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迁移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人口迁移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1 11: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或材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综合思维)
2.运用世界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区域认知)
3.利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区域认知)
【自主预习】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①    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②    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被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原理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③    (排斥力)与迁入地的④    (吸引力)共同构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拉力: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⑤    的地区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推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⑥    作用。
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
总体特点:以⑦    、大规模移民为主。
空间上: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2)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3)二战以后
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⑧    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空间上:欧洲成为人口⑨    区,拉丁美洲变为人口净迁出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⑩    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2.国内人口迁移
(1)
(2)
【答案】 ①永久 ②人口数量 ③推力 ④拉力 ⑤资源丰富 ⑥主导 ⑦集团性 ⑧外籍工人 ⑨净迁入 ⑩西亚和北非  有计划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全国人口热门迁入地(目的地)示意图。
图中我国人口热门迁入地的主要分布有何特点 反映了什么问题
主题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情境1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示意图。
任务1 若A、B、C代表同一国家的不同行政区域,则代表人口迁移现象的箭头是哪几个 有人口流动现象但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哪几个
【答案】 A1→B1和C1→A2跨过行政区域,属于人口迁移;A1→A2和C1→C2没跨过行政区域,属于人口流动但不是人口迁移。
任务2 若A、B、C表示不同的国家,则按地理范围划分表示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的箭头分别是哪几个
【答案】 A1→B1和C1→A2跨过了两国的行政界线,为国际人口迁移;A1→A2和C1→C2无法确定是否跨越了本国的行政区域界线,故无法判断是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情境2 2018年以来,多个省(区、市)发布了人才引进新政,包括落户奖励、“零门槛落户”等措施,甚至打出了几年内引进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口号,“抢人”热潮涌动。
省(区、市) 落户政策/目标
辽宁沈阳 推出“人才新政9条”,对符合条件的中专以上学历人才都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福建福州 出台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八措施”;从境外引进的人才,经认定为A、B、C类人才的,落地后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从境内引进的人才,经认定为A、B、C类人才的,落地后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奖励
湖北荆门 三年内,引进2万名高校毕业生
广东东莞 引进第八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安徽合肥 力争5年吸引100万大学毕业生
北京 3年累计获得7 000万元融资的创新创业团队可申请落户;优秀的天使和创投基金高管可直接落户
湖南长沙 规定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
江苏南京 研究生以上学历或40周岁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山东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取消省级高层次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的父母、配偶、子女落户限制;取消高校毕业生以及各类具有专业职称、技能等级人才的就业年限、社保年限、单位性质、居住场所限制;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急需人才凭人社部门证明直接落户
天津 以海纳百川、广聚英才的理念要求,进一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激励措施落实,改革人才落户制度
城市 住房补贴
辽宁沈阳 放宽了享受房租补贴受益群体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技师、本硕博都可以享受补贴,从0.6万到1.5万元不等
湖北荆门 对纳税实体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按每年2 000元标准连续3年给予住房补贴
安徽合肥 力争5年吸引100万大学毕业生。对于来合肥企业工作且符合人才目录的博士、全日制硕士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及其他急需紧缺人才,三年内每月分别给予3 000元、2 000元生活补贴
广东珠海 计划成立珠海市安居集团,未来五年筹集不少于30 000套人才住房,用于妥善解决各类人才安居需求。被评定的一、二、三类人才则可选择与政府按各占50%的比例,申请购买珠海市共有产权房,分别以160 m2、120 m2、100 m2,连续工作10年后可无偿获赠政府所持有的50%产权
河南郑州 对在郑州工作并拥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副高级职称(高级技师)以上的非郑州户籍人才,在郑州购买首套自住商品住宅,可免予提供社保或个税证明
湖南长沙 在长沙工作,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买首套房无任何限制
任务1 各地引进人才有哪些共性条件
【答案】 户籍、住房、经济待遇。
任务2 试对“抢人”大战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出评价。
【答案】 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可促进人才自由流动,满足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降低人才培养费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消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人才流通更多涌向经济发达、发展前景好的地区,导致人才资源分布过度集中,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大量人才流失。
人口流动——培育地理实践力
情境 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交通运输现象。以春节为中心,每年农历腊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历时40天左右。春运是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发布,交通运输部、民航局按此时段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
任务1 庞大的春运客流属于人口迁移现象吗 为什么
【答案】 不属于。因为春运客流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及探亲流,其居住地不会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任务2 春运客流反映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推力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拉力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迁出地 → 迁入地
推力因素 中间阻力 拉力因素
就业机会少 人口迁移过程中所要克服的一切困难,如严格的户籍管理、传统文化观念(穷家难舍,热土难离)、路途遥远等 就业机会多
自然灾害风险多,收入不高 收入稳定、收入高
医疗、教育条件差 医疗、教育条件好
生活质量与社会福利差 生活条件与社会福利好
公共设施差 公共设施好
居住、交通与通信条件差 居住、交通、通信条件好
环境质量差 环境质量好
环境恶化、土壤贫瘠、气候恶劣 环境优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土壤及土地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非洲旱灾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经济发展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我国中西部人口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迁移
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3)社会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文化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未成年人跟随父母在工作地上学
政治 政策 国家有关对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我国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20世纪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社会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方法技巧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读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江苏省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及占比统计表,回答1~2题。
省(区、市) 甲 豫 川 鲁 黔 鄂 赣
占江苏省外 来人口比重 29.9% 21.3% 6.0% 5.7% 4.8% 3.4% 3.1%
1.甲省(区、市)为(  )。        
A.黑 B.浙 C.湘 D.皖
2.江苏省外来人口中,来自豫、鲁两省的占比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联系 B.空间距离
C.人口总量 D.产业结构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读表可知,来自甲省(区、市)的人口占江苏省外来人口比重最高,黑龙江省距离江苏省较远,人口流入江苏较少,占比不会最高;浙江省经济发展较好,是人口流入区,占比不会高;湖南省与湖北省紧邻,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结合表中湖北省人口占比可以推测,甲不会是湖南省;安徽省与江苏省邻近,人口流入方便,且经济发展水平较江苏省低,因此甲为安徽省。第2题,河南省、山东省都是人口大省,人口总量较大,均与江苏省相邻,且交通联系较好,交通联系、空间距离、人口总量均不是两省人口占比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河南省农业占比较大,农业人口多,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增多,因而人口流出,流入江苏省务工;山东省工业发展较好,能够吸收较多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出较少,故豫、鲁两省的人口占比差异大主要受两省产业结构的影响。
  “候鸟式”养老是时兴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老年人通常在冬季到海南省居住,夏季再返回原地居住。据此回答3~4题。
3.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广东 B.云南
C.安徽 D.黑龙江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省级行政区冬季气候与海南冬季气候差异大。广东与海南冬季气温接近,老年人不需要“候鸟式”养老;云南四季如春,气候适合老年人养老,也不需要“候鸟式”养老;安徽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与海南的气候差异小,而黑龙江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对老年人养老不利,最需要“候鸟式”养老。
4.该省的老年人选择海南省作为冬季养老目的地,主要原因是海南省(  )。
A.气候条件适宜 B.土地资源丰富
C.社会保障健全 D.城镇化水平高
【答案】 A
【解析】 海南位于热带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适宜老年人居住和养老;城镇化水平高和土地资源丰富对老年人养老无直接影响;根据材料可知,老年人选择海南省作为冬季养老目的地属于季节性养老,主要是受气候因素影响。
主题2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情境 人口迁移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口迁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任务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主要迁入哪些地区 这些地区有何共同点
【答案】 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多为经济发达地区。
任务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任务3 欧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有什么变化
【答案】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北美一直为人口迁入地。
1.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 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 旧大陆(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解迁出国的人口压力,造成迁出国劳动力、人才流失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一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二是迁移形式更加趋于多样化。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特点:
迁移方式及特点 具体表现
政治性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 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相互迁入和迁出;印巴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人口迁移;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殖民者被遣返回国
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 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地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地区:美洲的劳动力需求减少,欧洲人从原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因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减轻,迁出人口减少。美国仍是外来人口的主要迁入国,但人口来源发生了变化:欧洲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移民的主要来源地
3.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工业化以前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 大规模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
工业化以后 大批迁移 从农村向城镇迁移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大
改革开放以前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区、市) 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
改革开放以后 流量增大、流向变化、频率加快、以自发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山区迁往平原地区;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人口迁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在此过程中,县城和中心城市人口保持缓慢增长。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符合甘肃省人口迁移特征的是(  )。
A.区域内人口迁移的比重增加
B.迁移规模呈减小趋势
C.一直以乡村向城镇迁移为主
D.迁移距离呈增加趋势
2.促使甘肃省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最主要条件是(  )。
A.交通条件的改善
B.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区域间经济差距减小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阶段一到阶段三,由区域内人口迁移到有区域外的人口迁入,区域内人口迁移的比重下降;迁移规模增大;从阶段一到阶段三,乡村人口一直向外迁移到城镇、县城和中心城市,乡村向各种城镇迁移的都有;从阶段一到阶段三,由区域内人口迁移到有区域外的人口迁入,迁移距离呈增加趋势。第2题,甘肃省人口迁移方向变化主要是从乡村外迁到城镇、县城和中心城市之间的迁移,再到跨区域的迁移,说明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方向从区域内到区域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影响迁移规模,不影响迁移方向;乡镇企业的发展会使区域间经济差距减小,人口迁移规模减小,对迁移方向影响不大。
【随堂检测】
  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号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表示无关的因素。下列为推力因素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土壤盐渍化
C.文化教育发达 D.老龄化
2.2001年阿富汗难民迁入巴基斯坦的中间阻力最有可能是(  )。
A.交通不便 B.国家政策
C.气候干旱 D.地形崎岖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原定居住地的不良环境即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第2题,阿富汗难民迁入巴基斯坦的最大中间阻力是国家政策。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3~4题。
3.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4.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国界线分布可以判断,③④跨越国界,为国际人口迁移,而①②⑤⑥⑦均没有跨越国界,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第4题,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时期和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的人口迁移。①②是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2022年5月,联合国移民署发布了第11份世界移民报告《2022年世界移民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国际移民总数达2.81亿人,近20%的国际移民主要来自六个亚洲国家。读1990—2020年亚洲国际移民数量变化示意图,回答5~7题。
5.由图可知,1990—2020年(  )。
A.迁入亚洲地区移民多来自非洲等欠发达地区
B.亚洲区域内的移民数量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
C.亚洲地区移民更倾向迁入欧洲地区
D.亚洲与北美地区人口流动最为频繁
6.推测2020年亚洲人口迁出和迁入数量最多的国家分别为(  )。
A.中国、印度 B.印度、中国
C.中国、印度尼西亚 D.印度、沙特阿拉伯
7.形成图示时期亚洲区域内移民状况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区域发展差距增大 B.自然环境恶化
C.交通条件逐渐改善 D.移民门槛降低
【答案】 5.C 6.D 7.A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迁出亚洲的移民流入欧洲的数量最多,且增长速度快,反映出亚洲地区移民更倾向迁入欧洲地区;迁入亚洲的移民中来自欧洲的数量最多,说明亚洲与欧洲人口流动最为频繁;亚洲区域内的移民数量先减后增。第6题,印度和中国都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差异小,但印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迁出较多,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速度较快,人口迁出数量相对较少;沙特阿拉伯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服务业及工业劳动力缺口大,吸引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人口来此就业,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第7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亚洲区域内移民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是因为图示时期亚洲区域内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增大,导致经济水平较低,且人口较多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大量迁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故经济差异是亚洲区域移民的主要原因;自然环境恶化、交通条件逐渐改善和移民门槛降低可以促进人口流动,但其不是形成图示时期亚洲区域内移民状况的主要原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