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1 11:1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人类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并结合实例,解释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地理实践力)
2.利用图表,认识并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综合思维)
3.根据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和全球化趋势,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人类对环境采取了①    、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导致的。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超过环境②        。
(2)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③    。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主要的环境问题
(1)④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⑤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⑥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2.环境问题的表现
(1)地区差异性
a.城乡差异: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⑦        ;乡村地区因利用⑧    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人均资源消耗量、排污量⑨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⑩    导致的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的全球化
当前环境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部分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界线,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         、全球变暖等。
【答案】 ①不恰当 ②承受能力 ③净化能力 ④自然资源枯竭 ⑤生态破坏 ⑥环境污染 ⑦环境污染 ⑧资源
⑨大 ⑩工业化  臭氧层破坏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这次会议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携手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你了解这次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吗 为什么大会议题引发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主题1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情境 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示意图。
任务1 说出图中A、B、C代表的含义。
【答案】 A——物质、能量,B——废弃物,C——反馈作用。
任务2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废弃物排放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
任务3 试列举与图中A字母代表相关的事物。
【答案】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
日本琵琶湖的水污染——培育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情境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湖泊,分为北湖(平均水深约43 m)和南湖(平均水深约4 m),人口约有1 400万人。大约有460条一级河流流入琵琶湖,其中120条直接流入琵琶湖,而流出琵琶湖的只有濑田川和琵琶湖排水渠。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周边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琵琶湖流域环境问题日趋突出。1972年开始,滋贺县政府开始加强对琵琶湖的综合治理,把所谓大量消费型的现代生活方式转变为立足于自然与人类共生的环境协调型生活方式。下图为琵琶湖流域示意图。
任务1 说明20世纪60年代琵琶湖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人为原因。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人为原因:琵琶湖流域周边人口、城市众多,生活消费水平高,排放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至琵琶湖泊流域。
任务2 与北湖相比,南湖水体自净能力差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答案】 南湖水域面积狭小,水量少,水浅,支流少;湖区相对封闭,流动性差。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可用下图来说明。
(1)明确内圆、外圆及内外圆之间空间的含义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代表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人地系统,内外圆之间的空间是人类社会周围的地理环境。
(2)明确箭头的含义
a.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b.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c.箭头⑤⑥表示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正面影响(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的排放数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和负面影响(人类向环境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环境问题)。
d.箭头⑦⑧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环境把人类带给它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2.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与表现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建立了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作用于环境,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又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当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协调时,便会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包括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下图所示: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获取  ②F表示生产活动 
③H表示废弃物排放 ④H表示生活消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有(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人类使用自然资源,进行相关的产业活动,所以E表示资源开发,F表示产业活动,G表示人类消费产业活动生产的各种产品;人类进行产业活动又会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H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E表示资源开发,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①④正确;过度排放污染物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中工农业污染物排放引起环境污染,是H阶段产生的问题,②③错误。
主题2 环境问题的表现
情境1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
……
2010年主题为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1年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2年主题为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2013年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2014年主题为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2015年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2016年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2017年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
2018年主题为“塑战速决”。
2019年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2020年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自然为本”。
2021年主题为生态系统恢复。
2022年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任务1 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案】 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任务2 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 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情境2 人类对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得到环境对人类的相应反馈。例如,人们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 甚至使人类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任务1 推测驱使人们垦荒的原因。
【答案】 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可能是原有耕地土壤趋于贫瘠、产出减少,或者人口递增导致粮食需求增加。
任务2 图示垦荒方式有哪些 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 方式:围湖造田,开垦草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湿地减少,水利破坏,水产减少,水旱灾害多发,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等。开垦草场带来草场破坏、风沙侵蚀等问题,沙尘暴天气增多,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等。毁林开荒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任务3 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垦越贫穷。请讲讲其中的道理。
【答案】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过度垦荒扩大了耕地面积,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导致气候变干、水旱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这些环境问题必然影响人类自身,使人类越垦越穷。
小岛国的忧虑——培育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情境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小岛国联盟是最积极的倡议者和最坚定的支持者。小岛国联盟是由数十个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地国家为了强化自身话语权而结成的联盟。他们十分关注全球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及木材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国家未来的命运与其联系起来。
任务1 小岛国的忧虑是什么 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答案】 小岛国忧虑的主要是海平面上升。
担心小岛国被淹没是有道理的: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和岛屿会被淹没。
任务2 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试着绘出联系框图,并说明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两极冰川融化 全球变暖 砍伐森林 燃烧化石能源 海平面上升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淹没岛屿和沿海低地
【答案】 
 任务3 根据所绘框图,找出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答案】 关键环节: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护森林,植树种草;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1.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 原因 典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任意排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生产等 噪声——无形杀手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2.环境问题表现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中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
3.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对策
表现 分布 成因 危害 对策
全球 变暖 全球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森林面积大量减少 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城市;使各地干湿状况变化 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开发新能源
酸雨 pH<5.6 西欧、北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 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借助大气环流输送 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鼓励使用新能源
臭氧层 破坏 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 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全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氟利昂的排放
生物多 样性减 少   全球 人类占据了生物的生存空间,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退化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建立自然保护区
国际水 域污染 北海、地中海,国际河流上游 工业、生活废水污染海洋,国际河流上游污染,石油航线附近石油泄漏 破坏海洋生态与海洋水产业;影响河流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及健康 废水处理后排放,石油泄漏要及时治理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于2018年7月在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梵净山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但区域内也存在多种环境问题。读梵净山区域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梵净山环境整治问题点(  )。            
A.分布均匀 B.多沿河分布
C.集中在山顶 D.沿公路分布
2.梵净山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河流水污染 D.土地盐碱化
3.影响梵净山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
①旅游开发程度 ②交通便捷程度 
③矿产资源数量 ④海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B 2.C 3.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梵净山环境整治问题点多沿河流分布。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梵净山环境整治问题点多沿河流分布,因此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应该是河流水污染;贵州省并没有沙漠化问题;材料并没有体现贵州工业活动所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土地盐碱化一般发生在干旱的灌溉农业区,贵州降水较多,盐碱化并不是最突出的环境问题。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环境问题主要和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关。影响梵净山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区域旅游开发程度和交通便捷程度,两者开发强度越大,人类活动就会越密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就越严重,①②正确;矿产资源数量多,如果资源规模不大,不具备开发价值,同样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③错误;环境问题和海拔关系不大,④错误。
【随堂检测】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自然资源衰竭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2.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
【答案】 A
【解析】 全球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
读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11年的季节变化比2012年大
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C.2012年的年际变化比2011年大
D.11月的季节变化最小
4.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2011年的季节变化比2012年小;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某一年的变化幅度是季节变化,不同年份间的差值是年际变化,故2012年的季节变化比2011年大;图中11月的年际变化最小,而不是季节变化最小。第4题,长江污染物进入海洋主要是通过入海径流,故影响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径流量;气温、降水、污染物来源不是影响入海通量的直接因素。
  土壤污染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之后,受到社会关注最多的污染问题之一。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壤污染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清除 
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 
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十分严重,城市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较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
①化肥 ②农药 ③污水灌溉 ④垃圾焚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土壤污染主要是人类排放污染物造成的,①错误;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便很难清除,②正确;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并且会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③正确;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十分严重,城市工矿区也会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周边土地,④错误。第6题,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及用污水灌溉田地,都会造成土壤污染,①②③正确;焚烧垃圾主要会造成大气污染,④错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