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节的跌宕起伏。
2. 品味小说语言,感知人物形象,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思考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恪尽职守,无私无畏的光辉形象。
2. 理解题目“桥”的含义以及背后蕴含的情感。
【核心问题链】
核心问题:作者写作《桥》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下位问题链:
1.《桥》的主人公是老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塑造老汉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题目“桥”有什么含义?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桥”?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激趣阅读
你们知道或见过哪些桥?这些桥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明确:桥具有连结的作用。
二、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黎明,因暴雨引起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在老支书指挥下,经唯一的逃生通道——木桥有序撤离,最后木桥被冲垮,老支书和儿子英勇牺牲。
三、品味言行,丰满形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汉动作、语言的语句,并根据表格的提示思考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发言。)
人物表现
面对的环境
面临的矛盾冲突
人物形象特点
四、关注环境,领悟作用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有关洪水的描写,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的形象。《桥》把故事安排在一个山洪暴发的背景下,更加凸显了老汉舍己为人、恪尽职守、无私无畏的形象。
五、理解写法,读懂悬念
为什么作者直到结尾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
明确:设置悬念,增添文章的神秘感,吸引读者兴趣,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为之震撼。
六、解读主题,升华情感
1.课文中的“桥”有什么含义?
明确:“桥”是全村人撤离险境的生命之桥;老汉是许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一个代表,也是一座 “桥”,一座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拴在一起的连心桥。
发现身边的“桥”
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像老汉一样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桥”。
布置作业,读写融合
必做:1.完成练习册的2、5、6、7题。
选做:1.仿照画横线的部分,为老汉写作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朱彦夫: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六、板书设计,提炼方法
桥
【反思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