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阶段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范晔认为:“东京(指洛阳)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B.外戚、宦官轮流专权
C.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D.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2.以1913年的指数为100,英国的输华货物在五年后减至51.5,法国减至29.6,德国货完全停止进口,只有美国和日本乘机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与材料现象相关的史实( )
A.欧洲国家尊重中国主权 B.美日加紧侵略摆脱危机
C.中国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民族工业获得空前发展
3.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
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4.1950年我国普通水稻平均亩产282斤,大抵相当于宋朝太湖流域的水稻亩产量。70年代后,我国水稻单位亩产量迅速上升,1998年达到900斤,2021年试验田的水稻平均亩产高达1853斤。水稻亩产量的变化得益于( )
A.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 B.杂交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
C.世界饥饿问题的妥善解决 D.脱贫攻坚战役的历史跨越
5.随着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于985年首先在加奥扎根。然后于10世纪后期在加纳帝国扎根;再由此向东传播到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这说明在古代( )
A.对外贸易深刻影响非洲国家发展 B.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对外政策开放
C.非洲国家大都仰慕阿拉伯的文化 D.非洲经济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6.1155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颁发给洛里斯城市的特许状规定: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这些规定( )
A.授予了市民财产自由权 B.赋予了城市政治独立地位
C.废除了封建主的控制权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7.1811年英国年通过的《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五只讨论政府政策和内阁提出的“公议案”。1835年又把此类工作日增至每周3日。为使议会的工作依照内阁日程表进行,执政党又提议建立议会委员会,淘汰那些被认为无关紧要的“私议案”。每逢议会讨论政府事务的日子,执政党领袖便要求本党议员尽量到会,参加辩论和投票,以助政府议案顺利通过。材料说明( )
A.责任内阁颠覆了英国政党政治的成果
B.议会制君主制维护了国王为主的政治传统
C.内阁成了维系英国最高行政权力的核心
D.民众热情拥护着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情
8.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9.如图是大连市图书馆内收藏的中国近代影像资料——1933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图片,该货币的发行反映了( )
A.中央红军在四川建立了根据地 B.中共探索出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C.四川革命形势得到了较大发展 D.经济建设是党中央的工作中心
10.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拟定宪法草案修正要点请公决案》说,“在总统职权章应规定总统总揽治权,使五种治权之行使,均得由总统率而调节之”。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国民党行宪的实质 B.满足了抗日战争的需要
C.标志着民国进入宪政时期 D.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
11.1950年6月中央政府决定拨款修筑成渝铁路。为了加快筑路速度,在原有军工筑路的基础上,又投入民工2.8万、失业工人1.9万,修筑所需的钢轨、道钉等器材主要委托重庆的公私厂矿加工。据此可知,成渝铁路的修建( )
A.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落后的状况 B.有助于成渝地区经济恢复发展
C.开启了“一五计划”的建设局面 D.使国营经济成分占据主导地位
12.建国初,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的文件,此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1956年,卫生部又颁布《改进卫生财务管理》,明确医院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上缴。这表明当时我国发展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理念是( )
A.日常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优先 B.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
C.开展群众运动,提升健康水平 D.遵循价值规律,压实医院责任
13.2023年3月1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正式启用,其中纳入119种新药,价格平均下降50.64%,药品惠及的治疗领域广泛,特别是将国产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这表明中国政府( )
A.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互助体系 B.注重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C.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 D.建立全民免费医疗制度
14.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指出“昔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耕战植其基,工商扩其用也”。郑观应也坦言,“富出于商”,“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些可用于说明( )
A.早期维新派具有经济民族主义倾向 B.列强的经济侵略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的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维新变法旨在改善中国对外交往的困境
15.1921年4月,李达针对梁启超等发展“实业”的论调发表《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驳斥道:“中国是万国的商场……当着产业万分幼稚的时代又伏在各国政治的经济的重重势力之下的中国,要想发展资本主义和各资本国为经济战争,恐怕要糟到极点了。”李达的评论( )
A.意在说明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 B.有力地抨击了改良主义的改革方案
C.表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D.显示出早期共产主义者理论不成熟
16.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报告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否定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口号 B.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C.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历史遗产 D.从文化遗产中找到了抗战胜利的道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1933—1936年间中国铁矿石的出口及钢铁进口
年份 铁矿石 铁及钢进口
产量 (公吨) 出口量 (公吨) 出口值 (元) 出口量占产量百分比 量 (公吨) 值 (元)
1933 1154641 593175 2397231 51.37 534324 81617088
1934 1178190 857566 3161635 72.79 617093 86072202
1935 1650441 1316045 4809849 79.74 627744 74347369
1936 1839830 1302704 5008661 70.81 646474 92455772
——摘自《中国矿业纪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表格内容的史料价值。
(2)结合上述表格内容,以近代钢铁领域为例说明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境遇。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在宋代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中,以田讼最突出,其中扬州、淮南、福建等地邻里之间、族人之间、主客户之间等土地之争频发。自北宋初年起,官府就不断修订与田产相关的条法。南宋宁宗年间,有吕氏兄弟二人分户而立。弟死无嗣,其兄吕文定向官府讼告堂叔占据其弟田产。经审理,堂叔已实际购得该田产,但吕文定事先不知情。官府根据“凡典卖物业,先问房亲。不买,次问四邻”条法,判田产归吕文定所有。
——摘编自牛杰《宋代民众法律观念研究》等
材料二:中世纪的西欧庄园里,份地受让人须经庄园法庭将土地先“交还”给领主,再经领主“接纳”后才能取得土地。领主与份地受让人的约定条件、交换过程以及相关义务都载入庄园法庭的卷档中。农民拥有的土地不能随意交换和买卖,但领主也不能随意收回。在一个案件中,领主试图剥夺一个农民的某些土地,理由是农民超过了其有权持有的数量。该农民争辩说“此前一直根据习惯法持有几份地产,而无需特许状,也未受罚和受到指控”。庄园法庭审理的最后结果是“将这个问题搁置起来,直到达成更充分的协商”。
——摘编自肖培栋《浅析西欧中世纪农民对土地的合法占有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田讼现象频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土地制度的特点,说明庄园法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诉讼案例体现的不同法律理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摘编自符跃鑫、陈影影等《1985—2010年中国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时空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并作简要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德国社会支出比率、社会保障缴费率及人均国民总收入
年份 社会支出比率(占GDP的百分比) 雇员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占总工资的百分比)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所有缴费 法定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强制的长期照护保险
1960 18.3 12.2 7 4.2 1 2792
1970 20.2 13.25 8.5 4.1 0.65 5945
1980 25.7 16.2 9 5.7 1.5 12808
1990 24.1 17.8 9.35 6.3 2.15 20658
2000 28.8 20.5 9.65 6.75 3.25 0.85 25983
2010 29.8 20.23 9.95 7.9 1.4 0.975 32137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方案》
材料二:2010年,德国有五分之一的公民进入老年阶段,这使得德国进入世界上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的行列。一方面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法定养老保险的潜在缴费者在减少,另一方面人口寿命的增加使养老金领取者的人数在增多、领取期限在延长。对于法定养老保险而言,这意味着缴费者与受益者的比例(制度赡养率)的不断提高,2009年德国100个在职人员(20~65岁)赡养34个退休人员(65岁以上),预计2030年将会是100个在职人员赡养50个退休人员。
——摘编自于秀伟《从“三支柱模式”到“三层次模式”——解析德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围绕“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紧扣材料及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范晔认为东汉时期外戚干政严重,外戚依附于皇权而存在,其权力来源于专制皇权,A项正确。外戚、宦官轮流专权是东汉的政治现象,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根源,排除B项;材料中现象与地方豪强势力强大、自然经济的脆弱性关系不大,排除CD两项。
2.答案:D
解析: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法国、德国卷入战争,因此对华出口量减少,而美国和日本当时尚未卷入一战,因此乘机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与此同时,列强对华侵略的减弱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其短时间内获得空前发展,D项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美国和日本并未陷入危机,B项排除;甲午战争后中国放宽民间设厂规定,C项排除。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可知,商会与地方官厅的行文方式存在等级差异,这反映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专制思想,与白话文使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愚昧观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改良思想,排除C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70年代后,我国水稻单位亩产量迅速上升”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B项正确。水稻产量和食品安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世界饥饿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并未妥善解决,排除C项;脱贫攻坚战役胜利在2021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随着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于985年首先在加奥扎根。然后于10世纪后期在加纳帝国扎根;再由此向东传播到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可知,由于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随之在加奥、加纳、马里、桑海等国扎根,这说明对外贸易深刻影响非洲国家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发展,而不是“强调对外开放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发展,而不是“阿拉伯文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非洲经济文化的影响”,而是强调“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可知材料规定了洛里斯的居民所应享有的权利,包括免税、免徭役、提供财产和人身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等,结合所学可知,特许状是洛里斯市民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取得的结果,而特许状中的这些规定授予了市民财产自由权,A项正确。特许状并未赋予城市政治独立地位,排除B项;特许状并未废除封建主对洛里斯城市的控制权,排除C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在14、15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为使议会的工作依照内阁日程表进行,执政党又提议建立议会委员会,淘汰那些被认为无关紧要的‘私议案’。……执政党领袖便要求本党议员尽量到会,参加辩论和投票,以助政府议案顺利通过。”及所学可知,19世纪以后,英国内阁的权力显露出迅速扩张的趋势,其中内阁首相要求本党议员要帮助政府议案顺利通过,说明内阁逐渐成为了维系英国最高行政和立法机构的核心,C项正确。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党政治的具体体现,并未颠覆英国政党政治的成果,排除A项;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破坏了国王为主的政治传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众热情与重大政治事件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17世纪,欧洲贵族引领服装潮流,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潮流,从“穿着华美、妆容精致”到“简洁而实用”,更能促进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和科技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服饰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变革,排除B项;经济发展是影响流行风尚的主要原因,材料不体现社会变迁,排除D项。故选:C。
9.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1933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川陕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于1933年12月在通江成立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并发行货币。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四川革命形势得到了较大发展,C项正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标志着中共探索出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国共内战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从城市转入农村,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据本题材料“在总统职权章应规定总统总揽治权,使五种治权之行使,均得由总统率而调节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在1935年就在尝试谋划拟定宪法,实行行宪,这加大了总统的权力,极易导致国民党的独裁专制,暴露了国民党行宪的实质,A项正确。当时国民党还在围剿红军,且该规定与应对日本侵华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1948年,国民党才正式打出“行宪”的招牌,进入“宪政”时期,排除C项;国民党的上述举措易形成一党独裁,不利于政党政治的正常发展,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投入民工2.8万、失业工人1.9万,修筑所需的钢轨、道钉等器材主要委托重庆的公私厂矿加工”可知,成渝铁路的修建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企业生产,有助于成渝地区经济恢复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成渝铁路的修建对西南地区交通的影响,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营经济比重,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建国初,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的文件,此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1956年,卫生部又颁布《改进卫生财务管理》,明确医院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上缴”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的发展,政府非常重视医疗卫生工作,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日常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优先的理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医疗卫生的重视,并不是在开展群众运动,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对价值规律的遵循,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其中纳入119种新药,价格平均下降50.64%……特别是将国产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可以看出我国将更多的药品纳入医保,整体药品价格下降幅度明显,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C项正确。通过此举,不断完善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排除A项;“强化全民卫生意识”,表述夸大,排除B项;我国尚未建立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郑观应等人强调发展工商业对国家富强的重要性,提出商战主张,可用于说明早期维新派意识到发展实业对救亡图存的重要作用,具有经济民族主义的倾向,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列强经济侵略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仅郑观应等少数人重视工商业,不能说明实业救国的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维新变法旨在改善中国对外交往的困境与“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等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A
解析:梁启超发展“实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论调遭到以李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李达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与中国国情相悖,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故A项正确。李达抨击的是发展“实业”的资本主义道路,不是改良主义的改革方案,李大钊抨击了改良主义的社会改造方案,B项排除;材料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共识,当时马克思主义主要在知识分子阶层传播,C项错误;材料表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分析中国的国情,这不是不成熟的表现,D项排除。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可知,毛泽东肯定了中国历史,从辩证角度认识中国历史的作用,C项正确。毛泽东认为新文化运动也是有重要帮助的,并未否定,排除A项;1938年中国的主要任务是抗击日寇,当时还未提到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肯定,并未提到抗战胜利道路相关的文化遗产,排除D项。
17.答案:(1)该史料属于档案类史料,真实性强。
价值:可用于研究中国钢铁业出口特点;用于研究中国近代钢铁产业的落后性;可用来说明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落后;反映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外贸易对中国进行剥削;可用于研究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发展状况。
(2)中国铁矿石大量出口,钢铁进口量价值极大,相近吨位的铁矿石出口值和钢铁进口值相差悬殊,中国近代钢铁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是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近代中国(钢铁领域)成为帝国主义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经济贸易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
解析:第(1)题史料价值,根据材料“摘自《中国矿业纪要》”可知,该史料属于档案类史料,是政府的相关数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真实性强。价值:根据材料“铁矿石、铁及钢进口”可知,材料中描述的铁矿石出口所占比重与铁及钢进口的相关数据,可用于研究中国钢铁业出口特点;根据材料中信息,中国的铁及钢需要大量进口,可以用于研究中国近代钢铁产业的落后性;根据材料中信息,我国出口的铁矿石比重逐年增加,出口初级原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落后;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出口值远远少于进口值,需要出口大量原材料来换取工业制成品,这可以用来反映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对外贸易对中国进行剥削;根据材料信息,从总体进出口的商品品种与数量来看,可用于研究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发展状况。
第(2)题境遇,根据材料“1933—1936年,铁及钢进口从81617088至92455772”可知,中国铁矿石大量出口,钢铁进口量价值极大,相近吨位的铁矿石出口值和钢铁进口值相差悬殊,说明中国近代钢铁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是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铁矿石出口占比从51.37到70.81,而进口铁及钢进口从81617088至9245577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钢铁领域)成为帝国主义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经济贸易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
18.答案:(1)原因:土地私有制度进一步发展,土地交易频繁;北民南迁,南方人口增加,人与资源矛盾凸显;商品经济发展,财富观念和权利意识增强;门第观念的淡化。
(2)特点:建立在契约与法律的基础上(注重程序与习惯法);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等级所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土地类型多样。
作用:维护封建领主的权益和庄园秩序;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促进封建化进程。
(3)宋代:渗透宗法观念;西欧:凸显协调精神。
解析:第(1)题原因,据材料“在宋代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中,以田讼最突出,其中扬州、淮南、福建等地邻里之间、族人之间、主客户之间等土地之争频发”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土地私有制度进一步发展,土地交易频繁;据所学可知,宋代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尖锐,北民南迁,南方人口增加,人口与资源矛盾凸显;据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财富观念和权利意识增强;门第观念的淡化等。
第(2)题,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欧庄园里,份地受让人须经庄园法庭将土地先‘交还’给领主,再经领主‘接纳’后才能取得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契约与法律的基础上(注重程序与习惯法);据材料“领主与份地受让人的约定条件、交换过程以及相关义务都载入庄园法庭的卷档中”并结合所学可知,实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等级所有);据材料“农民拥有的土地不能随意交换和买卖,但领主也不能随意收回”可知,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据材料“此前一直根据习惯法持有几份地产,而无需特许状,也未受罚和受到指控”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类型多样。第二小问作用,据所学可从维护封建领主的权益和庄园秩序;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促进封建化进程等角度回答。
第(3)题法律理念,宋代理念:据材料“凡典卖物业,先问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可知,宋代的诉讼案例渗透宗法观念。西欧理念:据材料“将这个问题搁置起来,直到达成更充分的协商”可知,西欧诉讼案例凸显协调精神。
19.答案:示例一信息:改革开放后,沿海城市常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由不足10%增至近20%。
阐释: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地区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城市扩张、社会经济与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沿海城市常住人口总量的大幅增加;城市常住总人口的变动经历了快速增长与平稳增长两个阶段,其中1985—2000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第二阶段为2000—2010年,该阶段常住人口平稳增长;城市常住人口的大幅增加反映了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较大成果。
示例二信息:沿海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且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阐释: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其中1985—2002年为第一阶段,人口密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具体表现为人口密度从1985年的约500人/km2上升至2002年的600人/km2以上,2003年沿海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值出现一个拐点,2003—2010年为第二阶段,是人口密度的波动上升时期,人口密度稳定在650人/km2左右,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城市平均人口的变化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的反映。
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材料标题是1985年至2010年中国沿海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情况,结合材料可以直观找出结论性认识,1985年沿海城市人口占比不到10%,2010年已经占到20%,因此,不妨拟定论题:改革开放后,沿海城市常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由不足10%增至近20%。
其次,结合史实展开论述,题干变化显然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因此要明确1985年至2010年沿海城市人口占比变化主要是改革开放较早从沿海地区开始的,可以阐述如下: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地区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城市扩张、社会经济与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沿海城市常住人口总量的大幅增加;城市常住总人口的变动经历了快速增长与平稳增长两个阶段,其中1985—2000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第二阶段为2000—2010年,该阶段常住人口平稳增长;城市常住人口的大幅增加反映了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较大成果。
可见,政府的政策能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更能影响地区人口的分布,在政府改革开放的决策之下,我国沿海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由不足10%增至近20%。
20.答案:示例:观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论证: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干预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建立和完善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美国经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度繁荣,国家福利制度也因有充裕的财政收入支持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黄金时期;到了七十年代末,受石油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对外贸易缩减,国内陷入滞胀困境,被迫采取紧缩财政政策与赤字政策,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社会福利支出成为国家财政负担,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不得不缴纳高税费来维持国家福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众经济负担。所以,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就会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中德国的社会福利水平及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可拟定论点为福利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阐释可从罗斯福新政建立和完善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高度繁荣,国家福利制度也因有充裕的财政收入支持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黄金时期:七十年代末,受石油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缩减社会福利支出以缓解经济危机等角度分析论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