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八年级地理下册
北
京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第六章 第四节
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01
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02
学习
目标
政治文化中心
01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历史悠久的古城
02
An ancient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现代化的大都市
03
Modern metropolis
目
录
CONTENTS
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
西面和北面有山脉环绕
位置与范围
政治文化中心
*密云县与延庆县目前行政上已变更为密云区与延庆区
地势
政治文化中心
西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
政治文化中心
特点:
冬夏长,春秋短;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年平均降水400~800毫米
温带季风气候
400-800mm
暖温带
半湿润区
北京市自然地理环境的评价
政治文化中心
纬度位置优越
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气候优势
海陆位置优越
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战略位置优越
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经济区位优越
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职能
政治文化中心
政治
中心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是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
文化
中心
职
能
职能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
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
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政治文化中心
国际
交往
中心
泰国驻华大使馆
APEC会议
活·动
读图,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
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
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
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活·动
读图,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
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
历史悠久
的古城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
元、明
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既有利于避寒采光,又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为什么会这样布局?
北京旧城
历史悠久
的古城
北京的旧城格局有什么特点?
旧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宫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盘状。城市中轴线突出,皇宫位于城市中心中轴线上,东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北京旧城
名胜古迹
历史悠久的古城
现代化的大都市
-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
- 北京已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 北京目前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城市由中心向外围扩张
现代化的
大都市
金融街
王府井
中央商务区
中关村
现代化的大都市
北京地铁线路图
北京市区道路网规划方案
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交通
交
通
现代化的大都市
全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港
课堂小结
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
历史悠久的古城
现代化的大都市
位置范围
地形和气候特征
城市职能
旧城格局
名胜古迹
城市功能区
交通
1、下列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B.位于燕山、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C.背靠群山,东邻渤海
D.位于东北平原的北部边缘
2、下列建筑不能体现北京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是
A.四合院
B.牌楼
C.胡同
D.现代化高楼大厦
当堂
检测
当堂
检测
3、北京的高等院校、体育场馆、博物馆等的数量居全国第一,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
A.政治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金融中心 D.文化中心
4、北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采取的不正确措施是
A.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和机场扩建,不断改善交通条件
B.不断扩大城市绿地和城市水网建设
C.大量拆除旧城古建筑和特色街区,扩建新城区
D.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八年级地理下册
谢
谢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
第六章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