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口分布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人口分布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1 11:0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学习目标】
1.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及其他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区域认知)
2.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胡焕庸线,探究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自主预习】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总体状况
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①    ,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2.全球分布状况
(1)纬度位置: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②    地带最为集中。
(2)海陆位置: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③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地势状况: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④    。 
3.区域分布差异
(1)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东亚、南亚、⑤    、北美东部。
(2)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85%。
B.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有⑥    个国家人口超过 1亿。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气候与人口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⑦    纬度地区。
(2)地形与人口分布:平原地区地形平坦,⑧    ,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与人口分布:河流、湖泊沿岸⑨    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2.人文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⑩    的地区,人口稠密。
(2)历史因素:历史较     的地区人口较稠密。
【答案】 ①很不均匀 ②20°~60° ③200 ④低平地区
⑤欧洲西部 ⑥13 ⑦中、低 ⑧交通便利 ⑨供水 ⑩高  悠久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下图为东亚地区夜间卫星照片图,请同学们思考,图中亮度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如何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呢
主题1 世界人口的分布
情境 2020年8月28日,世界人口时钟显示,全球人口总数超过78亿。从大陆分布来看,亚洲人口总数约46.42亿,约占全球总人口数的59.5%;非洲人口总数约13.52亿,欧洲人口总数约7.45亿,北美洲人口总数约6.03亿,南美洲人口总数约4.42亿,大洋洲人口总数约0.43亿。下图为世界人口(2014年)的分布图。
任务1 归纳世界人口整体分布的显著特点。
【答案】 人口整体分布不均衡,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任务2 图中①②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任务3 图中③④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③地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④地区(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情境 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改变,“东多西少”的现象反而更加突出。
任务1 与“胡焕庸线”有关联性的地理分界线有哪些
【答案】 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界线。
任务2 分析出现“胡焕庸线”的原因。
【答案】 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原因:东部地区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西部地区优越。
任务3 列举破除“胡焕庸线”的举措。
【答案】 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吸引东、中部地区企业落户的优惠政策;瞄准西部农业、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东、中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地区的发展机遇,增加对西部的投资和技术指导;知识青年要响应国家开发西部的号召,积极投身西部建设;国家应继续制定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及时、稳妥地处理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总体特征 分布区 原因
世界人 口分布很不平 衡 区域性 人口密集区 东亚、南亚 ①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 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西欧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 (五大湖区) 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稀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 自然条件恶劣
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
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
南极洲大陆区
地带性 纬度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海陆位置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分布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1935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省瑷珲(今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界线。以该界线为界,约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64%的西北地区,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36%的东南地区。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在中纬度
B.多濒临海洋
C.都是平原
D.年降水量都在1 000 mm以上
2.图中人口稠密区人口较多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种植业历史悠久
B.矿产资源丰富
C.现代工业起步早
D.经济发展条件好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且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地形、气候等条件往往更加优越,从而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人口稠密的共同特点是多濒临海洋。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人口稠密区人口较多的共同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条件好。
主题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情境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任务1 结合教材“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分析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口密度 原因
高纬度地区
干旱地区
中低纬度地区
【答案】 
人口密度 原因
高纬度地区 小 气候严寒,限制生产生活
干旱地区 小 降水极少,生存环境恶劣
中低纬度地区 大 降水、气温适中,适宜生产生活
任务2 读教材“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图,总结地形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答案】 人口多集中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
任务3 读教材“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说出影响该区域城镇分布的关键因素,并说明原因。
【答案】 水源。山麓地区水源充足,形成绿洲,利于生产生活,适宜人类聚居。
芬兰的人口分布——培育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
情境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濒临芬兰湾,人口约550万人(2015年)。首都赫尔辛基是芬兰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也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口约为140万人。下图为芬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图。
图a 芬兰的人口分布(2015)
图b 芬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图c 芬兰地形
任务1 阅读图a,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答案】 芬兰北部人口稀疏,南部人口稠密。
任务2 阅读图b,并与图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答案】 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大,南部地区是芬兰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从气温上看,芬兰纬度高,气候寒冷,南部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从降水上看,芬兰南部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丰富,利于植被生长,利于人们生、和生产,因此人口稠密。
任务3 阅读图c,并与图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答案】 由芬兰地形图可以看出,芬兰地势北高南低,南部平原面积广阔,交通便利,所以南部人口稠密,北部人口稀疏。
任务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答案】 赫尔辛基位于芬兰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开展经济活动,所以芬兰人口大量集中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环境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地形 平原和低地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高山和高原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气候 气温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
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
水资源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便利、水产养殖等优势,有利于生产生活,保障干旱地区有灌溉水源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稠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乡村地区,人口分布相对分散
城镇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人口分布稠密
政府的人口政策及战争等 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
历史因素 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美洲和大洋洲等开发历史较短的地区,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
  读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2.世界人口分布总体呈现“人往低处走”的特点,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地形平坦
B.气候温暖
C.交通便利
D.易于开发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上56.5%的人口分布在海拔0~200 m的地区,海拔低处多为平原,即世界人口分布最多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第2题,“人往低处走”意为人口倾向于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形区,海拔低处多为低平的平原、河谷、盆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交通便利,开发难度低。不同区域的低平地区气候有所不同,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平地区气候湿热,高纬度低平地区气候寒冷。
【随堂检测】
  读六个大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回答1~2题。
大洲 面积所占比例 人口所占比例
欧洲 48.7% 54.9%
亚洲 26.9% 47.3%
非洲 19.4% 45.1%
北美洲 38.5% 51.3%
南美洲 26.8% 62.8%
大洋洲 44.2% 94.3%
1.据表分析,内陆人口占比最少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非洲沿海面积比例最低的原因是(  )。
A.陆地面积最大 B.沿海面积最小
C.海岸线最短 D.海岸线平直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大洋洲沿海人口占94.3%,占比最大,那么其内陆人口只占5.7%,在表中所示大洲中内陆人口占比最少。第2题,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半岛、岛屿、海湾、内海等,故非洲距海岸200 km内面积占比最小。
读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图(2010年),回答3~4题。
3.甲河和乙海沿岸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土壤、交通 B.地形、水源
C.气候、地形 D.水源、交通
4.近几十年来,甲河沿岸人口密集区呈现不断向东西两侧拓宽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展 B.灌溉农业区的扩展
C.交通运输建设 D.气候变暖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甲河沿岸人口密集的地区主要沿尼罗河分布,考虑埃及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导致缺水,而尼罗河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而乙海沿岸靠近苏伊士运河和红海,来往船只多,借助港口的优势发展起来,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第4题,近几十年来,甲河沿岸的灌溉农业区不断向河流东西两侧扩展,随着农业区人口的增长,人口密集区呈现不断拓宽的趋势;埃及工业主要集中在入海口冲积平原地区;交通建设和气候变暖不会使人口密集区向东西两侧方向定向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