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2 11:12:49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开学考参考答案:
1-5 : DCCDB
6-10: CBDCA
11-15: CDDCC
16-20: ABACB
21: ABC 22: ACD
23: ABC 24: BD
25.(除标明外,其余每空 1分,共 17分)
(1) 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识别多巴胺(或多巴胺受体),运输 Na+ (2 分)
兴奋型
(2) 大脑皮层 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
(3) 胰岛 A 困难
(4) 抑制 提高 突变型大鼠对尼古丁的摄入量高于野生型 TCF7L2 基因
(5) 细胞免疫 细胞凋亡 癌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的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死亡(其他的答
案,酌情给分)(2 分)
26.(除标明外,其余每空 1分,共 13分)
(1) 抗原呈递/APC
(2) 细胞因子 浆 三
(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4) 神经—体液—免疫 信息分子(2 分) 糖皮质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2
分)
(5) 反馈/负反馈 有利于精细调控,维持机体稳态(答到对于维持机体的稳态具有重要
意义就可给 2 分)(2 分)
27. (每空 2分,共 14 分)
(1) λ-1 (2) 偏大 (3) 2×1010 (4) 水平结构
(5) 次生演替 (6) 复杂 (7) 出现频度、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
{#{QQABLQSAogigABIAAQhCAwGaCkKQkBECCKoOhAAEsAAByBFABAA=}#}上饶市一中 2023-2024 学年下学期高二生物开学考
考试时间:2024年 2 月 考试时长: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20题,每小题 2 分;共 40分)
1.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过程,A、B、C、D 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A 是小肠),I、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
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 D 表示肺,Ⅱ表示重吸收
B.O2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通过 9 层细胞膜
C.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D.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吃了很咸的食物、淋巴循环受阻均可以导致组织水肿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不受意识支配的传入神经
B.交感神经属于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属于感觉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3.某人因交通事故导致脊髓从腰椎胸部折断,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底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底有感觉
C.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底无感觉 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底无感觉
4.为揭示睡眠对记忆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一种间隔的、重复的丁酮(由致病菌发出的具有吸引力的气味)
训练模式让线虫建立记忆,再通过评估睡眠特征来判断线虫是否进入睡眠状态。研究发现,线虫经丁酮训
练后睡眠增多,感知丁酮的 AWC 嗅觉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间的突触数量也增多。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WC 嗅觉神经元能感受丁酮的刺激,属于感受器的组成部分
B.睡眠增多会促进线虫长期记忆的形成,此过程需要脑的参与
C.在丁酮刺激下,AWC 嗅觉神经元轴突末端的部分结构参与新突触的构建
D.在丁酮刺激下,AWC 嗅觉神经元上兴奋传递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5.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QQABLQSAogigABIAAQhCAwGaCkKQkBECCKoOhAAEsAAByBFABAA=}#}
A.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膝跳反射均需下丘脑参与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C.下丘脑分泌的 TRH 可直接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
D.下丘脑的相关生命活动只受大脑皮层调控,与其他内分泌腺无关
6.下列关于科学发现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他认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切除神经)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顽固的神经反射活动
③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用小肠黏膜和盐酸的研磨提取液注入狗的血管,巧妙的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
果的干扰
④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太少
⑤在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实验分别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⑥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7.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人体在长期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的一种胃肠道疾病,典型症状为腹痛、腹胀和
排便频率改变等。皮质酮(CORT,一种激素)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增加可能是 IBS 发病的主要原因,机制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CRH 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 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ORT 表示皮质酮。
A.长期应激导致 CORT 增加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B.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促进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
C.CRH、乙酰胆碱等信息分子均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D.IBS 的发生说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
8.如图表示人体内激素 A、B、C、D 的部分分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QQABLQSAogigABIAAQhCAwGaCkKQkBECCKoOhAAEsAAByBFABAA=}#}
A.血糖浓度降低时,可能使激素 A 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与肌糖原分解以补充血糖
B.若激素 B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寒冷时激素 C 的分泌量增加,激素 C 为甲状腺激素
C.当血钠含量降低时,激素 D 释放量增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
D.接受刺激后,激素 A 与激素 C 的分泌过程分别体现了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9.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
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
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B.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
C.NK 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
D.NK 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 T 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10.免疫调节是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胃酸对细菌的杀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C.吞噬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D.吞噬细胞能参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
11.免疫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可以使用免疫抑制疗法
B.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的位置不同
C.HIV 破坏辅助性 T 细胞导致免疫缺陷,故艾滋病患者体内无法检出抗 HIV 抗体
D.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都会减弱
12.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研究发现,一
些感染柯萨奇 B 型病毒的患者会诱发糖尿病,柯萨奇病毒能使机体产生与靶细胞结合的细胞毒性 T 细胞,
细胞毒性 T 细胞同时能识别并损坏胰岛 B 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柯萨奇 B 型病毒感染诱发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细胞毒性 T 细胞识别并损坏胰岛 B 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C.柯萨奇 B 型病毒的表面可能具有与胰岛 B 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的物质
D.柯萨奇 B 型病毒在胰岛 B 细胞内增殖,导致其裂解而不能合成胰岛素,从而诱发糖尿病
13.202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Katalin Karikó 和 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
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促使开发出有效的 mRNA 疫苗来对抗新冠病毒。下列有关疫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 mRNA 疫苗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该 mRNA 疫苗进入细胞后可在核糖体上合成相应的抗原蛋白
C.疫苗是人类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
D.该 mRNA 疫苗临床上可快速治疗新冠肺炎
试卷第 3 页,共 8 页
{#{QQABLQSAogigABIAAQhCAwGaCkKQkBECCKoOhAAEsAAByBFABAA=}#}
14.生长素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下部
B.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C.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输导组织进行极性运输
D.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15.下图是 A、B、C、D 四种植物激素调节幼苗生长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 D 是乙烯,它能促进果实发育
B.A、B、C、D 四种植物激素中,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只有 B 和 C
C.用相同浓度的激素 C 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激素 B 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它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
16.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
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嫁接矮果,用小便反复浸过并晒干的黄泥封住树枝促进生根
②光周期处理,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
③开花传粉遇上连续阴雨天,对作物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A.措施①的原理是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植物生根
B.措施②反映光直接调控植物的生长
C.措施③可以用于连续阴雨天气油菜传粉失败的补救,提高油菜种子的产量
D.措施④中这种“气”是乙烯利,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17.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错误的叙述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蚜虫和鱼类的种群密度
C.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种群密度
D.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可对保护区内的东北豹进行逐个计数
1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试卷第 4 页,共 8 页
{#{QQABLQSAogigABIAAQhCAwGaCkKQkBECCKoOhAAEsAAByBFABAA=}#}
B.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丰富度 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19.洞口罗溪国家森林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上“最神奇的绿洲”,其森林覆盖率高达 94.64%,
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其中不乏受国家保护的银杏、南方红豆杉、红椿、闽楠、八角莲、黄连、 天麻
等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郁闭度是决定森林中林下植物种群密度的唯一影响因素
B.森林中数量众多的植物,生活在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生活在林下的黄连、苔藓等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
D.罗溪国家森林公园中红豆杉高低不齐,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
C.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时,往往会提高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其中黄雀处于第三营养级
二、多选题(4 题,每小题 4 分;共 16分)
21.图 1 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 K 跨膜运输的过程,甲、乙为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图 2 表示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 1 中 K 通过载体蛋白甲由 M 侧被运至 N 侧形成胞内外的浓度差
B.图 1 中 K 通过通道蛋白乙由 N 侧被运至 M 侧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
C.图 2 中的⑤~③段的电位变化主要由 Na 内流造成
D.图 2 中的⑤代表静息电位重新恢复,此时对细胞来说,M 侧的 K 浓度高于 N 侧的
22.研究人员对生理状况相同的水稻的根用不同强度的单侧光照射相同时间后,生长状况如图 1 所示,黑
暗、弱光,强光条件下测得的 α 值分别为 0°、17.5°、35.5°。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研究人员测
定不同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如图 2 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试卷第 5 页,共 8 页
{#{QQABLQSAogigABIAAQhCAwGaCkKQkBECCKoOhAAEsAAByBFABAA=}#}
A.茎的向光性和本实验都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
B.与弱光相比,强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更大
C.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仅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
D.分析图可推测水稻根背光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23.下图中的三个曲线图表示种间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②③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B.图②可以表示草原上非洲狮和斑鬣狗之间的关系
C.图③可以表示海葵与寄居蟹之间的关系
D.环境发生变化后,图③中的 b 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 a 种群
24.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种捕食者与其猎物关系时,构建了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
如图,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猎物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猎物种群数量介于 A~B 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 B 点
B.若该猎物表示害虫,当数量超过 B 点时,会导致该虫害的爆发
C.当种群数量超过 C 点时,猎物种群增长速率介于 0~1 之间
D.猎物种群数量超过 B 点时,种群可能出现 K 值,且 K 值为 C 点
三、非选择题(3题;共 44分)
25.长期吸烟不利于健康。研究发现,在脑内尼古丁会与神经元上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结合使
多种中枢神经分泌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分泌增加,让人产生开心、愉悦的情绪,而大量吸烟会导致烟碱乙
酰胆碱受体(nAChR)减少。图甲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 为细胞膜上的结构。图乙
是尼古丁对机体生命活动的部分影响机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7分)
试卷第 6 页,共 8 页
{#{QQABLQSAogigABIAAQhCAwGaCkKQkBECCKoOhAAEsAAByBFABAA=}#}
(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它与突触后膜上的 MNDA 结合后,实现的信号转变是 ;由甲图可知
MNDA 的作用是 。多巴胺是一种 递质。(填“兴奋型”或“抑制型”)
(2)由图乙可知,尼古丁刺激 POMC 神经元,使 产生饱腹感引起食欲下降;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加
强, (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脂肪产热增加,体重减轻。以上过程属于 调节。
(3)研究显示,长期尼古丁刺激会增加机体患糖尿病的风险。尼古丁与特定的脑神经元膜受体结合会激活“尼
古丁厌恶反应”从而升高血糖。在该过程中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当血糖过高时,会抑制
“尼古丁厌恶反应”神经元的活动。由此判断,患糖尿病的吸烟者戒烟更 (填“容易”或“困难”)
(4)大鼠大脑的 mHb 区是负责调控尼古丁摄入的主要区域。研究人员发现接受尼古丁注射的大鼠此脑区中
TCF7L2 基因表达量较高。于是利用野生型大鼠和 TCF7L2 基因敲除的突变型大鼠进行实验,注射不同浓度
尼古丁后,测定其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实验结果见图丙。
①图丙结果表明 TCF7L2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 (促进/抑制)尼古丁摄入。
②尼古丁可与乙酰胆碱受体(nAChR)结合,从而引起多巴胺的释放,产生愉悦感。长期大量吸烟的人,
nAChR 的敏感度降低。结合图丙推测 TCF7L2 基因可以 nAChR 对尼古丁的敏感性,理由是 。
③在尼古丁大量摄入的突变体大鼠体内,研究者并没有检测到血糖升高的现象,推测由尼古丁摄入引发的
血糖升高依赖于 的正常表达。
(5)相关研究发现,吸烟的人患癌的概率远高于不吸烟的人。机体可以依靠 免疫杀死癌细胞。癌细胞
被免疫系统清除的过程属于 (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理由是 。
26.“细胞因子风暴”(CS)是指机体在感染微
生物等情况下,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增多
的现象,这是由免疫系统对高致病性病原体的
过激反应引起的,会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研究
发现,新冠病毒重症患者往往不是死于病毒感
染,而是死于 CS 导致的呼吸器官衰竭。人体
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过程
试卷第 7 页,共 8 页
{#{QQABLQSAogigABIAAQhCAwGaCkKQkBECCKoOhAAEsAAByBFABAA=}#}
如下图所示:(13分)
(1)病毒进入机体一般先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
(2)B 细胞受抗原和辅助性 T 细胞的刺激,并在 的促进作用下分化出 细胞,并由其产生相应
的抗体,这属于保卫人体的第 道防线。
(3)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使 CRH、ACTH、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增多,其中 CRH 的中
文名称是 。
(4)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 形
成复杂的调节网络,由上图分析可知,下丘脑细胞具有哪些信息分子的受体? 。
(5)图中糖皮质激素作用于垂体、下丘脑属于 调节,其意义是 。
27.图 1 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 1 图 2
(1)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 t0λ 中,λ 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 。
(2)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
血球计数板(1mm×1mm 方格,由 400 个小方格组成)对某一稀释 100 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
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个。
Ⅱ.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 2 所示(b 点为发生火灾的
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4)a~b 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 。
(5)b~f 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 。
(6)与 cd 段相比,ef 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
(7) 若要研究某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_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
关系等。
试卷第 8 页,共 8 页
{#{QQABLQSAogigABIAAQhCAwGaCkKQkBECCKoOhAAEsAABy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