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练习十九
课题 练习十九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88、89页练习十九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 2.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的广泛引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谁还记得第七单元我们学过的内容。(同学自主回答,老师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 教师:第一节课我们初次接触“规律”,你还记得什么叫做有规律的排列吗? 学生: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 教师:我们接下来学习了等差数列,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等差数列? 学生:后一项是前一项加或减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这样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教师:我们还学习了数组填数问题,谁能说一下解决数组填数问题的方法? 学生:解决数组填数问题要先找出完整数组中几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填数。 教师:最后我们学习了“掉落的珠子”应用题,谁能说一下解题步骤? 学生:解题时,我们应该抓住关键词“规律”,利用“圈一圈”和“找起点”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巩固练习前边学过的知识。(板书:练习十九)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7“练习十九”第3题。 (1)引导学生利用“圈一圈”的方法明确什么为“一组”重复出现。 (2)同桌互相交流发现的规律,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谁能说一下你们发现的规律。 学生:第(1)小题的规律是 、、, 、、,重复出现的;第(2)小题的规律是爱、科、学,爱、科、学,重复出现的。 (3)学生独立解题,教师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87“练习十九”第5题。 (1)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 教师:同学们,什么叫做等差数列。 学生:后一项是前一项加或减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这样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教师:因此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就是找到前后两个数的差。 (2)学生独立解题,同桌之间交流解题过程。 (3)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评价。 3.课件出示教科书P88“练习十九”第6题。 (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数组的规律。 教师:谁能说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学生:我发现圆圈外边的三个数加起来等于里边的数。第一个圆圈里边的数是2+3+5=10,第二个圆圈的数是9+5+1=15,第三个圆圈里边的数是8+7+3=18。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鼓励学生总结此类题目的做题步骤。 4.课件出示教科书P88“练习十九”第7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寻规律。 教师:这道题我们要找寻算式中的规律。(指名回答) 学生:我发现加法算式里的加数都是一样的,减法算式里边的减速也是一样的。而且加法和减法算式之间是有关联的。 (2)学生独立解题。 (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鼓励学生。 5.课件出示教科书P88“练习十九”第8题。 (1)先观察一下数轴,借助数轴感受两个数之间的变化规律。 (2)独立在课本上解题,教师集体订正。 6.课件出示教科书P88“练习十九”第10题。 (1)学生独立整体观察三个小题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师:哪位同学分享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学生:这三组数都是等差数列,第(1)题的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少5;第(2)题的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多11,而且都是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同的两位数;第(2)题的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少10。 (2)学生独立解题,验证。 (3)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评价。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P88“练习十九”第9、11题。 复习旧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强化解题步骤。 强化等差数列的含义。 既巩固了本单元的知识,又巩固了计算的知识。同时也为乘、除法的学习做铺垫。 数列规律的变式练习。
板书 设计 练习十九 3、(1) 、、 (2)爱、科、学 4.后一项是前一项加或减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 6.(1)2+3+5=10 (2)9+5+1=15 (3)8+7+3=18
教后 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通过本练习课,让学生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现规律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整理问题,交流讨论,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