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积极思考,能从不同内容提出问题。
3.分角色朗读,感受童话魅力。
4.品读课文,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蔓、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体会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积极思考,能从不同内容提出问题。
2.品读课文,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蔓、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体会生命的美好。
【写作背景】
这个小故事,首先发表在1853年的《丹麦历书》上,关于这个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开满了花的花园。”
【教学过程】(建议教学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掲示课题
1.交流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2.出示课题,了解安徒生。
二、对照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语的识记。
2.结合预习单的反馈情况,相机指导两三个生字的书写。
3.交流课文的整体感知。(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
4.指导学生梳理问题,明白提出问题的方法:“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和“针对全文”。
(1)集体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指导学生将部分类似问题合并,并相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预设1:对个别词语的不理解;
预设2: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预设3:在小女孩的眼中,这一粒豌豆为什么可以形成“小花园”?
预设4:母亲为什么一开始会“不相信”,进而“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预设5:豌豆开花的日子,小女孩为什么会感觉“这一天像一个节日”?
预设6:最后的那粒豌豆为什么是“最了不起的一粒”?
…………
(预设的2.3就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
(2)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提出问题的方法: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针对全文……
(3)按照不同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分类梳理、整理问题清单。
【设计意图】课文篇幅较长,通过设置预习单,将课堂的起点提高,另外,也可以给老师更充足的时间,掌握学生们的“原生态”提问的水平,对课堂教学会有更充分的预设和调控。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结合问题清单,小组成员选择最感兴趣的三个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在关键的词句旁边写写画画。
3.小组内交流问题的答案。
4.标注出存有疑惑的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借助自己提出的问题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四、集体交流,答疑解惑。
1.集体汇报问题的解决情况。
2.感知理解本课的重点问题:那粒最小的豌豆为什么是“最了不起的一粒”?
(1)指导学生细读13——21自然段,找出小女孩和豌豆粒一起成长的过程。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2)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读,进一步感知。
(3)从这一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豌豆的生长让小女孩感受到生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4)拓展练习:看到最小的豌豆粒这么可爱,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是人文教育的关键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梳理“小豌豆的生长过程”和“小女孩的身体变化”,可以清楚地感知到小女孩从小豌豆的身上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课后问题3顺势解决。
五、课堂小结
1.课文内容小结。
2.梳理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提出问题的方法。(大胆提问,列出问题清单,合并类似问题,从不同方面对问题分类,可以借助工具书、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部分问题)
六、作业布置
1.扎实书写生字。
2.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预习单
姓名:
我会读:
豌豆荚 按照 僵硬 预感 揭晓 青苔 囚犯 窗框 洋溢 相称
我会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读懂了:
理 想 结 果
第一粒
第二粒
第三粒
第四粒
第五粒
我提出的问题: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