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自主预习】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
人们利用土地的① ,栽培植物或② 等,以获取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③ 、季节性、周期性。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④ 、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水源:临近河湖,或有⑤ 、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地形: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⑥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
市场:市场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⑦ 和规模。
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储存费用和⑧ 。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其他因素: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⑨ 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最为直接。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不利⑩ ,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 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4.影响我国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1)城镇化进程。
(2) 。
(3)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
(4)农业机械化。
【答案】 ①自然生产力 ②饲养动物 ③地域性 ④热量
⑤地下水源 ⑥物质基础 ⑦类型 ⑧运输时间 ⑨市场的变化 ⑩自然条件 保鲜、冷藏 生活水平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会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主题1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情境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技术因素。自然因素有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等;技术因素有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等。
任务 填表完成影响以下农业现象的主导因素。
农业现象 主导因素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海南省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却是西北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号称“塞外江南”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精心栽培,但始终口感不佳
横断山区、五台山发展垂直农业
中央种粮补贴款发放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了
【答案】 从上到下:气候、气候、水源、土壤、地形、政策。
情境2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 ℃以上,齐穗期(全天有80%水稻抽穗时,称为齐穗期)的候平均气温(指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要求高于20~22 ℃。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下图示意不同城市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任务1 据图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答案】 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任务2 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其原因。
【答案】 地形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等平原地区。原因: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任务3 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答案】 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一方面可以为水稻种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任务4 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
寿光农业产业化——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情境 2023年4月20日至5月30日,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山东寿光举办。寿光市种植业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之前,素有“种粮大县”之称。之后,寿光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山东寿光率先解决了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的难题,随着农产品“绿色直通车”的开通,寿光蔬菜快速占领北方冬季市场,寿光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2004年后,寿光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波动下降,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及百姓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对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图Ⅰ为寿光所在位置图,图Ⅱ为寿光所在区域气候类型图。
任务1 简析寿光成为“种粮大县”的自然条件。
【答案】 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水源丰富;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热充足,降水较多。
任务2 简述寿光发展蔬菜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农产品市场广阔;“绿色直通车”开通,交通便捷;政策支持;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农业技术先进。
任务3 列举寿光提高蔬菜产量与品质的措施。
【答案】 科学技术投入;培育良种;改良土壤;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任务4 请为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献言献策。
【答案】 提高蔬菜品质,规模化,专业化,打造品牌影响力,提高菜农的整体素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改进冷藏、保鲜技术;依托“菜博会”等,推动旅游业和蔬菜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蔬菜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系统,拓展销售渠道。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影响 举例
气候 热量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制度 橡胶在我国仅分布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
光照 影响作物品种、产量 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如青藏高原阳坡作物单产较高
降水 影响作物分布 水稻分布于湿润地区;小麦需水少,分布于降水少的地区
土壤 影响作物类型及产量 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等;肥沃的冲积平原,单产较高
地形 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类型、规模、机械化程度 平原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生产规模大,易实现机械化;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生产规模较小,不易实现机械化
水源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 举例
市场 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生产
交通运输 对易腐烂变质产品的生产影响更大;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冷藏设备的广泛应用,其影响力减弱 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乳畜产品应布局在交通快捷便利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可以远离市场
政策 政府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手段 我国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粮食种植面积扩大
农业 技术 机械 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差距大,温室农业的发展,橡胶生产北界的推进,日本农业单产高,杂交水稻的发明
化肥 提高了农业产出
良种 单产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知识拓展 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的区别
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
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因素,如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水源。当限制因素得到满足时,往往成为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河西走廊和南疆的粮棉生产 水源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的天然橡胶 热量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地形
江南丘陵的茶树 土壤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技术
我国甘蔗种植地主要限于24° N以南地区,多为春播秋收,播种期一般要求气温在13 ℃以上,高温潮湿利于其生长,气温日较差大的冷凉干燥、晴朗无霜的天气对甘蔗成熟及品质提高非常有利。近年来,石家庄、青岛等城市郊区出现了甘蔗种植地块。据此回答1~2题。
1.与南方相比,石家庄、青岛等城郊种植的甘蔗( )。
A.育苗成本较低
B.病虫害较多
C.甘蔗汁更丰富
D.播种时间较晚
2.石家庄、青岛等城市郊区发展甘蔗种植的主要目的是( )。
A.郊区劳动力丰富
B.培育甘蔗新的品种
C.满足居民鲜食需要
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甘蔗种植地主要限于24° N以南地区,表明甘蔗是喜温作物,播种期一般要求气温在13 ℃以上,石家庄、青岛等城郊春季气温低,育苗需要建设保温设施,成本较高,而南方地区春季气温较高,无须保温设施,育苗成本较低;与南方地区相比,石家庄、青岛等城郊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卵过冬,因此病虫害较少;与南方地区相比,石家庄、青岛等城郊水分条件较差,甘蔗含水量较少,因此甘蔗汁较少;与南方地区相比,石家庄、青岛等城郊纬度较高,春季到来较迟,升温慢,而甘蔗播种期一般要求气温在13 ℃以上,因此播种时间较晚。第2题,城郊农业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农产品的农业,石家庄、青岛等城市郊区发展甘蔗种植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居民鲜食需要;甘蔗种植不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农业,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种植甘蔗需要的劳动力减少,郊区劳动力丰富不是主要原因;种植农作物主要是为了获取农产品,石家庄、青岛等城市郊区发展甘蔗种植的主要目的不是培育甘蔗新品种;郊区的甘蔗运到城市,不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主题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情境 材料一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鲜切花切取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材料二 读教材“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图。
任务1 说明与荷兰相比,“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图中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 图中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处于低纬度地带,终年高温,水源充足,利于全年花卉生产;同时,劳动力充足,工资成本低,能够精细种植。
任务2 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由于花卉品种品质相对劣势,故要加强科学技术投入,提高繁殖技术,改良品种,延长花期,提高栽培技术,特别是温室大棚栽培和无土栽培。由于距离销售市场较远,故要采取保鲜技术特别是贮藏和包装技术,提高切花新鲜度,延长储藏时间。加强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
任务3 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答案】
理由:鲜花相对就近销售,能够保证花卉的品质,并能降低储运成本。
任务4 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原因,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鲜花保鲜、贮藏技术的进步,使得花卉种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形成新兴花卉专业化生产基地。另外,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促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形成新兴花卉消费市场。
不一样的农业:植物工厂——培育地理实践力
情境 植物工厂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厂诞生在丹麦,1974年日本等国也逐步发展起来,主要进行蔬菜和瓜果生产。随着各项技术与设备的成熟,近年来植物工厂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已有100多家,我国已成为数量仅次于日本的植物工厂发展大国。
任务1 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相比,说明植物工厂模式发展农业的优势。
【答案】 节省土地资源;不受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年全天候连续生产,不受季节影响,效率高;生长环境可以控制,可以模拟出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无病虫害,不使用化肥农药,产品质量高。
任务2 说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哪个更适合发展植物工厂农业,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东部地区。理由:东部地区土地资源紧张;东部地区城市多,人口稠密,市场广阔;东部地区资金、人才和技术充足。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为满足世界杯赛期间蔬菜供应,卡塔尔早在2019年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在沙漠里建设智慧农场,通过智能蔬菜棚内各式设备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让中国蔬菜走上世界杯餐桌。读图,回答1~2题。
1.促使卡塔尔建设智慧农场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市场 C.气候 D.资金
2.下列关于卡塔尔智慧农场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减缓了土地退化 ②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
③降低了生产成本 ④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为满足世界杯赛期间蔬菜供应,卡塔尔早在2019年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在沙漠里建设智慧农场”可知,促使卡塔尔建设智慧农场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能农场是通过智能蔬菜棚内各式设备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内容。由于蔬菜是生长在大棚内,因此可以很好地抵御一些自然灾害,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②正确;由于智能农场可以调控温度、光照、湿度等,其可以根据蔬菜生长所需及时通过技术手段来满足,因此可以很好地提高产品的质量,④正确;智慧农场对土地退化的变化影响不大,①错误;智慧农场由于更加智能化、专业化,因此其生产投入成本更高,③错误。
【随堂检测】
读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区农业与热量因素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B.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C.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D.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
2.近年来,随着日照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减少了粮食的种植面积,增加了蔬菜、花卉的种植,这种变化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图中的( )。
A.市场需求 B.政策
C.交通运输 D.地形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江南丘陵种植茶叶的影响因素是土壤,海南岛种植橡胶的影响因素是热量,立体农业的影响因素是地形,畜牧业的影响因素是饲料。第2题,市场最终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农业类型,但影响较小;交通运输会影响销售范围,进而影响市场,但不是主导因素;地形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一般不会使农业类型发生变化。
读甲、乙、丙三个城市的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变化图,回答3~4题。
3.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 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 D.市场需求
【答案】 D
【解析】 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位于城市附近,靠近消费市场。
4.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城市的牛奶完全由甲城市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
①乙、丙两城市城镇化发展造成无地可种植牧草
②甲城市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④乙、丙两城市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牛奶产量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乙、丙两城市附近的牛奶生产基地消失,奶制品由甲城市输入,说明甲城市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便利,②③正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