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华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
数 学
满分:150 时量:120分钟
单选题(40分)
★1、某校文艺部有4名学生,其中高一、高二年级各2名.从这4名学生中随机选2名组织校文艺汇演,则这2名学生来自不同年级的概率为( )
A. B. C. D.
2、在△ABC中,=,P是BN的中点,若=m+n,则m+n等于( )
A. B.1 C. D.
★3、已知数列中,,,若为等差数列,则( )
A.0 B. C. D.2
4、已知,若且,则a=( )
A. B. C. D.
★5、已知函数在区间内有最大值,但无最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设,为椭圆的上、下焦点,若在椭圆C上存在一点P,使得,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已知在三棱锥C-ABD中,△ABD是等边三角形,BC⊥CD,平面ABD⊥平面BCD,若该三棱锥的外接球表面积为4π,则AC等于( )
A. B. C. D.
★8、已知函数是R上的奇函数,且,且当时,,则的值是( )
A.1 B.-1 C.0 D.-3
多选题(20分)
★9、已知函数,,则( )
A.函数与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B.将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
C.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 D.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为
10、已知复数z的共轭复数是,(1-i)z=1+i,i是虚数单位,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z2 022=4 B.z·的虚部是0
C.|z·+2z|= D.z·+2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
★11、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数列是等差数列 B.数列是等比数列
C.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D.
12、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M为CC1的中点,点P为正方形A1B1C1D1上的动点,则( )
A.满足MP∥平面A1BD的点P的轨迹长度为 B.满足MP⊥AM的点P的轨迹长度为
C.不存在点P,使得平面AMP经过点B D.存在点P满足PA+PM=5
三、填空题(20分)
★13、已知,则_________.
★14、连续掷骰子两次得到的点数分别记为a和b,则使直线与圆相交的概率为___________.
★15、“康威圆定理”是英国数学家约翰·威廉引以为豪的研究成果之一,定理的内容如下:如图,的三条边长分别为,,.延长线段CA至点,使得,延长线段AC至点,使得,以此类推得到点,,,,那么这六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康威圆.已知,,,则由生成的康威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
★16、设,是函数的两个极值点,若,则a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解答题(70分)
★17、(满分10分)记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
(1)求角A的大小;
(2)若点D在边BC上,AD平分,,且,求a.
★18、(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0,,且满足,,,成等比数列.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前n项和为,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
19、(满分12分)如图,三棱锥S-ABC的底面ABC和侧面SBC都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SBC⊥平面ABC,点P在侧棱SA上.
(1)当P为侧棱SA的中点时,求证:SA⊥平面PBC;
(2)若平面PBC与平面ABC夹角的大小为60°,求的值.
20、(满分12分)已知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为,其中e为自然常数.
(1)求、的值及的最小值;
(2)设,是方程()的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根,证明:.
★21、(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右焦点F,且椭圆过点、,过点F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P、Q两点(点P在x轴的上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AP、BQ的斜率分别为、,是否存在常数,使得?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满分12分)品酒师需要定期接受品酒鉴别能力测试,测试方法如下:拿出n瓶外观相同但品质不同的酒让其品尝,要求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经过一段时间,等他等记忆淡忘之后,再让他品尝这n瓶酒,并重新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这称为一轮测试.设在第一次排序时被排为1,2,3,…,n的n种酒,在第二次排序时的序号为,并令,称X是两次排序的偏离度.评委根据一轮测试中的两次排序的偏离度的高低为其评分.
(1)当时,若等可能地为1,2,3的各种排列,求X的分布列;
(2)当时,
①若等可能地为1,2,3,4的各种排列,计算的概率;
②假设某品酒师在连续三轮测试中,都有(各轮测试相互独立),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鉴别能力如何,请说明理由.颐华学校2021级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
数 学
满分:150 时量:120分钟
单选题(40分)
★1、某校文艺部有4名学生,其中高一、高二年级各2名.从这4名学生中随机选2名组织校文艺汇演,则这2名学生来自不同年级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记高一年级2名学生分别为,,高二年级2名学生分别为,,则从这4名学生中随机选2名组织校文艺汇演的基本事件有,,,,,,共6个,其中这2名学生来自不同年级的基本事件有,,,,共4个,所以这2名学生来自不同年级的概率,故选D.
2、如图,在△ABC中,=,P是BN的中点,若=m+n,则m+n等于( )
A. B.1 C. D.
答案 D
解析 因为P是BN的中点,所以=.
所以=+=+=+(-)=+=+,所以m=,n=,所以m+n=.
★3、已知数列中,,,若为等差数列,则( )
A.0 B. C. D.2
答案:A
解析:因为,,故,,所以,即.故选A.
4、已知,若且,则a=(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左右同取对数可得,将代入计算即可得.
【详解】由,故,即,又,
故,即.
故选:D.
★5、已知函数在区间内有最大值,但无最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当时,有,因为在区间内有最大值,但无最小值,结合函数图象,得,解得,故选A.
★6、设,为椭圆的上、下焦点,若在椭圆C上存在一点P,使得,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椭圆的性质知:当P在椭圆左,右顶点时,最大,若椭圆C上存在一点P,使得,只需P在椭圆左,右顶点时,,
此时,
即,
又,,
,
解得,
又,
.故选C.
7、已知在三棱锥C-ABD中,△ABD是等边三角形,BC⊥CD,平面ABD⊥平面BCD,若该三棱锥的外接球表面积为4π,则AC等于(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F,连接CF,AF,
设该外接球球心为O,半径为R,则4πR2=4π,解得R=1,
可知球心O为正△ABD的中心,连接OD,所以OD=1,AO=1,OF=,
所以正△ABD的边长为,
因为BC⊥CD,所以CF=BD=,
因为平面ABD⊥平面BCD,
平面ABD∩平面BCD=BD,AF⊥BD,AF 平面ABD,所以AF⊥平面BCD,
所以∠AFC=,
所以AC===.
★8、已知函数是R上的奇函数,且,且当时,,则的值是( )
A.1 B.-1 C.0 D.-3
答案:A
解析:因为函数是R上的奇函数,所以,
由得,,所以,
所以函数为周期函数,周期为6,所以,又,所以.故选A.
多选题(20分)
★9、已知函数,,则( )
A.函数与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B.将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
C.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
D.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为
答案:AB
解析:A项,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为,故A项正确;
B项,将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而,故B项正确;C项,设,则,当时,,,即的最大值为1,故C项错误;
D项,,即图象的对称轴为,故D项错误.故选AB.
★10、已知复数z的共轭复数是,(1-i)z=1+i,i是虚数单位,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z2 022=4 B.z·的虚部是0
C.|z·+2z|= D.z·+2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
答案 BC
解析 由题意知z====i,则=-i,
z2 022=i2 022=-1,A错误;
z·=1,虚部是0,B正确;
|z·+2z|=|1+2i|==,C正确;
z·+2z=1+2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1,2),在第一象限,D错误.
★11、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数列是等差数列 B.数列是等比数列
C.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D.
答案:BCD
解析:,所以,又,所以是等比数列,不是等差数列,故A项错误,B项正确;易知,即,故C项正确;,所以,因为,所以,故D项正确.故选BCD.
12、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M为CC1的中点,点P为正方形A1B1C1D1上的动点,则( )
A.满足MP∥平面A1BD的点P的轨迹长度为
B.满足MP⊥AM的点P的轨迹长度为
C.不存在点P,使得平面AMP经过点B
D.存在点P满足PA+PM=5
答案 ACD
解析 如图1,取B1C1的中点F,C1D1的中点E,连接EF,FM,EM,A1D,BD,A1B,
图1
因为E,F,M分别为C1D1,B1C1,CC1的中点,
所以EF∥BD,ME∥A1B,FM∥A1D,
因为EF 平面A1BD,BD 平面A1BD,
所以EF∥平面A1BD,同理可得,MF∥平面A1BD,
因为EF,MF 平面EFM,EF∩MF=F,
所以平面EFM∥平面A1BD,
因为点P为正方形A1B1C1D1上的动点,
所以当P在线段EF上时,MP∥平面A1BD,
故满足MP∥平面A1BD的点P的轨迹长度为EF=,故A正确;
如图2,连接AM,A1C1,过点M作MQ⊥AM,交A1C1于点Q,可得Rt△ACM∽Rt△MC1Q,
因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M为CC1的中点,
所以AC=2,CM=C1M=1,故=,
即=,解得C1Q=,连接B1D1,
过点Q作ST∥B1D1交C1D1于点S,交B1C1于点T,连接AC,SM,TM,
则ST⊥平面ACC1A1,因为AM 平面ACC1A1,
所以ST⊥AM,又ST 平面MST,MQ 平面MST,ST∩MQ=Q,所以AM⊥平面MST,
当点P位于线段ST上时,满足MP⊥AM,
即满足MP⊥AM的点P的轨迹长度为线段ST的长度,
又因为ST=,故B错误;
图2
如图3,连接AM,BM,取DD1的中点H,连接AH,HM,则可知平面ABM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为平行四边形ABMH,与正方形A1B1C1D1没有交点,
图3
所以不存在点P,使得平面AMP经过点B,故C正确;
如图4,连接AC,PM,延长CC1到点O,使得C1O=MC1,则点M关于平面A1B1C1D1的对称点为O,
连接AO交正方形A1B1C1D1于点P,则此时PA+PM取得最小值,
最小值AO===<5,
当点P与B1重合时,PA+PM=2+>5,
故存在点P满足PA+PM=5,故D正确.
三、填空题(20分)
★13、已知,则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则,
所以.
★14、连续掷骰子两次得到的点数分别记为a和b,则使直线与圆相交的概率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连续掷骰子两次试验结果共有36种,要使直线与圆相交,
则,即满足,符合题意的有:,,,,,,,,,,,,,,,,,,,,,共21种,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所求概率为.
★15、“康威圆定理”是英国数学家约翰·威廉引以为豪的研究成果之一,定理的内容如下:如图,的三条边长分别为,,.延长线段CA至点,使得,延长线段AC至点,使得,以此类推得到点,,,,那么这六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康威圆.已知,,,则由生成的康威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因为,,所以康威圆的圆心在的平分线上,
同理可知康威圆的圆心在的平分线上,即康威圆的圆心为的内心.
因为,,,满足,
所以,
所以的内切圆的半径,
所以康威圆的半径.
★16、设,是函数的两个极值点,若,则a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是的两个极值点,
,是的两个根,又当时,方程不成立,
则,两式作比得到:,所以,令,所以,令,,则,令,,则,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所以,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又,
所以,,
令,,则恒成立,所以在上单调递减,则.故答案为.
解答题(70分)
★17、(满分10分)记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
(1)求角A的大小;
(2)若点D在边BC上,AD平分,,且,求a.
答案:(1)
(2)3
解析:(1)因为,
即,
化简可得,
又由余弦定理可得,
所以,又,则.
(2)由(1)知,由余弦定理可得,
将代入,化简可得,
又因为AD平分,由角平分线定理可得,
即,且,
所以,,
又因为,则,
结合余弦定理可得,解得,
所以,则.
★18、(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0,,且满足,,,成等比数列.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前n项和为,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
(2)
解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且,
由,,成等比数列,可得,
又,所以,
解得,
则.
(2)由(1)得,
则
,
所以
.
19、(满分12分)如图,三棱锥S-ABC的底面ABC和侧面SBC都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SBC⊥平面ABC,点P在侧棱SA上.
(1)当P为侧棱SA的中点时,求证:SA⊥平面PBC;
(2)若平面PBC与平面ABC夹角的大小为60°,求的值.
(1)证明 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AB=AC=BC.
因为△SBC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SB=SC=BC,所以AB=SB,AC=SC.
在等腰△SBA和等腰△SCA中,因为P为SA的中点,所以SA⊥BP,SA⊥CP.
又因为BP∩CP=P,BP,CP 平面PBC,
所以SA⊥平面PBC.
(2)解 如图,取BC的中点O,连接SO,AO,则在等边△ABC和等边△SBC中,有BC⊥AO,BC⊥SO,所以∠AOS为平面SBC与平面ABC的夹角.
因为平面SBC⊥平面ABC,所以∠AOS=90°,即AO⊥SO.
所以OA,OB,OS两两垂直.
以点O为坐标原点,OB,AO,OS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a,
则A,
B,C,S.
因为P在SA上,设=λ,P(0,y,z),
则=,=,
由=λ,
可得=λ,
解得y=(λ-1)a,z=λa,
即P.
显然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n=(0,0,1).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x1,y1,z1),
因为=,=(a,0,0).
所以即
令y1=λ,则z1=1-λ,所以m=(0,λ,1-λ).
因为平面PBC与平面ABC夹角的大小为60°,
所以|cos〈n,m〉|===cos 60°,
所以2λ2-6λ+3=0.又0<λ<1,
解得λ=,即=.
20、(满分12分)已知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为,其中e为自然常数.
(1)求、的值及的最小值;
(2)设,是方程()的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根,证明:.
【答案】(1)、,的最小值为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借助导数的几何意义可得,,计算即可得、,结合导数讨论单调性后即可得的最小值;
(2)构造函数,借助导数研究单调性后结合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可得与在函数的两个零点之间,即可得证.
【小问1详解】
,
由题意有及,
由可得,则,即,
故、,则,
,
当时,,当时,,
故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故有最小值;
【小问2详解】
令,,,
则,
则当,即时,,
当,即时,,
故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故
,
由,故,
又,当时,,
故有两个零点,不妨设两零点,有,
又,
由,故,
则,故.
★21、(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右焦点F,且椭圆过点、,过点F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P、Q两点(点P在x轴的上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AP、BQ的斜率分别为、,是否存在常数,使得?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答案:
解析:因为椭圆过点、,
所以有解得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答案:存在,
解析:假设存在常数,使得.
由题意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点,,
由得,,
且,,
.
又因为,即,
即,
所以
,
即,所以存在常数使得.
22、(满分12分)品酒师需要定期接受品酒鉴别能力测试,测试方法如下:拿出n瓶外观相同但品质不同的酒让其品尝,要求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经过一段时间,等他等记忆淡忘之后,再让他品尝这n瓶酒,并重新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这称为一轮测试.设在第一次排序时被排为1,2,3,…,n的n种酒,在第二次排序时的序号为,并令,称X是两次排序的偏离度.评委根据一轮测试中的两次排序的偏离度的高低为其评分.
(1)当时,若等可能地为1,2,3的各种排列,求X的分布列;
(2)当时,
①若等可能地为1,2,3,4的各种排列,计算的概率;
②假设某品酒师在连续三轮测试中,都有(各轮测试相互独立),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鉴别能力如何,请说明理由.
【答案】(1)答案见解析
(2)①;②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1)计算每种排序的值以及对应概率,由此可得的分布列;
(2)①先计算出的值,然后可求;②先分析续三轮测试中,都有的概率,然后根据概率值的大小进行分析即可.
【小问1详解】
的排序共有种,且每种排序等可能,
此时可取,
又时,的排序为, ,
时,的排序为或,,
时,的排序为或或,,
所以的分布列为:
【小问2详解】①的排序共有种,且每种排序等可能,
而,故中有偶数个奇数,故必为偶数,
当时, 的排序与第一次排序无变化时,
此时仅有种排序:,则,
当时, 的排序与第一次排序相比仅有相邻两个位置变化时,
此时有种排序:、、,,
所以;
②因为各轮测试相互独立,
所以“连续三轮测试中,都有”的概率为,
所以是一个小概率,这表明仅凭随机猜测得到三轮测试都有的结果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我们认为该品酒师有良好的鉴别能力,不是靠随机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