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六)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六)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1 10:23:18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
化学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址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題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那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玫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Li一70一16K一39V一51【一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每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都在12月10日颁发。关于获奖内容背后的化学知识,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1996年表形了富物烯的发现,富勒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
B.2011年表形了准晶的发现,准品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品体之间的固体结构
C.2018年表形了酶的定向演化,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部分的是RNA
D.2020年表形了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的化学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2.关于非金属氧化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0、C02都会导致温室效应
B.S02、SO,都可以用作纸张漂白剂
C.NO、NO2在空气中都会形成酸雨
D.Cl,0、CIO2都是酸性氧化物
3.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人少量C02:C6H,0°+CO2+H,0=C。H,OH+HCO
B.将铁片插人浓H,S0中:2Fe+9H,S0,(浓)—2Fe·+6Hs0;+3S02↑+6H,0
C.向CuS0,溶液中通人H,S气体:Cu2+S2-=CS↓
D.将少量S02通入漂白液中:S02+2CI0°+H,0一2HC10+S0
4.已知反应:2XeF2+2H,0一2Xe+4HF+02,W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若生成
4.48L(标准状况)0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移电子数为0.8N,
B.生成的HF体积为17.92L(标准状况)
C.生成的还原产物分子数为0.4W、
D.消耗XeF,中断裂的共价键数目为O.8Na
化学·第1页(共8页)
■■口
5.下列图示装置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I,
CL,和CH
碳酸氢
钠粉末
澄清石
灰水
A.探究NaHCO,的
B.收集氯气C.分离苯和水D.光照下制取纯
热稳定性
净的CHCI,
6.已知X、Y、Z、W是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其中Z的单质是如今常
见电子设备的电池负极中失电子的物质,W的原子序数是X、Y、Z三者最外层电子
数之和的四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是宇宙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Y元素单质由单原子分子组成
C.Z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所有元素中最小的
D.W元素既能形成氧化性很强的物质,又能形成还原性很强的物质
7.酚酞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在pH=0~8.2时,酚酞的结构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A.酚酞分子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羰基、醚键
HO
B.酚酞分子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C.酚酞分子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
反应
D.在滴定实验中指示剂不宜多加,原因是酚酞分子能够与碱反
应,产生较大实验误差
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将酸性KMn0,溶液
乙醇与浓硫酸反应
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溶液
褪色
生成了乙烯
向蔗糖溶液中加人稀硫酸,加热
B
使蔗糖水解,一段时间后加人银
没有出现银镜
蔗糖没有水解
氨溶液微热
利用CL2和滴加酚酞溶液的NaOH
得到红色喷泉,但
溶液完成喷泉实验
红色喷泉逐渐变浅
C12有漂白性
最终无色
将Pb02投人稀H,S04酸化的
Pb02将Mn2*氧化
MnS04溶液中,微热
溶液变成紫红色
为MnO:
化学·第2页(共8页)2024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C A B C C D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D B A D C B
【解析】
1.A 项,富勒烯是碳单质。
2.A 项,CO 不会导致温室效应。B 项,SO3 不能用来漂白。D 项,ClO2 不是酸性氧化物。
3.B 项,铁片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C 项,H2S 不拆。D 项,发生氧化还原,不发生复分解。
4.B 项,HF 标况下是液态。
5.A 项,试管口应该朝下。B 项,长管进短管出。D 项,不能得到纯净的氯仿。
6.Z 是 Li,从而 X、Y 一定是 H 和 He,W 就是 S。C 项,Li 是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
7.A 项,含有的官能团是酯基和羟基。B 项,酚酞没有手性碳原子。C 项,不能发生消除
反应。
8.A 项,可能有乙醇挥发出来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 项,银镜反应之前需要加碱。C
项,Cl2 没有漂白性,有漂白性的是 HClO。
9.配合物是中性分子,而镍离子是二价阳离子,所以两个丁二酮肟各解离出一个氢离子形成
负一价阴离子。A 项,由于失去了一个氢离子,所以分子式为 C4H8N2O2。B 项,四个 N
位于 Ni 的同一平面,所以不可能是 sp3 杂化。C 项,丁二酮肟只有在与水形成氢键时才会
增大溶解度,分子间形成氢键会减低溶解度。
10.B 项,当 Ca2+放在顶点时,O2 在面心,Ti4+在体心。
11.A 项,Pb 是氢前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铅离子和氢气。
12.电池工作时,左侧紫色变绿色是氧化反应,左侧是负极,右侧是正极。A 项,右侧还原反
应,黄色变蓝色。B 项,充电过程左侧正电荷变少,右侧正电荷变多,H+从右向左移动
从而平衡电荷。C 项,电解产生 1mol Cl2 时,转移 2mol 电子,左侧增加 2mol 正电荷,
所以 2mol H+从左向右移动,左室质量减少 2g。
13.由图可知,K = 10 4.2,K = 10 5.6a1 a2 ,说明 HA- -的电离大于水解。C 项,当溶液中 HA 和
A2 浓度相等时,溶液显酸性,若使溶液显中性,则需要再加入 NaOH,从而 A2 比 HA-
浓度大。
化学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QQABSYgAogigAhBAAQgCAwUKCEOQkBAACAoGhAAMMAAByAFABAA=}#}
14.A 项,如图所示 x 是 0.5 和 1.5 时,x 是 1.5 时 H2 的平衡转化率要大。B 项,列三段法计
7 13
算,需要开方,然后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最后结果为 ,约等于 56.7%,C 项,
6
0.732 0.2 4.268 0.2
列三段法计算,最后转化为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与 比大小,
1 0.732 0.6 1 4.268 0.6
第一种方法是暴力算,能算出来后者大,第二种方法是如果不考虑分母中的 1,则二者都
1
是 ,分母加 1 对前者的影响更大,所以前者小,第三种方法是抽象成一个函数
3
f (x) 0.2x ,易证这个函数在(0, +∞)单调递增,则后者大于前者。D 项,由于反
1 0.6x
应物和生成物气体系数和相等,所以 HI 的平衡转化率一直不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1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
(1)
(2)Na2CrO4 、Na2TeO3 CuO(1 分)
(3)Na2TeO3+ H2SO4= TeO2↓+Na2SO4+H2O
(4)硫酸
(5)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重结晶(1 分)
(6) 6 10 13 mol L 1
高温
【解析】(3)煅烧过程发生反应 Cu2Te+2O2=====2CuO+TeO2,Cr2O3 加碱反应生成 Na2CrO4,
TeO2 加碱反应生成 Na2TeO3。
(6)由于 Ksp[Cr(OH) ] = 6×10 31 pH 8 OH- 10 6 1,当 为 时, 浓度为 mol·L ,Cr3 3 的浓度
6 10 31
约为 6 10 13 mol L 1 (10 6 )3 。
1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
(1)A→C→B→C(1 分)
(2)FeS + 2H+=Fe2+ + H2S↑
(3)增大气、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 H2S 充分反应(1 分)

I2+2KOH+ H2S=====2KI+ S↓+2H2O
(4)饱和 NaHS 溶液,除去 H2S 气体中的 HCl;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尾气 H2S,防止污染
大气(答对 1 个得 2 分,答全得 3 分)
(5)①加入最后半滴 NH4SCN 标准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化学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4 页)
{#{QQABSYgAogigAhBAAQgCAwUKCEOQkBAACAoGhAAMMAAByAFABAA=}#}
② 72.6%
③偏低(1 分)
【解析】(4)A 装置制备 H2S,通过 C 装置除去 H2S 中的 HCl,再进入 B 装置制取 KI,
最后用 C 装置处理尾气。所以第一次用 C 装置盛装饱和 NaHS 溶液除去 H2S 中的 HCl,
第二次用 C 装置盛装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尾气 H2S。
5 + 3+( )①滴定终点时 Ag 反应完,加入的 NH4SCN 与 Fe 反应,溶液呈浅红色,所以滴定
终点现象为加入最后半滴 NH4SCN 标准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消耗 NH4SCN - -溶液体积平均为 12.50mL,根据 Ag++SCN =AgSCN↓可知与 I 反应
后剩余的 n(Ag+)=0.01250L×0.1000mol/L=0.00125mol -,则和 I 反应的银离子的物质的量
=0.0300L×0.1000mol/L 0.00125mol=0.00175mol,则 20.00mL 待测液中 n(I-)=0.00175mol,
所以样品中 KI 0.00175 5 (39 127)的含量为 100% 72.6% 。
2
③若滴定前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则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所耗 NH4SCN 标准溶

液体积增大,计算出的 I 的物质的量减小,从而导致结果偏低。
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液氨可以用作制冷剂(1 分)
(2)①温度(1 分) 在该温度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高
②NH3 浓度较大时,占据催化剂表面更多活性位点,阻碍 N2 的吸附 液化分离(1 分)
(3)①p1(1 分) 75%
② 4.63
(4)①sp3(1 分)
【解析】(3)①该反应前后为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
衡正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故压强 p1、p2、p3中,最大的是 p1。n(N2)∶n(H2)=1∶3,
设 n(N2)=1mol,n(H2)=3mol,用三段式可计算得 A 点 N2 的平衡转化率为 75%。
②设 n 初(N2) = 1mol,n 初(H2) = 3mol,已知 N2 平衡转化率 α=30%,列三段式
N2(g) + 3H2(g) = 2NH3(g)
n 初/mol 1 3 0
Δn/mol 0.3 0.9 0.6
n 平/mol 0.7 2.1 0.6
p 7 p 21 6平 p p
34 总 34 总 34 总
化学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4 页)
{#{QQABSYgAogigAhBAAQgCAwUKCEOQkBAACAoGhAAMMAAByAFABAA=}#}
6 2 p 34 总 K 0.03MPa 2p 3 ,解得 p总 =4.63MPa。
7 p 21 p 34 总 总 34
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C11H11NO2(1 分)
(2)羧基(1 分) 还原反应(1 分)
(3)
(4)与 HCl 反应,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5)酯基中碳氧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大,极性强,容易断裂,形成酰胺比较容易;羧基中
氧氢元素间电负性差值最大,比碳氧键更容易断裂,易形成铵盐
(6)① ②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共轭体系,能量更低
(7)
化学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4 页)
{#{QQABSYgAogigAhBAAQgCAwUKCEOQkBAACAoGhAAMMAABy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