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3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课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知道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2.2022年课标解读
1)唯物史观:
初步学会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巩固的史实;通过人民群众支援抗美援朝,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土地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时空观念: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地点;通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
3)史料实证:
通过史料,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印证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印证英雄精神;搜集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土地改革的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4)历史解释:
客观叙述和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和开国大典举行的意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5)家国情怀: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树立制度自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1.本单元概述
本单元由三节正课组成。
本单元的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非常鲜明地指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内容分为两部分——建立新政权和巩固新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进行了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国内经历了多年战乱,经济衰退,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外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对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后来全面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2.时空纵览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4.本单元教材体例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大概念统领内容,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 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树立热爱党、国家和人民的情怀。另一方面要 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认识与时俱进和国家强盛的重大意义,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不畏困难、奋发向上的拼 搏精神,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1.培养学生绘制历史时间轴的习惯,学会构建课与单元知识结构,梳理历史史实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2.能叙述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西藏和平解放等史事的基本进程,理解这些事件的内在关系。
3.能准确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胜利、土地改革运动顺利完成的意义。
4.通过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抗美援朝的正确性与必要性。学会分析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原因。
6.通过学习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及抗美援朝精神。感悟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幸福、为国谋复兴的担当与使命。
(第1课时)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知道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认识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巩固的史实。2)时空观念: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地点。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印证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4)历史解释:客观叙述和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和开国大典举行的意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5)家国情怀: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论述道:“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本课用三个子目叙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并对政协会议的内容和开国大典的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重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开国大典,难点是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一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部分———建立:开国大典;第三部分———巩固:西藏和平解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也不扎实。学生对学习历史比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主性比较差。通过对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百年屈辱史和抗争史、奋斗史,能够由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自然地过渡到对中国现代史的学习。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依据下面材料,“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材料: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结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学生思考,结合所学回答: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新中国的任务。 以历史人物对话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对历史的反思,埋下疑问,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一、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目标导学一: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播放视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一)概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地点议题参会代表(二)主要内容当时由于人民解放战争尚在进行中,国民党反动军队仍盘踞在部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由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什么文件?2、结合下文,思考该文件规定了我国怎样的国家性质?它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3、这次会议还有哪些重要内容?【重点突破】展示图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问题: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的碑文中,分别提到“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那一时期?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毛泽东在政协开幕词中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毛泽东文集》第五卷)1949年的政协会议与1946年政协会议相比可称为“新政协”,“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担负着筹建新中国的光荣任务。(三)意义1.展示材料: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乐团里的演奏家各有专长、各有专职,但要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这个指挥者就是中国共产党。2.教师讲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该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3.出示教材第3页《相关史事》,讲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P2-3有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时间:1949年;地点:北平;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参会代表:各党各派各界代表662人。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回答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意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文件之一。3、这次会议还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含义提示: “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是指“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年以来”指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功召开的意义。 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第一届政协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初中生注重形象思维,视频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教材和提纲,帮助学生了解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丰富学生的知识。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和碑文,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屈不挠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引导学生崇敬和缅怀革命英雄,也为后面学习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做好铺垫。
建立:开国大典 目标导学二:建立:开国大典[播放视频:开国大典]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开国大典时间地点庄严宣告庆典流程(一)开国大典1.教师讲述:教师讲述: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最后一队骑兵走过后,礼炮齐鸣,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随之开启。六点钟,已是夜幕,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飘,30万人民挤满广场和长安街,人手一盏灯笼照亮夜幕。工人们昂首挺胸地走在队伍最前列,农民则头缠白毛巾,敲锣打鼓紧随其后,参与游行的还有机关干部、商业职工、街道市民,以及院校师生。当游行队伍高喊“毛主席万岁”,毛泽东在播音器里回应“同志们万岁”。从此,群众游行活动成为国庆的保留节目,相比阅兵式的威武严整,群众游行则成为民众抒发情绪、展现时代风貌的舞台。2.开国大典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尊礼炮吗?为什么连放28响吗?3.出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接受检阅》图片,描述盛大的阅兵仪式。教师出示材料:材料: 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是开国大典的一个重要事项。毛泽东同志对搞好这次阅兵非常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1949年8月15日,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向周恩来同志呈报了阅兵方案。经过一番斟酌之后,9月2日,周恩来同志在报告上批示:“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由聂担任。阅兵司令之请朱总司令担任。”中央同意了这个阅兵方案。-王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关于建立新中国的一些档案文献回顾》,载《人民日报》2019年9月25日教师讲述:参加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人员总计约1.64万名,代表着当时全军500万部队。这支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拼搏,英勇奋战,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在这样一个光荣神圣的历史时刻,接受人民的检阅。4.讲述阅兵结束后,群众游行开始。游行一直持续到天黑,一批批群众队伍走过天安门城楼接受检阅,并将手里举的纸灯笼、纱灯笼以及火把纷纷点亮,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大宫灯与城楼下千万支红灯笼火把交相辉映,将广场点缀成为灯的海洋。(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出示史料:史料1:中国史学家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史料2:比较项近代中国新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家地位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独立自主人民命运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作主史料3: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这样说:“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实际上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设问: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和材料思考,你认为新中国成立有何历史意义?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从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变化来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的新纪元。一方面,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另一方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材料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当时的喜悦心情。从世界历史来看,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学生阅读教材P4-5,结合视频,填写表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庄严宣告和开国大典的庆典流程。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了解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54门礼炮是指当时的54个民族;象征的是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28响标志着中共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即从1921至1949。了解开国大典盛大的阅兵仪式。了解开国大典上的热闹景象。国内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意义:(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更容易理解本节课的难点问题。结合教师讲解和材料、图片等史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材料概括能力。 用史料呈现历史的细节,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图片观察、教师讲述、学生展示等多种活动方式,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感受重要的历史时刻,进一步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时空下认知历史的能力。通过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的报道,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的喜悦及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
巩固:西藏和平解放 目标导学三:巩固:西藏和平解放1.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展示地图: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形势。【播放视频:西藏和平解放】学法指导:立足史料实证,根据视频与课本内容,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概况,知道其意义。教师提问:观察地图,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提示:解放西藏。教师讲述:1949年开国大典时,西藏宗教领袖十世班禅致电毛泽东,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当时的西藏人民还生活在农奴制的社会中,受到奴隶主的压迫,也希望早日得到解放。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赴北京进行和平谈判。 1951年 5月 21日,双方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请同学们找出西藏的和平解放的时间、涉及人物及其重要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提示:(唐朝)唐蕃和亲。(元朝)设宣政院,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使其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本节内容涉及祖国完全统一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次,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解放的;再次,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这三点要求学生一定要明白,为以后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1949年,古老的中国在饱经了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之后,终于迎来了独立和新生。全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优秀儿女齐聚北京,为新生的共和国献计献策,奉献智慧。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终于站立起来了。中国的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去建设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党和政府以和平方式解放西藏并获得成功,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总结课堂内容,梳理知识线索。 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大单元设计理念,能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思路清晰;依据课标,培养核心素养。但新颖度不够,启发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挖掘。 教中学、学中教。
附1:板书设计
读
解
标
课
元
单
壹
析
分
材
教
元
单
贰
标
目
习
学
元
单
叁
计
设
学
教
元
单
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