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入 东亚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西亚游牧的阿拉伯人从沙漠中崛起,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日本和阿拉伯是怎样翻开它们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去了解它们走向兴盛的历史。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鲁卜哈里沙漠日本富士山中古 — 封建时代东亚:日本
西亚:阿拉伯
日本的大化改新
“日出之国” ~日本亚洲欧洲 一、大化改新 日本的风土一、大化改新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各地形成100多个小国,奴隶制国家形成。公元3世纪中叶,大和兴起(本州)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公元6世纪下半叶开始,大和国出现统治危机。一、大化改新 神武天皇,日本第一任天皇,传说为天照大神的后裔。
一、大化改新 大和国→日本国日出之处的国家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的情况: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一、大化改新 中臣镰足,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廷重臣。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官职不久,即辞官退隐。
当时,日本有很多人从中国的唐朝学习归来,在日本各地讲学。
中臣镰足向这些人学习中国的儒、佛等多家学说,吸收新知识,产生了要改造日本社会的思想。
他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擅权专政的做法非常不满。要想改造日本社会,只有除掉苏我父子。一、大化改新 大和国宫廷政变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一、大化改新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7世纪中期(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国内:
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
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朝鲜半岛新罗国兴起
大化改新的原因:经济
把贵族土地收
归国有,国家定
期把土地分
给农民耕种,
收取赋税。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
的天皇制国家,
废除贵族世袭
制,以才选官。大化改新 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大化改新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是学习中
国的吗?问题探究?一、大化改新 一、大化改新 优雅美丽的和服是根据唐王朝的妇女服饰改良而来日本仿唐建筑室生寺五重塔平等院凤凰堂 一、大化改新 日本铜钱和中国铜钱有何相似之处?善于模仿的民族一、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1)性质: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改革。一、大化改新 (2)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日本武士道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的演变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盛和发展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与神道一样,形成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 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
日本现今却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
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
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
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
不断进步、强盛,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经济
大国。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这也是
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发扬光大,善于学
习。历史的启示:
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当今世界排名前列的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历史的启示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5世纪 大和统一日本大化改新时间内容影响日本奴隶制时代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麦加大清真寺
“新月之乡”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多侧面、广泛地反映了古代阿拉伯及其周围地区国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中古阿拉怕社会的一面“一尘不染的明镜”。故事有《渔翁的故事》《白侯图的故事》《巴格达窃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中国古代
称阿拉伯为“天方”红
海波
斯
湾两河流域阿拉伯商人非洲美洲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自然条件恶劣、水源短缺
2、多神崇拜、长期分裂
3、商路不畅、商业衰落
4、外族入侵 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诞生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时间:七世纪初(610年)创立者:穆罕默德经典:《古兰经》伊斯兰教的创立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
创立者:穆罕默德
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经 典:《古兰经》
麦加克尔伯神庙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各种《古兰经》版本的封面圣地——麦加 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这些各种肤色、各个年龄段的穆斯林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麦加大清真寺克尔白神庙 位于麦加城中,它作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受到穆斯林的朝拜。穆罕默德把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并把麦加城中的克尔白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麦加城内的克尔白神庙黑色陨石610年创立伊斯兰教
麦加传教
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攻打到麦加城下,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
632年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7世纪以前,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在人民渴望统一时,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630年632年1、创立伊斯兰教(610年);
2、麦加传教
3、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22年),后来,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4、攻打到麦加城下,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630年),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5、632年,穆罕默德逝世时,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探究延伸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课堂小结日出之国——日本新月之乡——阿拉伯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原因:上层民众反抗
统治阶级内讧大化改新作用:有利于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标志: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日 本
东亚地区阿拉伯国家
西亚地区内因外因 受隋唐先进制度影响国家:分裂 统一 扩张宗教:创立 传播知识梳理: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法令规定的? ②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 ③这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①"大化改新"诏书。②日本。③中国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思考讨论:比较日本和阿拉伯国家建立封建国家
的不同之处 两者成为封建国家的道路是不同的。在建立封建国家之前,两个国家都存在很激烈的阶级矛盾。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阿拉伯则通过新创立的伊斯兰教统一了思想,通过攻打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