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1.(2022六上·上虞期末)我们可以利用两个 镜组合的方法,来制作简易显微镜。
2.(2022六上·上虞期末)一年四季中, 季物体的影子最短。
3.(2022六上·上虞期末)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 和 的结构特点。
4.(2022六上·上虞期末)电热水壶烧水是把 能转化成了热能。
5.(2022六上·上虞期末)我们不能用望远镜等直接观察太阳。( )
6.(2022六上·上虞期末)如果我们要培养微生物,最好选择纯净水。( )
7.(2022六上·上虞期末)霉菌喜欢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
8.(2022六上·上虞期末)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可以更省力。( )
9.(2022六上·上虞期末)宁波市在上虞的东边,宁波先迎来黎明。( )
10.(2022六上·上虞期末)电磁铁的南北极是固定不变的。
11.(2022六上·上虞期末)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
12.(2022六上·上虞期末)医生用镊子夹药棉,是因为使用镊子可以省力。
13.(2022六上·上虞期末)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不能随便丢弃。( )
14.(2022六上·上虞期末)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不会对生物带来影响。( )
15.(2022六上·上虞期末)下列选项中,将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放在跷跷板上,最可能保持平衡的是( )。
A. B.
C. D.
16.(2022六上·上虞期末)下列不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向日葵花总是向着太阳 B.猫头鹰昼伏夜出
C.雄鸡报晓 D.大雁南飞
17.(2022六上·上虞期末)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它的视野( )
A.没有变化 B.变大 C.变小 D.以上都不对
18.(2022六上·上虞期末)上虞夏季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小 B.太阳高度大
C.地球离太阳远 D.地球离太阳近
19.(2022六上·上虞期末)很多楼道的电灯采用了声控开关。声音可以控制开关,说明( )。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转化成光能
C.电能可以转化成声能 D.声音具有导电性
20.(2022六上·上虞期末)我国古代把一天分成( )个时辰。
A.6 B.12 C.24 D.36
21.(2022六上·上虞期末)下列仪器中,最适合科学家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望远镜
22.(2022六上·上虞期末)下列日常生活用品使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路灯 B.电饭煲 C.蒸汽机车 D.燃气灶
23.(2022六上·上虞期末)活字印刷的步骤是( )。
A.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B.刷墨→晾制→检字→拓印
C.检字→晾制→刷墨→拓印际 D.刷墨→检字→拓印→晾制
24.(2022六上·上虞期末)手握住门把手开门的时候,图中最省力的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5.(2022六上·上虞期末)请将“谁先迎来黎明”实验的模拟物(方法)与模拟对象用线连起来。
(2022六上·上虞期末)微小世界
26.小虞做了一个水滴放大镜观察采集来的一片叶子。如图是玻璃片上的四处水滴的侧俯图,透过水滴,能把叶脉放得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27.为了能观察到更多的细节,小虞想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A.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B.安放→上片→调焦→对光→观察前
C.对光→安放→调焦→上片→观察
D.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8.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叶片,操作步骤正确,但从目镜中向下看发现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以下情况中,最有可能的是( )。
A.用了低倍物镜 B.目镜没擦干净
C.叶片厚不透光 D.用了高倍目镜
29.小虞制作了叶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的气孔,最有可能看到下图中的( )。
A. B. C. D.
30.小虞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发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物镜,污点不动,可以判断污点有可能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标本上 D.反光镜上
(2022六上·上虞期末)简易圭表
31.请用①②③④序号标出制作使用简易圭表的步骤。
( )模拟影子长度的变化。
( )实际观察。
( )在圭面上立表。
( )制作圭面刻度。
32.请在下图中标注“圭”“表”“夏至日照线”“冬至日照线”,并添画“春分、秋分日照线”。
(2022六上·上虞期末)使用工具
33.下图搬运木箱的过程中,使用了( )。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滑轮
34.一般推动木箱所用的力会比木箱的重力( )。
A.小 B.大 C.一样 D.无法判断
35.如果想更省力地推动木箱,可以( )。
A.增加木板的宽度 B.增大木板的坡度
C.减小木板的坡度 D.直接搬运
36.如果推动木箱想更加省力,我们还可以使用 。
37.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挖掘机主要使用了( )。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滑轮
(2022六上·上虞期末)电磁铁
电磁铁(线圈匝数) 25圈 50圈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电池的数量(节数) 1 2 3 1 2 3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枚) 18 28 40 47 54 58
38.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观察 来确定。
39.比较实验①②③,可得出的结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越 ,电磁铁的磁性越 。
40.比较实验 (填序号),可得出的结论: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41.下图是正在分拣废弃钢铁材料的电磁起重机,它主要利用电磁铁( )的性质。
A.有南北极 B.南北极可发生改变
C.磁力大小可发生改变 D.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42.电磁铁还被应用在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凸透(或放大)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用一个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的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能够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两个放大镜组合的方法来制作简易显微镜。
2.【答案】夏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影子的长短和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有关,并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秋适中。
3.【答案】斜面;杠杆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形式多祥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任务的需要。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4.【答案】电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的形式多样,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电热水壶烧水是把电能转化成了热能。
5.【答案】正确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分析】望远镜是由放大镜组成的,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够会聚光线,形成强光和高温,严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免造成灼伤。题目说法正确。
6.【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要用干草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液最好是池塘水。池塘里的水含有少量微生物,利于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微生物。纯净水不适合培养微生物。题目说法错误。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霉菌喜欢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寒冷的环境不适宜霉菌的生长。题目说法错误。
8.【答案】正确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所以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可以更省力。题目说法正确。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运动,造成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所以宁波市在上虞的东边,宁波先迎来黎明。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解答】 电磁铁的南北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改变的。
【分析】电磁铁能够通过改变线圈缠绕方向的办法来改变南北极。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轴是倾斜的,贯穿南北两极。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杠杆
【解析】【解答】镊子属于费力杠杆,不能够省力。
【分析】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对垃圾进行分类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掩埋废旧电池,会造成电解液流出,里面的重金属离子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有害垃圾”的垃圾箱中。题目说法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受昼夜交替影响的;一些动物换毛是受四季变化影响的。题目说法错误。
15.【答案】B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跷跷板相当于一个杠杆,重物离支点近一点,轻物离支点远一点最可能保持平衡。故选B。
16.【答案】D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地球上出现白天和黑夜交替、周而复始的现象,叫作昼夜交替。动物、植物都会适应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而发生生物节律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各种蜂类、鸣禽及大多数哺乳类动物昼行夜伏,而鼠、蝙蝠、猫头鹰等属于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生物活动也受季节变化影响,鸟类和兽类多在春季繁殖,兽类在春秋两季换毛,热带动物出现夏眠,寒带动物出现冬眠以及鸟类的迁徙等。向日葵花总是向着太阳、猫头鹰昼伏夜出、雄鸡报晓是适应昼夜交替的现象;大雁南飞是适应季节变化的现象。故选D。
17.【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镜片中间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故选C。
18.【答案】B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
【解析】【分析】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比较大,温度高。故选B。
19.【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不同的形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很多楼道的电灯采用了声控开关。声音可以控制开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选A。
20.【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我国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故选B。
21.【答案】C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和常见的细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组成此类生物的最小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病毒的体积很小,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所以最适合科学家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是电子显微镜。故选C。
22.【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太阳能、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岩石和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路灯利用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电饭煲利用电能,属于二次能源;蒸汽机车利用煤炭,燃气灶利用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A。
23.【答案】A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故选A。
24.【答案】D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轮越大越省力。门把手就是运用轮轴的原理,在D处轮最大,最省力。故选D。
25.【答案】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地球上出现白天和黑夜交替、周而复始的现象,叫作昼夜交替。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东边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的地点,先迎来黎明。模拟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方法:大家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其中在两位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地名和方位标志,贴有地名和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按某个方向转动代表地球转动;看看谁会先见到“太阳”,看到红色纸片,说明迎来了黎明。
【答案】26.B
27.D
28.C
29.B
30.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玻璃片上的四处水滴B的凸度最大,透过水滴,所以能把叶脉放得最大的是B。故选B。
27.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记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故选D。
28.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叶片,操作步骤正确,但从目镜中向下看发现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叶片厚不透光。故选C。
29.题目图中A是神经细胞;B是叶表皮细胞,有气孔;C是叶肉细胞;D是变形虫。小虞制作了叶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的气孔,最有可能看到的是B。故选B。
30.小虞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发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物镜,污点不动,可以判断污点有可能在目镜上。故选A。
【答案】31.③④②①
32.见下图,(春分,秋分日照线为同一条)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
31.圭表,也称土圭,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天文仪器,用它来测量日影的长度。它包括圭和表两部分。表是直立的标竿,圭是在表下端南北方向放置的水平尺,多为铜或石制造。
自制简易圭表的方法如下:1、在圭面卡纸上用直尺画上刻度,制作圭面刻度纸。制作圭表时,做“表”用的卡纸必须有足够的硬度。2、将表面模型的一端中间剪开,分别向两边对折,用双面胶粘贴在圭面刻度纸上,注意表与圭上的“0”刻度对齐。3、准备一个塑料盘子。然后打印钟表。把钟表按着轮廓剪下来。用牛头胶水把钟表贴在盘子的底部。然后准备一个铅笔。把铅笔粘在钟表的中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放上圭表。随着太阳的移动,铅笔的阴影在圭表上移动并指示时间。4、模拟测量四季的影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日影长度”折线图。根据太阳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分随四季而位置变化的特点,模拟影子长度的变化 (注意太阳位置和光照角度),并完成记录表。
32.圭平卧而表立在圭的南端,二者互相垂直,组成简单的天文仪器。古人用它测量太阳。当太阳在最北面而位置最高的时候,表的影子最短,这时候就是夏至;当太阳在最南面而位置最低的时候,表的影子最长,这时候就是冬至;在夏至、冬至中间为春分、秋分,为同一条日照线。因此,测量相邻两次日影最长或最短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即可推算一年的日数,以定回归年的长度,并且用它来推定24节气。
【答案】33.B
34.A
35.C
36.推车(答案不唯一)
37.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人们利用这些机械可以省力、省时间、改变力的方向。
33.读图可以看出,工人利用一块木板打在汽车上,往车上搬运重物,从简单机械的角度分析,木板是利用了斜面原理。故选B。
34.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所以一般推动木箱所用的力会比木箱的重力小。故选A。
35.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如果想更省力地推动木箱,可以减小木板的坡度。故选C。
36.物体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更省力。如果推动木箱想更加省力,我们还可以使用推车。
37.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挖掘机主要使用了杠杆的原理。故选A。
【答案】38.吸引大头针的数量
39.大;强(或小弱)
40.①④(或②⑤或③⑥)
41.D
42.电动机;电子门吸(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当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变成了一个磁体。电磁铁通电能够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38.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确定。
39.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比较实验①②③,可得出的结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40.比较实验①④(或②⑤或③⑥),可得出的结论: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41.电磁铁通电能够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起重机主要利用电磁铁的这个性质。故选D。
42.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电磁铁是电流磁效应(电生磁)的一个应用,与生活联系紧密,如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1 / 1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1.(2022六上·上虞期末)我们可以利用两个 镜组合的方法,来制作简易显微镜。
【答案】凸透(或放大)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用一个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的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能够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两个放大镜组合的方法来制作简易显微镜。
2.(2022六上·上虞期末)一年四季中, 季物体的影子最短。
【答案】夏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影子的长短和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有关,并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秋适中。
3.(2022六上·上虞期末)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 和 的结构特点。
【答案】斜面;杠杆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形式多祥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任务的需要。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4.(2022六上·上虞期末)电热水壶烧水是把 能转化成了热能。
【答案】电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的形式多样,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电热水壶烧水是把电能转化成了热能。
5.(2022六上·上虞期末)我们不能用望远镜等直接观察太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分析】望远镜是由放大镜组成的,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够会聚光线,形成强光和高温,严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免造成灼伤。题目说法正确。
6.(2022六上·上虞期末)如果我们要培养微生物,最好选择纯净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要用干草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液最好是池塘水。池塘里的水含有少量微生物,利于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微生物。纯净水不适合培养微生物。题目说法错误。
7.(2022六上·上虞期末)霉菌喜欢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霉菌喜欢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寒冷的环境不适宜霉菌的生长。题目说法错误。
8.(2022六上·上虞期末)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可以更省力。(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所以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可以更省力。题目说法正确。
9.(2022六上·上虞期末)宁波市在上虞的东边,宁波先迎来黎明。(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运动,造成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所以宁波市在上虞的东边,宁波先迎来黎明。题目说法正确。
10.(2022六上·上虞期末)电磁铁的南北极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解答】 电磁铁的南北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改变的。
【分析】电磁铁能够通过改变线圈缠绕方向的办法来改变南北极。
11.(2022六上·上虞期末)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轴是倾斜的,贯穿南北两极。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2.(2022六上·上虞期末)医生用镊子夹药棉,是因为使用镊子可以省力。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杠杆
【解析】【解答】镊子属于费力杠杆,不能够省力。
【分析】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13.(2022六上·上虞期末)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不能随便丢弃。(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对垃圾进行分类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掩埋废旧电池,会造成电解液流出,里面的重金属离子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有害垃圾”的垃圾箱中。题目说法正确。
14.(2022六上·上虞期末)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不会对生物带来影响。(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受昼夜交替影响的;一些动物换毛是受四季变化影响的。题目说法错误。
15.(2022六上·上虞期末)下列选项中,将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放在跷跷板上,最可能保持平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跷跷板相当于一个杠杆,重物离支点近一点,轻物离支点远一点最可能保持平衡。故选B。
16.(2022六上·上虞期末)下列不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向日葵花总是向着太阳 B.猫头鹰昼伏夜出
C.雄鸡报晓 D.大雁南飞
【答案】D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地球上出现白天和黑夜交替、周而复始的现象,叫作昼夜交替。动物、植物都会适应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而发生生物节律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各种蜂类、鸣禽及大多数哺乳类动物昼行夜伏,而鼠、蝙蝠、猫头鹰等属于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生物活动也受季节变化影响,鸟类和兽类多在春季繁殖,兽类在春秋两季换毛,热带动物出现夏眠,寒带动物出现冬眠以及鸟类的迁徙等。向日葵花总是向着太阳、猫头鹰昼伏夜出、雄鸡报晓是适应昼夜交替的现象;大雁南飞是适应季节变化的现象。故选D。
17.(2022六上·上虞期末)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它的视野( )
A.没有变化 B.变大 C.变小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镜片中间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故选C。
18.(2022六上·上虞期末)上虞夏季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小 B.太阳高度大
C.地球离太阳远 D.地球离太阳近
【答案】B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
【解析】【分析】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比较大,温度高。故选B。
19.(2022六上·上虞期末)很多楼道的电灯采用了声控开关。声音可以控制开关,说明( )。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转化成光能
C.电能可以转化成声能 D.声音具有导电性
【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不同的形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很多楼道的电灯采用了声控开关。声音可以控制开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选A。
20.(2022六上·上虞期末)我国古代把一天分成( )个时辰。
A.6 B.12 C.24 D.36
【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我国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故选B。
21.(2022六上·上虞期末)下列仪器中,最适合科学家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望远镜
【答案】C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和常见的细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组成此类生物的最小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病毒的体积很小,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所以最适合科学家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是电子显微镜。故选C。
22.(2022六上·上虞期末)下列日常生活用品使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路灯 B.电饭煲 C.蒸汽机车 D.燃气灶
【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太阳能、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岩石和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路灯利用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电饭煲利用电能,属于二次能源;蒸汽机车利用煤炭,燃气灶利用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A。
23.(2022六上·上虞期末)活字印刷的步骤是( )。
A.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B.刷墨→晾制→检字→拓印
C.检字→晾制→刷墨→拓印际 D.刷墨→检字→拓印→晾制
【答案】A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故选A。
24.(2022六上·上虞期末)手握住门把手开门的时候,图中最省力的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D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轮越大越省力。门把手就是运用轮轴的原理,在D处轮最大,最省力。故选D。
25.(2022六上·上虞期末)请将“谁先迎来黎明”实验的模拟物(方法)与模拟对象用线连起来。
【答案】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地球上出现白天和黑夜交替、周而复始的现象,叫作昼夜交替。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东边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的地点,先迎来黎明。模拟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方法:大家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其中在两位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地名和方位标志,贴有地名和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按某个方向转动代表地球转动;看看谁会先见到“太阳”,看到红色纸片,说明迎来了黎明。
(2022六上·上虞期末)微小世界
26.小虞做了一个水滴放大镜观察采集来的一片叶子。如图是玻璃片上的四处水滴的侧俯图,透过水滴,能把叶脉放得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27.为了能观察到更多的细节,小虞想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A.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B.安放→上片→调焦→对光→观察前
C.对光→安放→调焦→上片→观察
D.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8.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叶片,操作步骤正确,但从目镜中向下看发现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以下情况中,最有可能的是( )。
A.用了低倍物镜 B.目镜没擦干净
C.叶片厚不透光 D.用了高倍目镜
29.小虞制作了叶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的气孔,最有可能看到下图中的( )。
A. B. C. D.
30.小虞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发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物镜,污点不动,可以判断污点有可能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标本上 D.反光镜上
【答案】26.B
27.D
28.C
29.B
30.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玻璃片上的四处水滴B的凸度最大,透过水滴,所以能把叶脉放得最大的是B。故选B。
27.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记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故选D。
28.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叶片,操作步骤正确,但从目镜中向下看发现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叶片厚不透光。故选C。
29.题目图中A是神经细胞;B是叶表皮细胞,有气孔;C是叶肉细胞;D是变形虫。小虞制作了叶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的气孔,最有可能看到的是B。故选B。
30.小虞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发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物镜,污点不动,可以判断污点有可能在目镜上。故选A。
(2022六上·上虞期末)简易圭表
31.请用①②③④序号标出制作使用简易圭表的步骤。
( )模拟影子长度的变化。
( )实际观察。
( )在圭面上立表。
( )制作圭面刻度。
32.请在下图中标注“圭”“表”“夏至日照线”“冬至日照线”,并添画“春分、秋分日照线”。
【答案】31.③④②①
32.见下图,(春分,秋分日照线为同一条)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
31.圭表,也称土圭,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天文仪器,用它来测量日影的长度。它包括圭和表两部分。表是直立的标竿,圭是在表下端南北方向放置的水平尺,多为铜或石制造。
自制简易圭表的方法如下:1、在圭面卡纸上用直尺画上刻度,制作圭面刻度纸。制作圭表时,做“表”用的卡纸必须有足够的硬度。2、将表面模型的一端中间剪开,分别向两边对折,用双面胶粘贴在圭面刻度纸上,注意表与圭上的“0”刻度对齐。3、准备一个塑料盘子。然后打印钟表。把钟表按着轮廓剪下来。用牛头胶水把钟表贴在盘子的底部。然后准备一个铅笔。把铅笔粘在钟表的中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放上圭表。随着太阳的移动,铅笔的阴影在圭表上移动并指示时间。4、模拟测量四季的影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日影长度”折线图。根据太阳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分随四季而位置变化的特点,模拟影子长度的变化 (注意太阳位置和光照角度),并完成记录表。
32.圭平卧而表立在圭的南端,二者互相垂直,组成简单的天文仪器。古人用它测量太阳。当太阳在最北面而位置最高的时候,表的影子最短,这时候就是夏至;当太阳在最南面而位置最低的时候,表的影子最长,这时候就是冬至;在夏至、冬至中间为春分、秋分,为同一条日照线。因此,测量相邻两次日影最长或最短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即可推算一年的日数,以定回归年的长度,并且用它来推定24节气。
(2022六上·上虞期末)使用工具
33.下图搬运木箱的过程中,使用了( )。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滑轮
34.一般推动木箱所用的力会比木箱的重力( )。
A.小 B.大 C.一样 D.无法判断
35.如果想更省力地推动木箱,可以( )。
A.增加木板的宽度 B.增大木板的坡度
C.减小木板的坡度 D.直接搬运
36.如果推动木箱想更加省力,我们还可以使用 。
37.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挖掘机主要使用了( )。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滑轮
【答案】33.B
34.A
35.C
36.推车(答案不唯一)
37.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人们利用这些机械可以省力、省时间、改变力的方向。
33.读图可以看出,工人利用一块木板打在汽车上,往车上搬运重物,从简单机械的角度分析,木板是利用了斜面原理。故选B。
34.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所以一般推动木箱所用的力会比木箱的重力小。故选A。
35.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如果想更省力地推动木箱,可以减小木板的坡度。故选C。
36.物体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更省力。如果推动木箱想更加省力,我们还可以使用推车。
37.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挖掘机主要使用了杠杆的原理。故选A。
(2022六上·上虞期末)电磁铁
电磁铁(线圈匝数) 25圈 50圈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电池的数量(节数) 1 2 3 1 2 3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枚) 18 28 40 47 54 58
38.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观察 来确定。
39.比较实验①②③,可得出的结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越 ,电磁铁的磁性越 。
40.比较实验 (填序号),可得出的结论: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41.下图是正在分拣废弃钢铁材料的电磁起重机,它主要利用电磁铁( )的性质。
A.有南北极 B.南北极可发生改变
C.磁力大小可发生改变 D.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42.电磁铁还被应用在 , 。
【答案】38.吸引大头针的数量
39.大;强(或小弱)
40.①④(或②⑤或③⑥)
41.D
42.电动机;电子门吸(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当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变成了一个磁体。电磁铁通电能够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38.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确定。
39.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比较实验①②③,可得出的结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40.比较实验①④(或②⑤或③⑥),可得出的结论: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41.电磁铁通电能够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起重机主要利用电磁铁的这个性质。故选D。
42.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电磁铁是电流磁效应(电生磁)的一个应用,与生活联系紧密,如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