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专题12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测试(新教材新高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专题12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测试(新教材新高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1 10:50:40

文档简介

专题12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测试(新教材新高考)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下·成都期末)产业内贸易是指贸易参与国既出口又进口同一部门或者某种同类型成品,也被称为双向贸易。图示意1997~2016年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粮食贸易总额。厘清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农业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处于双向贸易显著的阶段是(  )
A.1997年~2003年 B.2003年~2008年
C.2008年~2013年 D.2013年~2016年
2.据图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998年出口额占比最高 B.2003年贸易额上升最快
C.2008年后以进口为主 D.进口额峰值约20亿美元
3.基于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合理措施有(  )
① 依赖外部粮食 ② 减少粮食出口
③ 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④ 加强贸易合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高二下·滕州期中)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有关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特点,叙述错误的有(  )
A.陆上水域面积小于海上水域面积
B.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
C.盐城等地滩涂面积占比较高
D.林地主要集中江苏南部地区
5.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  )
A.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B.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经济产出能力
C.涉及的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
D.通过GIS加强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
6.(2021高二下·东城期末)生产方式绿色化是生态文明下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具体措施。据此,回答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绿色农业的是(  )
A.绿色开采、耕地资源利用节约化
B.快递包装绿色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
C.秸秆综合利用、耕地利用节约化
D.绿色开采、对排放废气进行环保处理
7.(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3.4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国家环保部环监局与美国环保协会联合提出:大气污染罚款上限可设定12万元/日;水污染不低于2 600元/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这两条规定依据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环境保护
(2)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罚款,是因为这些企业利用了    资源(  )
A.水 B.大气 C.环境 D.土壤
(2022高三上·上蔡月考)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在2018年进行国家公园试点时,北京长城、香格里拉、钱江源、南山等试点单位并未入选。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公园与社区居民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自然保护理念的不一致,野生动物袭击人类和牲畜,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居民与国家公园管委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引发的冲突等问题。高度重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行稳致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
A.生态保护 B.发展旅游 C.游憩休闲 D.文化传播
9.北京长城、香格里拉等试点单位最终无缘名单最可能是(  )
A.自然景观单一 B.文化内涵浅薄
C.人类活动频繁 D.服务功能丧失
10.针对国家公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下列措施能有效缓解的是(  )
①坚持生态优先,杜绝开发,把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世代传承的无价遗产
②生态保护与民生共赢,以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和改善民生为要务
③建立健全国家公园安全预警机制,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国家公园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19高一下·东湖期末)读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海峡中位于大洲洲界上的有(  )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2)关于图示海峡附近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①海峡多雨的季节,自西向东经过①②海峡时,均顺风顺水
B.①②③④海峡均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多海底地震诱发海啸
C.③海峡两岸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炎热多雨
D.④海峡两岸分布着茂密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资源丰富
12.(人教版地理选修二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海与洋同步训练)关于海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被誉称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B.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C.目前海洋还局限于为人类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之利、航运交通、国家安全等方面,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新产业的开发未形成规模
D.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13.(2019高二上·诸城期中)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
“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天津港不断优化海陆双向物流网络布局。近年来,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25个“无水港”,完善港口与内陆的运输通道,实现内陆地区与国际航运的贯通。
据此完成第下列各题。
(1)“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B.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C.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D.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2)天津港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港口转运负担
C.节约运输时间 D.扩大港口腹地
二、综合题
14.(2023高三上·昌乐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过去,乌鲁木齐与塔城之间并无直通铁路相连,彼此的运输往来主要通过航空或公路实现。2019年5月30日,克塔铁路开通运营,东起克拉玛依,西至塔城,与国家一级口岸巴克图口岸相连,可通往中亚乃至欧洲;向东可直达乌鲁木齐,经过新疆东部,内蒙古额济纳、包头等区域。塔城市结束了不通火车历史,融入了新疆铁路网。克塔铁路运营后,不仅方便当地群众出行,也为疆内外旅客前往塔城地区观光、旅游、经商等提供便利。
材料二克塔铁路经过著名的“魔鬼风区”,该风区多大风,尤其是冬季的偏东风,常形成强大的风吹雪(是指风挟带雪粒运行的天气现象)。风吹雪不利于积雪形成,但严重威胁当地的交通安全。当时在克塔铁路“魔鬼风区”段规划了南、北两个方案(图1),但最终选择了北方案。图2示意南、北方案AB段冬季强风风速分布和12月累计积雪天数对比。
(1)分析在“魔鬼风区”选线时,将线路优先设在阳坡、地表粗糙路面的原因。
(2)据图2指出与克塔铁路南方案相比,北方案的主要优势。
(3)试分析国家斥巨资修建克塔铁路的有利影响。
15.(2023·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要将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战略增量纳入国家水网统一调配,适度超前布局,充分发挥海水淡化水作为沿海缺水地区市政补充水源、工业新增供水和重要应急备用水源的作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利用,完善多元供水体系,维护区域水平衡和水安全。”
(摘自《全国政协“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调研综述》)
结合我国水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特征,从资源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上述论断的合理之处。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 主要措施
“藏粮于民” 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保护粮食生产政策体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藏粮于技” 要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繁育
“藏粮于地” 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合理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1.据图可知,在2003年前我国粮食以出口为主,进口较少,在2008年后以进口为主,出口较好,只有在2003—2008年粮食进口与出口相当,因此,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处于双向贸易显著的阶段是在2003—2008年,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由图可知,对比1998、2003年我国粮食贸易总额、粮食出口额,可以看出2003年出口额占比较1998年高,A错误;
根据图的出口额变化看在1997—1998年出口额上升最快,B错误;
从2008年开始,进口额超过了出口额,且进口额逐渐增加,出口额较小。说明2008年后以进口为主,C正确;
据图可知,在2015年进口额达到峰值,其贸易额超过25亿美元。D错误。
故正确的答案为:C。
3.由图可知,近年来我国粮食以进口为主,对外依赖严重,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①错误;
减少粮食不利于国家间的双向贸易的发展,对国家的长期发展不利,②错误;
要减少我国粮食对外严重依赖的状况,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粮食的单产量,有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③正确;
我国粮食对外依赖严重,就需要加强与多个国家进行粮食贸易,以减轻对某一国家的依赖,业有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④正确。
D③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4.B
5.A
【知识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点评】生态保护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4.读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陆上水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主要是湖泊和河流,东部黄海海上水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有多处且总面积大于陆上水域,A不符合题意;江苏省地形多为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只有西南部和西北部极少数地区为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地区,太湖、洪泽湖等都位于平原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山地丘陵区面积小于平原面积,故B符合题意;图中沿海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分布面积大,盐城(盐城临海且海岸线长、滩涂广布)等临海地区滩涂面积大、占比较高,故C不符合题意;江苏东部、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南部、西北部,其中南部更多,因此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5.合理控制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有利于保护生态,A对;应合理利用土地,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过度使用土地加剧生态恶化,B错;图中林地、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如森林破坏会导致湖泊萎缩、湖泊生态破坏,治理生态问题时各部门应加强合作、齐抓共管,C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有利于减少生态破坏行为,涉及的现代信息技术有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故D错,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解析】【分析】绿色开采,是资源开采,不属于农业生产因素,AD错误;快递包装绿色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属于第三产业的绿色发展,B错误;秸秆属于农业废弃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耕地条件是重要的农业区位条件,耕地利用节约化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两者都是绿色农业发展方式,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其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在具体应用上我们一般将 "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
7.【答案】(1)B
(2)C
【知识点】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分析】(1)大气污染罚款和水污染罚款都是针对的产生污染的企业,故这两条规定依据的环境管理政策是水污染,水治理。故B正确,ACD错误。
(2)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罚款,是因为这些企业利用了大气资源、水资源,都属于环境资源,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空间,还提供资源和消纳废弃物的场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1)B;(2)C。
【点评】贯彻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
政策 制度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
谁污染,谁治理 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答案】8.A
9.C
10.D
【知识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根据题干国家公园“ 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 ”可知,首要功能就是生态保护。降低发展程度。国家公园控制发展,尽量保持其原貌,说明人类活动干预较少的,才能入选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建设的措施主要从问题来有针对性作答即可。
8.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生态保护,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开放程度,游憩观赏区建设,不能影响生态保护这一首要功能。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9.国家公园以原生态保护为主,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香格里拉、长城这种开发彻底,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最终无缘名单。C正确。北京长城、香格里拉等试点单位自然景观较多、文化内涵丰富、服务功能没有丧失,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国家公园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不是杜绝开发,故①错;建设国家公园,既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原住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让生态保护者不吃亏、有获得感,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统一,②正确;基于生命至上原则,国家公园应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使用摄像机、卫星影像等设备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通过安全预警系统传播信息给居民,降低动物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伤害,③正确;从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入手,让社区居民得到组织引领,广泛参与到国家公园的管理中来,才能最大限制度发挥原住民”主人翁意识”,④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
11.【答案】(1)D
(2)A
【知识点】海洋灾害与防范;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分析】(1)①为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界线;②是欧洲的英吉利海峡;③是亚洲的马六甲海峡;④为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界线。
(2)①处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多,②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故自西向东经过①②海峡时均顺风;①海峡处受密度流影响,表层海水自西向东自大西洋流入地中海,②海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自西向东流,故自西向东经过①②海峡时均顺水,A正确;①海峡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③海峡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④海峡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运动均较活跃,而②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结构稳定,B错误;③海峡两侧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C错误;④海峡两岸分布着茂密的亚寒带针叶林,森林资源丰富,D错误。
故答案为:(1)D;(2)A;
【点评】世界上重要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两洋咽喉。它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俗称“两洋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霍尔木兹海峡——世界油库的阀门。它位于伊朗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连接波斯湾与阿拉伯海波斯湾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产量大、出口量大的地方。
土耳其海峡——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它连接黑海与爱琴海、地中海,是亚欧的分界线,也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主要门户。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的“生命源泉”。它位于西班牙最南部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之间,是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唯一水道,也是地中海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咽喉”。
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西欧与北欧的海上通道。它们位于大不列颠岛与欧洲大陆法国之间,连接北海与大西洋开比斯湾,是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麦哲伦海峡——用生命换来的伟大航线。它位于南美大陆与火地岛之间,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它是1520年麦哲伦发现并率领船队首航通过的。
莫桑比克海峡——世界最长的海峡。它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通道。
白令海峡——“三线所在地”。它位于楚科奇半岛与阿拉斯加半岛之间,是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其水道中央是著名的“三线”所在地: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12.【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海与洋;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分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海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当今全球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的重要出路之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海洋将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显然都已形成一定规模;故选C。
【点评】考查海洋的开发利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已经涉及全方位领域。
13.【答案】(1)B
(2)D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高铁运输以客运为主,故A项错误;由题目材料可知“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海铁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说明了主要得益于当前的货物运输主要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运输,使得运输效率大为提高,故B项正确,C、D项错误。(2)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增加了货物的装卸次数,提高了成本,故A项错误;消耗了更多的时间,在港口的船只等候时间也会增加,故C项错误;无法起到减轻港口负担的功能,故B项错误;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基建,扩大经济腹地,促进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点评】港口建设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水陆域、必要的泊位水深、良好的气象等条件是现代码头长期充满活力的必要保证。港口的发展还需要有发达的经济腹地条件,为港口提供稳定的货源。
14.【答案】(1)阳坡日照时间较阴坡长,太阳辐射强,积雪融化快;地表粗糙的路面能阻碍雪的移动,减轻风吹雪危害。
(2)强风风速较小;受强风影响的里程短;月累计积雪天数变化小,地面积雪稳定,受风吹雪影响较小。
(3)铁路受天气影响较小,安全性能较高;铁路速度较快,利于区域间联系;完善铁路交通网,交通更便利;促进沿线地区的旅游业;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推动“一带一路”进程。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二中信息“克塔铁路经过著名的“魔鬼风区”,该风区多大风,尤其是冬季的偏东风,常形成强大的风吹雪(是指风挟带雪粒运行的天气现象)。风吹雪不利于积雪形成,但严重威胁当地的交通安全”可知,此处风力强,易形成风吹雪灾害;线路优先选择阳坡,是因为此处太阳光照时间比阴坡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积雪易融化;地表粗糙,能削减风速,阻碍雪粒的移动,使风吹雪危害减弱。
(2)读图2可知,北方案强风风速较南岸较弱;受强风影响的里程小;12月累计积雪天数变化较小,地面积雪变化幅度小,所以受风吹雪影响较小。
(3)结合材料一及前两题分析可知,克塔铁路铁路受天气影响较小,安全系数高;铁路速度较快,加快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由“克塔铁路开通运营,东起克拉玛依,西至塔城,与国家一级口岸巴克图口岸相连,可通往中亚乃至欧洲;向东可直达乌鲁木齐,经过新疆东部,内蒙古额济纳、包头等区域。塔城市结束了不通火车历史,融入了新疆铁路网”可知,克塔铁路完善当地的交通运输网络,使交通联系更加便捷;利于区域间交流与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由“克塔铁路运营后,不仅方便当地群众出行,也为疆内外旅客前往塔城地区观光、旅游、经商等提供便利”可知,可带动沿线地区的商业、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沿线地区资源开发,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15.【答案】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水资源较多,冬季水资源较少;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
【知识点】水资源概况;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前列,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我国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风来自陆地,降水稀少,所以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多冬少。从空间来说,我国降水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向为东南风,夏季风从东南向西北减弱,水汽减少,从而导致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大致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由于水资源本身有限,时空分布不均,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加之水污染、水浪费严重,导致我国水资源比较缺乏。为此可以从开源、节流方面解决此问题。而海水淡水可以增加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海水量大,同时受季节影响小。可以水资源的持续供应的提供保障,保障国家安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水资源的特点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1 / 1专题12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测试(新教材新高考)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下·成都期末)产业内贸易是指贸易参与国既出口又进口同一部门或者某种同类型成品,也被称为双向贸易。图示意1997~2016年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粮食贸易总额。厘清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农业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处于双向贸易显著的阶段是(  )
A.1997年~2003年 B.2003年~2008年
C.2008年~2013年 D.2013年~2016年
2.据图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998年出口额占比最高 B.2003年贸易额上升最快
C.2008年后以进口为主 D.进口额峰值约20亿美元
3.基于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合理措施有(  )
① 依赖外部粮食 ② 减少粮食出口
③ 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④ 加强贸易合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 主要措施
“藏粮于民” 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保护粮食生产政策体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藏粮于技” 要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繁育
“藏粮于地” 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合理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1.据图可知,在2003年前我国粮食以出口为主,进口较少,在2008年后以进口为主,出口较好,只有在2003—2008年粮食进口与出口相当,因此,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处于双向贸易显著的阶段是在2003—2008年,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由图可知,对比1998、2003年我国粮食贸易总额、粮食出口额,可以看出2003年出口额占比较1998年高,A错误;
根据图的出口额变化看在1997—1998年出口额上升最快,B错误;
从2008年开始,进口额超过了出口额,且进口额逐渐增加,出口额较小。说明2008年后以进口为主,C正确;
据图可知,在2015年进口额达到峰值,其贸易额超过25亿美元。D错误。
故正确的答案为:C。
3.由图可知,近年来我国粮食以进口为主,对外依赖严重,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①错误;
减少粮食不利于国家间的双向贸易的发展,对国家的长期发展不利,②错误;
要减少我国粮食对外严重依赖的状况,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粮食的单产量,有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③正确;
我国粮食对外依赖严重,就需要加强与多个国家进行粮食贸易,以减轻对某一国家的依赖,业有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④正确。
D③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021高二下·滕州期中)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有关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特点,叙述错误的有(  )
A.陆上水域面积小于海上水域面积
B.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
C.盐城等地滩涂面积占比较高
D.林地主要集中江苏南部地区
5.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  )
A.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B.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经济产出能力
C.涉及的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
D.通过GIS加强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
【答案】4.B
5.A
【知识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点评】生态保护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4.读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陆上水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主要是湖泊和河流,东部黄海海上水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有多处且总面积大于陆上水域,A不符合题意;江苏省地形多为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只有西南部和西北部极少数地区为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地区,太湖、洪泽湖等都位于平原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山地丘陵区面积小于平原面积,故B符合题意;图中沿海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分布面积大,盐城(盐城临海且海岸线长、滩涂广布)等临海地区滩涂面积大、占比较高,故C不符合题意;江苏东部、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南部、西北部,其中南部更多,因此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5.合理控制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有利于保护生态,A对;应合理利用土地,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过度使用土地加剧生态恶化,B错;图中林地、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如森林破坏会导致湖泊萎缩、湖泊生态破坏,治理生态问题时各部门应加强合作、齐抓共管,C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有利于减少生态破坏行为,涉及的现代信息技术有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故D错,故答案为:A。
6.(2021高二下·东城期末)生产方式绿色化是生态文明下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具体措施。据此,回答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绿色农业的是(  )
A.绿色开采、耕地资源利用节约化
B.快递包装绿色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
C.秸秆综合利用、耕地利用节约化
D.绿色开采、对排放废气进行环保处理
【答案】C
【知识点】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解析】【分析】绿色开采,是资源开采,不属于农业生产因素,AD错误;快递包装绿色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属于第三产业的绿色发展,B错误;秸秆属于农业废弃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耕地条件是重要的农业区位条件,耕地利用节约化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两者都是绿色农业发展方式,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其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在具体应用上我们一般将 "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
7.(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3.4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国家环保部环监局与美国环保协会联合提出:大气污染罚款上限可设定12万元/日;水污染不低于2 600元/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这两条规定依据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环境保护
(2)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罚款,是因为这些企业利用了    资源(  )
A.水 B.大气 C.环境 D.土壤
【答案】(1)B
(2)C
【知识点】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分析】(1)大气污染罚款和水污染罚款都是针对的产生污染的企业,故这两条规定依据的环境管理政策是水污染,水治理。故B正确,ACD错误。
(2)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罚款,是因为这些企业利用了大气资源、水资源,都属于环境资源,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空间,还提供资源和消纳废弃物的场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1)B;(2)C。
【点评】贯彻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
政策 制度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
谁污染,谁治理 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2022高三上·上蔡月考)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在2018年进行国家公园试点时,北京长城、香格里拉、钱江源、南山等试点单位并未入选。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公园与社区居民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自然保护理念的不一致,野生动物袭击人类和牲畜,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居民与国家公园管委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引发的冲突等问题。高度重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行稳致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
A.生态保护 B.发展旅游 C.游憩休闲 D.文化传播
9.北京长城、香格里拉等试点单位最终无缘名单最可能是(  )
A.自然景观单一 B.文化内涵浅薄
C.人类活动频繁 D.服务功能丧失
10.针对国家公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下列措施能有效缓解的是(  )
①坚持生态优先,杜绝开发,把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世代传承的无价遗产
②生态保护与民生共赢,以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和改善民生为要务
③建立健全国家公园安全预警机制,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国家公园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8.A
9.C
10.D
【知识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根据题干国家公园“ 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 ”可知,首要功能就是生态保护。降低发展程度。国家公园控制发展,尽量保持其原貌,说明人类活动干预较少的,才能入选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建设的措施主要从问题来有针对性作答即可。
8.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生态保护,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开放程度,游憩观赏区建设,不能影响生态保护这一首要功能。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9.国家公园以原生态保护为主,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香格里拉、长城这种开发彻底,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最终无缘名单。C正确。北京长城、香格里拉等试点单位自然景观较多、文化内涵丰富、服务功能没有丧失,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国家公园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不是杜绝开发,故①错;建设国家公园,既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原住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让生态保护者不吃亏、有获得感,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统一,②正确;基于生命至上原则,国家公园应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使用摄像机、卫星影像等设备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通过安全预警系统传播信息给居民,降低动物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伤害,③正确;从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入手,让社区居民得到组织引领,广泛参与到国家公园的管理中来,才能最大限制度发挥原住民”主人翁意识”,④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
11.(2019高一下·东湖期末)读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海峡中位于大洲洲界上的有(  )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2)关于图示海峡附近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①海峡多雨的季节,自西向东经过①②海峡时,均顺风顺水
B.①②③④海峡均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多海底地震诱发海啸
C.③海峡两岸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炎热多雨
D.④海峡两岸分布着茂密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资源丰富
【答案】(1)D
(2)A
【知识点】海洋灾害与防范;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分析】(1)①为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界线;②是欧洲的英吉利海峡;③是亚洲的马六甲海峡;④为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界线。
(2)①处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多,②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故自西向东经过①②海峡时均顺风;①海峡处受密度流影响,表层海水自西向东自大西洋流入地中海,②海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自西向东流,故自西向东经过①②海峡时均顺水,A正确;①海峡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③海峡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④海峡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运动均较活跃,而②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结构稳定,B错误;③海峡两侧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C错误;④海峡两岸分布着茂密的亚寒带针叶林,森林资源丰富,D错误。
故答案为:(1)D;(2)A;
【点评】世界上重要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两洋咽喉。它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俗称“两洋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霍尔木兹海峡——世界油库的阀门。它位于伊朗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连接波斯湾与阿拉伯海波斯湾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产量大、出口量大的地方。
土耳其海峡——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它连接黑海与爱琴海、地中海,是亚欧的分界线,也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主要门户。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的“生命源泉”。它位于西班牙最南部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之间,是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唯一水道,也是地中海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咽喉”。
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西欧与北欧的海上通道。它们位于大不列颠岛与欧洲大陆法国之间,连接北海与大西洋开比斯湾,是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麦哲伦海峡——用生命换来的伟大航线。它位于南美大陆与火地岛之间,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它是1520年麦哲伦发现并率领船队首航通过的。
莫桑比克海峡——世界最长的海峡。它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通道。
白令海峡——“三线所在地”。它位于楚科奇半岛与阿拉斯加半岛之间,是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其水道中央是著名的“三线”所在地: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12.(人教版地理选修二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海与洋同步训练)关于海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被誉称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B.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C.目前海洋还局限于为人类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之利、航运交通、国家安全等方面,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新产业的开发未形成规模
D.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海与洋;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分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海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当今全球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的重要出路之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海洋将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显然都已形成一定规模;故选C。
【点评】考查海洋的开发利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已经涉及全方位领域。
13.(2019高二上·诸城期中)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
“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天津港不断优化海陆双向物流网络布局。近年来,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25个“无水港”,完善港口与内陆的运输通道,实现内陆地区与国际航运的贯通。
据此完成第下列各题。
(1)“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B.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C.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D.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2)天津港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港口转运负担
C.节约运输时间 D.扩大港口腹地
【答案】(1)B
(2)D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高铁运输以客运为主,故A项错误;由题目材料可知“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海铁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说明了主要得益于当前的货物运输主要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运输,使得运输效率大为提高,故B项正确,C、D项错误。(2)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增加了货物的装卸次数,提高了成本,故A项错误;消耗了更多的时间,在港口的船只等候时间也会增加,故C项错误;无法起到减轻港口负担的功能,故B项错误;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基建,扩大经济腹地,促进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点评】港口建设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水陆域、必要的泊位水深、良好的气象等条件是现代码头长期充满活力的必要保证。港口的发展还需要有发达的经济腹地条件,为港口提供稳定的货源。
二、综合题
14.(2023高三上·昌乐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过去,乌鲁木齐与塔城之间并无直通铁路相连,彼此的运输往来主要通过航空或公路实现。2019年5月30日,克塔铁路开通运营,东起克拉玛依,西至塔城,与国家一级口岸巴克图口岸相连,可通往中亚乃至欧洲;向东可直达乌鲁木齐,经过新疆东部,内蒙古额济纳、包头等区域。塔城市结束了不通火车历史,融入了新疆铁路网。克塔铁路运营后,不仅方便当地群众出行,也为疆内外旅客前往塔城地区观光、旅游、经商等提供便利。
材料二克塔铁路经过著名的“魔鬼风区”,该风区多大风,尤其是冬季的偏东风,常形成强大的风吹雪(是指风挟带雪粒运行的天气现象)。风吹雪不利于积雪形成,但严重威胁当地的交通安全。当时在克塔铁路“魔鬼风区”段规划了南、北两个方案(图1),但最终选择了北方案。图2示意南、北方案AB段冬季强风风速分布和12月累计积雪天数对比。
(1)分析在“魔鬼风区”选线时,将线路优先设在阳坡、地表粗糙路面的原因。
(2)据图2指出与克塔铁路南方案相比,北方案的主要优势。
(3)试分析国家斥巨资修建克塔铁路的有利影响。
【答案】(1)阳坡日照时间较阴坡长,太阳辐射强,积雪融化快;地表粗糙的路面能阻碍雪的移动,减轻风吹雪危害。
(2)强风风速较小;受强风影响的里程短;月累计积雪天数变化小,地面积雪稳定,受风吹雪影响较小。
(3)铁路受天气影响较小,安全性能较高;铁路速度较快,利于区域间联系;完善铁路交通网,交通更便利;促进沿线地区的旅游业;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推动“一带一路”进程。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二中信息“克塔铁路经过著名的“魔鬼风区”,该风区多大风,尤其是冬季的偏东风,常形成强大的风吹雪(是指风挟带雪粒运行的天气现象)。风吹雪不利于积雪形成,但严重威胁当地的交通安全”可知,此处风力强,易形成风吹雪灾害;线路优先选择阳坡,是因为此处太阳光照时间比阴坡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积雪易融化;地表粗糙,能削减风速,阻碍雪粒的移动,使风吹雪危害减弱。
(2)读图2可知,北方案强风风速较南岸较弱;受强风影响的里程小;12月累计积雪天数变化较小,地面积雪变化幅度小,所以受风吹雪影响较小。
(3)结合材料一及前两题分析可知,克塔铁路铁路受天气影响较小,安全系数高;铁路速度较快,加快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由“克塔铁路开通运营,东起克拉玛依,西至塔城,与国家一级口岸巴克图口岸相连,可通往中亚乃至欧洲;向东可直达乌鲁木齐,经过新疆东部,内蒙古额济纳、包头等区域。塔城市结束了不通火车历史,融入了新疆铁路网”可知,克塔铁路完善当地的交通运输网络,使交通联系更加便捷;利于区域间交流与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由“克塔铁路运营后,不仅方便当地群众出行,也为疆内外旅客前往塔城地区观光、旅游、经商等提供便利”可知,可带动沿线地区的商业、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沿线地区资源开发,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15.(2023·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要将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战略增量纳入国家水网统一调配,适度超前布局,充分发挥海水淡化水作为沿海缺水地区市政补充水源、工业新增供水和重要应急备用水源的作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利用,完善多元供水体系,维护区域水平衡和水安全。”
(摘自《全国政协“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调研综述》)
结合我国水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特征,从资源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上述论断的合理之处。
【答案】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水资源较多,冬季水资源较少;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
【知识点】水资源概况;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前列,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我国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风来自陆地,降水稀少,所以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多冬少。从空间来说,我国降水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向为东南风,夏季风从东南向西北减弱,水汽减少,从而导致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大致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由于水资源本身有限,时空分布不均,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加之水污染、水浪费严重,导致我国水资源比较缺乏。为此可以从开源、节流方面解决此问题。而海水淡水可以增加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海水量大,同时受季节影响小。可以水资源的持续供应的提供保障,保障国家安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水资源的特点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