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资料1:问题探讨
紫茎泽兰原分布于中美洲,传入我国后,先是在云南疯长蔓延,现已扩散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对当地林木、牧草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榜首。
讨论1:为什么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
适应、繁殖能力强,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
资料1:问题探讨
泽兰实蝇可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但是泽兰实蝇是一种外来物种,也有可能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因此在释放泽兰实蝇之前,应做好相关研究,如泽兰实蝇的生物安全性研究,野外如何布点释放泽兰实蝇,定点释放的虫量应当为多少等等,即在确保利用泽兰实蝇的安全性后,再利用它进行防治。
讨论2:我国曾引入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
资料2
乾隆下江南时,到了苏州。看到水乡人家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可是即便如此,水仍然很清澈。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惊奇。
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2021年11月12日 武汉八部门联合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市民看到请报告!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洲,因为色泽亮丽,观赏性极佳而成为了插花中的配花,于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系非常发达,在生长期间会抢夺土壤中的水分,还会抢夺肥料。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繁殖能力特别地强。它们可以通过地下根茎和种子两种途径进行传播。
资料3
资料3
讨论1: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后,当地植物种类有何变化?推测动物种类会发生什么变化?生物多样性呢?
讨论2:推测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随入侵年限的增加,植物的科数和种数逐渐减少。有些动物随后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
物种数量减少,营养结构变简单,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
1.概念
结构平衡
功能平衡
食物链和食物网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思考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如果气候条件没有剧烈变化,也并没有过多的人类活动干扰,此地未来还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吗?为什么?
不会。两个生态系统都是处于生态平衡的系统。在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平衡,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
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苏州
一、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
群落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的变化曲线图
思考2:在成熟阶段,群落的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呈现怎样的趋势?这说明了什么?
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均趋于稳定,且相对值接近。
说明群落在输入和输出上趋于平衡状态,即生态系统表现为收支平衡。
一、生态平衡
思考3:联系生态系统中
不同生物组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分析在成熟阶段,生产—消费
—分解过程的正常进行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什么影响?
生产—消费—分解过程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而这种功能的平衡,又使生态系统的收支呈现平衡。
一、生态平衡
2.特征
①结构平衡:
②功能平衡:
③收支平衡:
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
一、生态平衡
3.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①实例一:
兔子数量增加
狼增加
草减少,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
兔子数量减少
草增加,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
狼减少
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部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
3.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②实例二:
森林植被大量生长
林下光照减少,树苗生长受限,枯枝落叶增加
自然火灾
光照充足
土壤养料增多
种子萌发,幼苗迅速成长
植被逐渐恢复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能够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
3.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利用本章第一节图3-4(第52页),以图中的蛙减少为例,描绘该种动物数量增加或减少时,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 ,并讨论反馈调节是否发挥了作用。
蛙减少
昆虫和蜘蛛增加
捕食昆虫和
蜘蛛的鸟增加
鹰增加
蛇减少
蛙增加
昆虫和蜘蛛减少
捕食昆虫和
蜘蛛的鸟减少
鹰减少
蛇增加
一、生态平衡
3.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上述生态系统都遇到了破坏或干扰,而对抗这种破坏或干扰,使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机制。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③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一、生态平衡
3.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③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当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从左图来看,在这片水域中,几年后,其中的鱼类的数量会怎么变化?
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活鱼就更少了。
正反馈调节
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一、生态平衡
原方向
原方向
发生偏离
发生偏离
正反馈调节
更加偏离
负反馈调节
回到原方向
破坏稳态(错上加错)
调节稳态(改邪归正)
掠夺式开发后的黄土高原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
正反馈调节: 一般具有破坏性。
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概念
2.原因:
3.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
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的。
负反馈调节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破坏。
有限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1.抵抗力稳定性: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抵抗干扰,维持原状)
抵抗力很强
抵抗力较弱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假如某种生物大量
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
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自身净化,可以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如果被有毒物质重度污染,自身的净化作用已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质,恢复力稳定性被破坏,恢复原状的时间漫长,难度极大!
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稳定性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少
食物网越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①一般呈负相关关系
②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在个体水平稳态的维持上,有没有类似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情况?(P75)
人体在遇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这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似;人体也有恢复稳态的机制和趋势,在大病初愈时,有些功能需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与恢复力稳定性相似。
判断:1.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
2.正反馈调节机制使系统向崩溃的边缘发展,对系统的稳定性起负作用。
( )
×
×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北极冻原、荒漠的稳定性如何?
环境恶劣地带的生态系统(北极冻原、荒漠),往往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比较弱。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现学现用
(2020全国高考真题)1.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
。
低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现学现用
(2020全国高考真题)1.(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分解者
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现学现用
(2021年广东一模)2.(12分)红树林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招潮蟹和野鸭是其中两种常见的动物。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围垦养殖整治、城市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清理、加强立法保护等措施,成为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请回答:
(1)招潮蟹的爬行对野鸭来说是一种 信息,后者据此进行捕食,这说明信息具有 的作用。通过建立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等多种保护措施,一段时间后之前因水污染等导致红树林死亡的滩涂重新长出红树林,这种现象属于 演替,判断的依据是 。即使红树林被划为保护区,林中野鸭的种群数量也会出现K值,理由是
(答出2点即可)。
行为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次生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存在天敌
现学现用
(2021年广东一模)2.(2)右表中为用遥感技术测得的某红树林保护区内的主要植物类型及其所占面积比例,以及相应树种的生长速度、树种类型。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你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
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植物种类
4.模型
①y表示 的
大小,y值大,说明 。
如受到相同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②x表示 的时间,x值越大,说明
。
③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数(TS),TS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 。
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
抵抗力稳定性弱
大于
恢复到原状态所需
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越弱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现学现用
1.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 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
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 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稳定性越高
D. 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C
现学现用
2.在图一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
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
间。图二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_____。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量
现学现用
2.(2)如图一所示,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
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b(填>、<或
=);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____。
(3)从图二中看出,甲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乙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稳定性_____ (填“高”或“低”),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经历________
演替。
<
正相关
低
次生
研究不同生态系统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方面存在的差别,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和保护有什么意义?
在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差异,合理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干扰不能超过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范围。
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差异,合理确定保护对策,如采取封育措施,补充相应的物质、能量,修补生态系统的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
B.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稳定。
1.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意义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合理放牧
封山育林
适量捕捞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农田施肥
三北防护林
对农田、果园生态系统要不断施肥、灌溉,增加投入,控制病虫害,才能保证高产出。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考 讨论: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
桉树林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林。大面积种植桉树林的生态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例如,结构单一的同龄纯林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差;人工桉树林下植被稀少,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有的桉树林里鸟类绝迹。研究发现,在某地人工桉树林中,乔木层桉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则与桉树密度有关:桉树密度为750株/hm2时,灌木层有17个物种,草本层物种也较丰富;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2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均减少。
从考虑经济效益的角度,可以混种其他树种,如相思树,或间种西瓜、山毛豆等其他经济作物;
从保持土壤肥力的角度,可以在土壤中接种固氮菌株、根际菌株等。
保持水土
一、概念检测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
(2)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度不同。( )
√
√
一、概念检测
2.封山育林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 )
A. 封山育林控制了物质循环 B. 延长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C. 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数量 D. 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性增加
3.天然森林很少发生的松毛虫虫害,却经常发生在人工马尾松林中,合理的解释是( )
A. 马尾松对松毛虫抵抗力差
B. 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C. 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D. 当地气候适于松毛虫的生长和繁殖
D
C
二、拓展应用
某江南水乡小城,曾经是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怡人景象。几百年来,当地百姓在河流上游淘米洗菜,在下游洗澡洗衣,河水的水质一直保持良好。20世纪70年代,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水质恶化。20世纪90年代,当地采取措施对工业废水排放进行控制,同时将河道支流很多入水口封闭以减少污水流入,河道内水量减少、河水流速降低,水质仍然较差。
请基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认识,回答以下问题。
1.当地百姓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为什么河水仍能保持清澈?
2.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以后,为什么会引起水质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采取的措施没有明显效果,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当河水受到轻微污染(如淘米洗菜、洗澡洗衣等)时,河水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因此河水仍能保持清澈。
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水中,破坏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河水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会形成污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由于污染严重,尽管采取了治理措施,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仍然不足以消除污染物,因此水质仍然较差。
请基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认识,回答以下问题。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该地河流水质?
从治理已有污染的角度,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治理,如机械除藻、底泥疏浚、在某些区段人工増氧、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染物、利用水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等;
从管理的角度,应禁止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或污水、废水必须经严格处理才能排放;加强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执法检査;等等。
五、设计制作生态缸,
观察其稳定性
制作生态缸框架
在土坡上放几块有孔的假山石,可作为小动物栖息的场所。
铺垫缸底部
放假山石
注自来水
放入动植物
密封生态缸
移置生态缸
观察记录
1.实验步骤
★生态缸或瓶中生态系统要保持稳定,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②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且三者的数量应保持一定比例。
①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
五、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一般是 的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 ,成分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 。
②保持生态缸内温度;③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 不宜 ,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 ,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 光
封闭
生命力
透明
小
大
4/5
散射
齐全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①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
便于操作;
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五、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2.观察指标:
3.结论:
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
①人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但不是永久;
②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
五、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
2.生态缸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3.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无变化?如有,是怎样变化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一般等到缸内务生物相互适应及依存后,大多在1个星期以后。
有。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少,水中溶解氧逐渐减少,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小型动物先死亡。
五、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4.在生态缸中,最后留下来的生物在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能不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什么?
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能,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实现各元素的循环利用。
6.为什么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
7.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五、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现学现用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
B. 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C. 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
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
D.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B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
的能量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
环利用
D.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 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 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A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的
B.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 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B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4.毛竹与榜树、苦楮等阔叶树形成的混交林,其稳定性比毛竹纯林的高。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毛竹纯林易发生病虫害
B. 混交林中物种多样性高
C. 混交林中食物网更复杂
D. 混交林中能量可循环利用
D
复习与提高
二、非选择题
1.将以下概念之间的关系分别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复习与提高
二、非选择题
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据图冋答下列问题。
(1)在该河流的AB段上,
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
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复习与提高
二、非选择题
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据图冋答下列问题。
(2)在该河流的BC段上,
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
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复习与提高
二、非选择题
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据图冋答下列问题。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
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
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
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复习与提高
二、非选择题
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据图冋答下列问题。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
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
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
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复习与提高
二、非选择题
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据图冋答下列问题。
(5)利用生态浮床(或挺水植物)
可用来防止水华现象的原因是
复习与提高
二、非选择题
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据图冋答下列问题。
(5)利用生态浮床(或挺水
植物)可用来防止水华现象的
原因是
①生态浮床可起遮光作用,抑制了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生态浮床可与水中的藻类植物竞争吸收水中的N、P等矿质元素。
复习与提高
3.棉铃虫是棉田常见的害虫,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但同时也会杀死棉铃虫的天敌,并造成环境污染。如果放养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虽然不能彻底消灭棉铃虫,但是能将它们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哪一种做法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什么?
放养赤眼蜂。因为喷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爆发。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复习与提高
4.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
生命有物质性,即生命体都是物质实体,因此物质是生命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都来自环境,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
生命活动会消耗能量,能量驱动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因此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没有能量,生命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可以说什么都不会发生。
复习与提高
4.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
信息调节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没有信息,生命系统难以维系和运转。例如,如果没有视觉、听觉或嗅觉等方面的信息,捕食者就无法捕获猎物,猎物即使近在咫尺也毫无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了。
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物质、能量、信息都发挥着作用,尽管有细微差别,但大体上是一致的,不论在哪个层次,生命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