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时间的脚印》备课导航-【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文档属性

名称 08《时间的脚印》备课导航-【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4:0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时间的脚印》备课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明确说明对象,了解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方法指导
1.浏览全文,把握说明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2.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品读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3.自主探究,查找相关资料,联系实际,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大雁,一种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也是一种益鸟。“归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大雁返回;二是呼唤大雁。在作者心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题目既点明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又透露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笔名石工、柳风、今明等。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著有《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等。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间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这些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变化和生成: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迹。
字音识记
1.重点字
犹豫(yù) 腐蚀(shí) 渗人(shèn) 掸(dǎn) 山麓(lù) 烘烤(kǎo)
踪迹(zōng) 沙砾(lì) 粗糙(cāo) 沟壑(hè) 扫帚(zhou) 湖泊(pō)
宝藏(zàng) 龟裂(jūn) 帷幕(wéi) 地壳(qiào) 沉淀(diàn)
2.多音字
(jūn)龟裂龟 (pō)湖泊泊
(guī)鸟龟 bó)停泊
(qiū)龟兹
字形辨识
壁(bì)墙壁 淀(diàn)沉淀
璧(bi)中西合璧 绽(zhàn)绽放
幕(mù)屏幕 帷(wéi)帷幕
暮(mù)日暮 惟(wéi)惟妙惟肖
墓(mù)坟墓 唯(wéi)唯美
词语积累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铁生锈,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
山麓:山脚。
胶结: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近义词辨析
腐蚀一侵蚀
相同点:都有“逐渐改变事物本质”的意思。
不同点:“腐蚀”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侵蚀”指逐渐侵害使变坏。
辨析: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防护林可使耕地和农作物免受风沙 。
答案:1.腐蚀 2.侵蚀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主题点睛
本文生动地说明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原因、记录时间的方式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疑难突破
“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那么,作者为什么用大量文字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 这样写会不会喧宾夺主
作者用大量文字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是为说明岩石的生成打基础、做铺垫,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喧宾夺主,而且会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
写作借鉴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阐释事理,
举例子。在讲到人对岩石的破坏时,列举了建筑兰新铁路时,一个山头几分钟就被炸掉的例子;在讲到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时,列举了我国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两个例子。这些例子都简洁有力地说明了问题。
打比方。文中在说明风沙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刮风沙比作“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在说明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冰河的移动比作“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生动形象。
分类别。在说明岩石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时,说明岩石保存了更多的历史痕迹时,都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语言生动有趣。
作者在说明中,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法,不仅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如“越是笨重的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的地方”,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不同命运,生动有趣。
对接中考
从课文中挖掘考试命题
(江西九江一模)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诗歌有什么作用 (考点:说明文中引用的作用)
①引用诗歌做题记,把时间拟人化,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了下文,引出说明对象。②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川攀枝花质检)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 为什么 (考点:分析某段内容是否偏离主题)
示例一:没有偏离。从写作思路看,由前面写岩石能记录时间,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之后再从比较的角度,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所以没有偏离主题。
示例二:偏离了主题。上文介绍人们已经想到许多办法记录时间,发明了钟表、日历等那么,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应该放在上文,不必插在“岩石能记录时间”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之间,删除这部分内容后,行文上也很自然紧凑。
【答题技巧】(1)定性:是(否)。(2)概括段落内容。(3)分析段落内容对文章说明对象的说明作用。(4)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一种重要方式
岩石的毁灭与新生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时间的脚印
岩石保留历史痕迹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岩石见证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