)
感慨系之矣。(关系)
9.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少焉。(一会儿)  纵一苇之所如。(任)
击空明兮溯流光。(指月光下的清波)   
B.渺渺兮予怀。(我)  不绝如缕。(细丝)
正襟危坐。(正、端正)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方:当。下:攻占。) 
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屡次得到)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闲适) 有泉侧出。(从旁边涌出)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持、拿)  
1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悲夫!(助词,表示感叹)  何可胜道也哉!(尽) 
B.夫夷以近(而)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缘故)
C.足以极视听之娱。(助词,的) 既其出。(代词,他们)   
D.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表反问语气) 于人为可讥。(是)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扣舷而歌之。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羽化而登仙。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火尚足以明也。
C.肴核既尽。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4.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余之所得也。②遂与之俱出。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当其欣于所遇。⑤有碑仆道。⑥固一世之雄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⑤/③④
C.①⑥/②③⑤/④    D.①⑥/②/③④/⑤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写法上同散文笔调的一篇文章。
B.赋,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特点在于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赤壁赋》在形式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赋体的规格,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但它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C.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主要通过叙事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如《游褒禅山记》。
D.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洵,苏辙。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21·cn·jy·com
二、古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 ,泣孤舟之嫠妇。
(4)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 ____________________ , 渺沧海之一粟。
(6) ____________________ , 抱明月而长终。
(7) 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 。
三、文言翻译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www.21-cn-jy.com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1·c·n·j·y
4.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以何种表达方式抒发何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徒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1.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谈必推孙吴 推:推崇
B.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 将:让……为将
C.月靡粟万计 靡:倒下
D.士及麾下遁去 遁:逃跑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尤善谈兵 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战而不知兵 士诚以为然,俾为将21世纪教育网
A.两个“兵”字相同,两个“然”字不同
B.两个“兵”字相同,两个“然”字也相同
C.两个“兵”字不同,两个“然”字相同
D.两个“兵”字不同,两个“然”字也不同
3、下列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甲兵莫利于姑苏 遂募兵于钱塘
B、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无赖徒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
C、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与国朝争雄,兵未决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士迎合张士诚欲夺天下的心理,请命统兵收复中原,实际上他只会结党营私,挥霍享乐,虽临阵脱逃也没免掉一死。 21·世纪*教育网
B.吴士善谈用兵之法,愿辅佐张士诚称霸天下,但他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又缺乏组织才能,最后身败名裂。 2-1-c-n-j-y
C.吴士自恃才高,纵论天下形势,深得张士诚重用,但他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强兵用兵,一战即溃,自己也被俘被杀。 【来源:21cnj*y.co*m】
D.吴士只会自夸,利欲熏心,骗得张士诚信任,但他既不善用人又不善用兵,一上战场就逃跑,“与国朝争雄”的计划成了泡影。【出处:21教育名师】
21世纪教育网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②形势莫便于姑苏。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www-2-1-cnjy-com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
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D(A. 修禊(qì)B.何可胜道(shèng)C.梵语(fán))
2.C.(A. 静燥不同B.举匏僔.D. 齐彭觞)
3.B.(A. 悟C. 冯D. 父)
4.A.(B.把……作为C.这篇序文D.用来)
5.A(所谓:所说的)(于是: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这件事。望:农历的每月十五。如:往。凌:越过。美人:内心思慕的人,是美好理想的象征。非常:不平常,不寻常。至于:到。)
6.B(以:连词,因为)(A.于: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从。于:介词,表被动。 C.而:连词,表承接。而:连词,表转折,却。D.虽:连词,即使。虽:连词,虽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C(于:对于。)(文:碑文。文:石碑上残存的文字。然:……的养子。然:连词,然而。盖:发语词。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21cnjy.com
8.D(系:附着。)
9.D(适:享有。)
10.C(其:助词,无实在意义。)
11.B(名词→意动用法)(其他各项:名词→动词)
12.A(名词→动词)(其他各项:名词→状语)
13.A(形容词→名词)(其他各项:形容词→动词)21世纪教育网
14.B(①⑥判断句,②⑤省略句,③④状语后置句)
15.D(范仲淹改为曾巩)
二、古文默写(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 悟言一室之内
3. 舞幽壑之潜蛟
4.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挟飞仙以遨游
7.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8.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文言翻译(每小题5分,共20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寒”字在此诗中不仅是通常因夜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一个“寒”字烘托出一片离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表面上看都是写景,实质上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却跃然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耐人寻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翻译:夜雾蔓延在青色的台阶上。天边的月亮悬挂在南方。
人已离去的空亭,遮掩了夜半的寒冷。)
(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21*cnjy*com
【翻译】:
纷乱的晚烟笼罩碧绿的石阶,一轮明月升起在天的南面。我环顾离亭,感觉整个江山都因为别离而凄凉。
【赏析】:
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吴地有个读书人喜欢夸夸其谈,自以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能很高,号称当世谁也比不上他,尤其善于谈论兵法,言必称孙武、吴起。当时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在姑苏自称吴王,与本朝争夺天下,战事还未决出胜负。那读书人拜见张士诚说:“我看当今天下形势没有比姑苏更便利的了,物产没有比姑苏更富庶的了,武器士兵也没有比姑苏更精锐的了。但是之所以不能称霸天下的原因,是因为将领太无能了。现在大王的将领都是那些浅陋的人担任,指挥作战而不知道兵法,这简直是鼠类相斗罢了!您大王若真能拜我为将军,便能夺取中原,至于战胜那些小敌就更不在话下了。”张士诚以为也说得对,便拜他为将军,听任他自行招募兵士,并告诫管理钱粮军需的官员不要计较他支取的多少。那读书人曾游历过钱塘,与钱塘的一些无才能而又怯懦的人有交往,于是就到钱塘去招募兵士,那些浪荡市井的人都去投靠他,他选拔了几十个人给予官职,每月花费的军饷以万石来计数。他们每天聚坐一堂相互谈论行军作战的兵法,余下的时间就杀牛宰羊大摆酒宴,那些招募来的人实在是不能率领兵士作战的呵。曹国公李文忠攻占钱塘以后,那读书人及部下都逃跑离去,不敢稍微抵挡一下,后来被搜索捕获,捆绑到辕门诛杀,临死前还在说:“我熟读孙、吴兵法。”
  
1、C靡:浪费,消耗
2、A“兵”字都解为兵法。 “然”分别解为却、对。
3、D
4、C
A没有“他只会结党营私”的意思。
B他根本没有实力可谈。
D“与国朝争雄”不是吴士的计划。
5、略
(二)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聪明的人能够成为聪明人的原因,愚蠢的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版权所有:21教育】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教授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人从师学习,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人不向老师学习了;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未能看出那种人的高明之处在哪?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6.、 D
7.、 C
8、(1) 不通晓句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解除迷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注意这两句的句式特点:宾语前置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问知识相似,(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 必修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1
1、填空题
1. 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骋怀(chěng)癸丑(guǐ) 窈窕(yǎo tiǎo) 冯虚御风(píng)
B. 虚诞(dàn) 愀然(qiǎo) 形骸(hái) 山川相缪(liáo)21世纪教育网
C. 流觞(shāng)酾酒(shī) 舳舻(zhú lú) 褒禅山(bāo)
D. 遨游(áo)嗟 悼(jiē) 扁舟(biǎn) 举酒属客(zhǔ)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崇山峻岭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
B. 窈窕淑女 余音袅袅 正襟危坐 沧海一粟
C.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杯盘狼藉 当务之急
D. 前仆后继 既往不究 深思慎取 奇伟瑰怪
3.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金融危机爆发后,那些怀瑾握瑜的珠宝商后悔不迭,因未能及时脱手,导致财富急剧缩水。
B.9日凌晨,以色列军队空袭了加沙地带的一所房屋,导致6名平民死亡,这真是祸起萧墙。
C. 中国首富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这位商界奇才知法犯法,身陷囹圄,让人不可理喻。
D. 二十一世纪,亚洲国家在世界上发挥巨大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之间不是隔绝不通的。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出处:21教育名师】
①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
②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③“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④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
⑤“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A.①③④⑤② B.⑤③①④②
C.⑤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⑤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王献之则被后世评价认为可与其父比肩的书法家。
B. 苏轼的散文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发展了新天地。
C.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
D. 王安石和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来源:21cnj*y.co*m】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诸怀抱取:取得
B. 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 感慨系之系:附着
D. 终期于尽期:期限
7. 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其欣于所遇
亦将有感于斯文B. 夫人之相与
及其所之既倦C.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引以为流觞曲水D. 其致一也
列坐其次
8.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B. 当其欣于所遇C. 不能喻之于怀D.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2-1-c-n-j-y
郡 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 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 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智勇多困于所溺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B. 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 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12. 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 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 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 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的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四、(24分)
13. 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3分)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3分)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4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21·cn·jy·com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青山依旧在,_______________。(杨慎《临江仙》)
(3)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_。(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4)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五、(12分)
16. 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4分)21·世纪*教育网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楷草并列的地位。【版权所有:21教育】
17. (改编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语意衔接连贯,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4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一个近在咫尺的口信,也许是纯黑的博士帽一顶。也许是山珍海味一桌,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5分。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21*cnjy*com
画线部分修改为:
18. 根据下列信息,拟一则消息。
①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将于8月16日~8月21日在星城长沙举行,来自中央及驻湘机构、各省市、港澳等地媒体记者云集长沙。
②设在蓉园宾馆5号的中运会新闻中心现已正式运行。
③组委会提供了便捷而广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网络信息服务。这其中提供的设备有16台台式电脑、2台复印机、6台传真机、2台扫描仪、2台大屏幕高清电视以及电话机和打印机共10台。
④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新闻中心设备非常齐全,网页刷新快速,可以浏览到运动会的全部进展过程,记者们就是不带任何东西都可以完成他们的工作。”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正文不超过100个字。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白露为霜
虞邯
①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
②倒不是因为这个时候,西北的胡杨,大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片如融金;也不是因为各处的枫叶,都如同猎猎的火焰;也不是因为南方的湿地,蒹葭白茫茫开得正盛,一年丰繁的色泽,此时为最;而是因为白露才是秋天的本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露凝而白。到了这个时节,早晨起来,风将一条路刮得发白,空气里仿佛都流动着透明的铅灰色。心里寥落又开阔,好比一幅笔法疏淡的水墨,便晓得,秋天当真来了,随同一个终古美丽的名词。21cnjy.com
③这个名词,从先秦的诗歌源头,溯流而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风宋韵里,都可以听到它的脆响——一直到今天,它和惊蛰一样,依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诗歌意象、最易触动心底柔软部分的名词。
④秋天是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有三个最美的绳结,打在历史的诗章上,也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关于对宇宙、所爱与自身存在的美感体验,我们可以拈取它们来重温梦境,那几乎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或将去经历的梦境。
⑤第一个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八个字读出来,凡识得汉字的,无不心旌神摇。《诗三百》是诗歌,也是原典。即使没有后文“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的伊人,这八个字,也允为最美的文字。它开启了一个传统——这是一个可以意会,难以言明的传统。天地如此静默美好,自身如在其内,如在其外;深情如若可言,如不可言。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慨然千古、怆然泪下的意境,似乎都可追溯到此。日本《枕草子》描写春天,说:“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文字简约、意境优美庶或近之,但却没有那苍茫辽远之感。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
⑥秋天的气质,不管硕果红叶,如何渲染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闹,终归是偏于幽冷肃杀的——《礼记·月令》里说:“孟秋之月,用始行戮。”说的是旧时天子们多半在这个时节用兵。即使没有实力出征,也得杀几个罪犯,所谓“秋后正法”。掌管刑罚的司寇因此被称为“秋官”,而文人不遇,迟暮无成,多半被称为“秋士”。秋天被赋予的感伤色彩越来越浓厚,人们面对秋天时的情感,也就越来越偏于血亲人伦。所以第二个美丽的绳结打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⑦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此刻思乡怀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衣裳正单,往往催生出无限的愁怨。这种思乡怀远的深情,和《诗经》中那种几乎能带来宇宙本体论的触发而言,体现了一种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烙印。
⑧“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总是那么沉郁不露,然而咀嚼间,就有一种逝水难追、乐土不返的悲凉。被逐出伊甸园的人们,再也返回不去了,就好像我们知道了,就永远抹不去成人的记忆。这里面所追怀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流失——而流失的总是如此美丽,我们保有的美丽回忆,如此刺伤我们的心灵。
⑨失却了本体,徒留了追怀,白露于是越来越清冷幽怨,但还有第三个绳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⑩时间已经是宋朝,有一个超迈豪绝的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友人一起泛舟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清冷肃杀间,他居然有吞吐宇宙的豪气。和他同行的友人,不能免俗,拿了个洞箫,呜呜咽咽地吹将起来。说:你瞧瞧,清秋好时节,转瞬即过,我们与草木同腐,如何不伤心?那人一听,就说了一段高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他又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文明已经行进到一种衰靡难振的状态时,还有人发此浩然之音,斯人可谓不负清秋。
这个人,我们都晓得,叫苏轼,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东坡肉的那一位。他的无数旷达之作,都是在秋天写出来的——那草尖上可怜可爱的白露,在他的醉眼睥睨里,竟可以横大江接水光,让他歌诗“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年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在文明的末世,能够拯救自己的,其为一心乎?2·1·c·n·j·y
眼看就要秋深了。
19. 请简要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秋天是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
(2)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年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在文明的末世,能够拯救自己的,其为一心乎?
20. 文中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胡杨、枫叶和蒹葭?(5分)
21. “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根据文章第⑤段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渲染这八个字的美丽境界的。(5分)
22. 作者为什么说“斯人可谓不负清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D解析:扁piān。
2. D解析:究—咎。
3. D解析:A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B祸起萧墙:指祸患发生在内部;C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 B解析:由⑤③确定应选B项。
5. C解析:A成分残缺,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认为”后加上“是”。B句子的主语应是“苏轼”,而不是“散文”;“发展”和“新天地”不搭配,可改为“开拓了新天地”。D“他”指代不明。
6. D解析:期:至、及。
7. A解析:A介词,对于。B助词,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动词,往、到达。C动词,成为/动词,作为。D代词,代人们/代词,代曲水。www-2-1-cnjy-com
8. A解析:A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9 . B解析:“和”读hè,应和,跟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唱。根据语法结构分析可知,“和”后面是代词宾语“之”,“和”应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故B错。对文言实词词义可以联系上下文推断。
10. A解析:两个“以”字都是介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拿”的意思。B中“其”,分别是代词它(指鹤)、表反问的语气词。C中“而”,分别是顺承连词、表修饰的连词。D中“于”,分别为介词“到”和介词“表被动”。   21*cnjy*com
11. C解析:A中“明年”,文中义指(那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异义。B中“适当”,文中义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恰当”的意思,古今异义。D中“南面”,文中义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古今异义。
12. D解析:放鹤、招鹤之歌的作者为苏轼。
13. (1)在这个亭子里饮酒,感到很快乐。
(2)用这来保全他们的本性并在后世著名。
(3)独自整天在河涧、山谷中,啄食青苔,脚踩白石。
【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暴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来住屋的东面,在东山的山脚下。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的山,冈岭四面围拢,隐约地像个大环;只缺它的正西一面,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山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很会飞。早晨,山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有时飞翔到云层的上面,傍晚,它们就向着东山回来,所以给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幕友和下属去看望山人,在这座亭子里喝酒,感到很快乐。苏轼斟了杯酒给山人喝,并且告诉他说:“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换。《易经》上说:‘鹤在山上的北面叫,它的孩子——雏鹤在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低洼的地方叫,声音一直传到天上。’这是因为,作为鸟类来说,鹤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静、自在,超出于尘世的外面,所以《易经》和《诗经》的作者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怀高尚品德的人。跟它亲昵,跟它玩耍,好像是有利而无害的,然而,卫懿公爱好鹤,就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没有什么像酒那样严重的了;可是刘伶、阮籍这班人,却用这来保全本性,而且名声传到后代。唉!朝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静像鹤那样的,还不能爱好;如果爱好它,就会丧失自己的国家。然而,在山林间逃避世俗的人,即使是像酒那样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东西,爱好它尚且不能成为祸害,何况爱好鹤呢?从这看来,国君和隐士的快乐是不可以放在一起讲的。”
山人听了我的话,高兴地微笑着说:“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的道理吗?”于是,我作放鹤和招鹤的歌,说:“鹤飞去呀,望着西山的缺口,在高空飞翔,向下面观察,选择它们认为应该去的地方。很快地转过身体,收起翅膀,似乎打算飞下来休息,忽然看到什么东西,又昂首飞向天空,准备再作奋然一击。独自整天徘徊在溪涧、山谷之间,嘴啄青苔,脚踏白石。鹤归来了,在东山的北面。那下边有个人,头戴道帽,足蹬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着弹琴。他亲自种田生活,把那剩余的粮食喂你。归来吧!归来吧!西山不能够长久停留。”
14.(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愉悦人心。
(2)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15. (1)齐彭殇为妄作(2)几度夕阳红(3)收之桑榆(4)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6. 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17.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近在咫尺的口信。也许是纯黑的博士帽一顶,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5分。也许是山珍海味一桌,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解析:要把握好这几个句子的意义类别。“鸿 ( http: / / www.21cnjy.com )雁”“口信”应为一类,“博士帽”“红5分”应为一类,“山珍海味”“野果小花”应为一类。然后再分析每一类中有两个句子,应按照句意的大小、远近、珍贵普通排列其先后。
18. 标题:中运会网络信息服务便捷广泛
正文: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将于8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16日~8月21日在星城长沙举行,大会新闻中心设在蓉园宾馆5号楼,现已正式运行。组委会提供了便捷而广泛的网络信息服务,记者们就是不带任何东西也可以完成写稿、传稿工作。
19. (1)提醒:从旁指点,促使注意。说秋天和白露是生命的提醒,赋予秋天和白露以人的感彩,读起来很亲切很温暖。
(2)倜傥:风流潇洒。写出了苏轼在文明衰败年代的洒脱、豪迈。
20. 一方面,白露会给胡杨、枫叶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蒹葭留下鲜明的季节特征;另一方面,作者又用这些景物特征烘托出白露自身的时令特点,突出白露和秋天的密切关系。21教育网
21. 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正面阐述这八个字表达了一种美好的妙不可言的境界;其次,用陈子昂诗歌的高远境界作衬托;再次,和日本作品《枕草子》对比,突出这八个字的美丽境界。
22. 作者认为,苏轼面对个人的不幸境遇,面对宋朝的文明衰退,乐观豁达,潇洒风流,尽情享用无边秋色,所以说苏轼不负清秋。
23. 提示:这道题提供的“水的灵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的沉稳”两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所有考生提供了思考的起点与方向,也给考生提供了思考的自由空间。考生可以调遣关于山、水的材料,有景可状,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但是,要想将这个话题写出深度,写出新意来,却也是很不容易的:首先要对“山”与“水”的内涵进行确定。本话题可以写自然山水变化无穷的美丽,也可以拓宽“山”“水”外延,写自然、环境、文化对人的熏染影响或“山”“水”的文化价值;还可以赋予“山”“水”以比喻义,比如,诗如山词如水,或男人如山,但又
不缺乏飘逸灵动的一面,女人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但又不缺乏沉稳执著的一面等。其次要思考“沉稳”与“灵动”的价值区别及辩证关系,甚至还可以思考水的“灵动”与水的“一色”,山的“沉稳”与山的“变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如沉稳所带来的厚重、深沉、质朴之美,灵动所产生的飘逸、明澈、轻灵之美,或做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等。最后还要确定是只写一面还是兼写两面,如果兼写两面又应该写出什么样的关系。
面对这样的作文题,要写成一篇作文容易——只需“沉稳”,要写好这篇作文不易——更要“灵动”,考生的思维能力、文字功夫,在这道题面前显山露水
【评析】 此文妙在紧扣题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因此文章就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应当注意的是,文章中所引用的诸多史事与诗词,都是为作者所驱使,而非作为文章之装饰。因此,显示了作者以一种堪称宏大的气魄来从“战略”上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尾“化用”海子的名句,尤为贴切自然,并赋予了新的意蕴。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素养,是不可随便模仿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