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内容主旨】
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在其短暂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创举,尤其以开通大运河和创立科举制为代表,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隋朝建立与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灭亡等相关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隋朝骤亡的原因;通过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初步掌握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识读东汉至隋朝政权更迭示意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等历史地图和相关文献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认识隋朝完成统一的意义,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对比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通过分析典型材料,增强思辨意识,认识到历史解释的复杂性。
感悟隋朝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和王朝兴衰的规律;认识到国家与社会治理必须以民为本,与时俱进,方能长治久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
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启示
【教学过程】
环节1:教师出示东汉至隋朝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带领学生回顾从东汉至隋朝之前中国社会政权的变迁。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环节2:教师出示课文第一目“隋的统一”相关内容节选,讲述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的历程,提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隋的统一对社会发展有何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史论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过程及意义。
环节3:以设问“隋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为过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对隋朝统治者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形成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提取与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于隋朝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形成基本认识,为之后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环节4:出示《隋朝三省六部制》框架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隋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师继续提出设问“当时的官员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呢?”,引出“隋朝在人才选拔上创设科举制”的内容,并出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科举制度与历代选官制度的不同点及其进步意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科举制创立的初步意义,进而认识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环节5: 以含嘉仓为例,为学生展示隋朝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探寻隋朝兴盛的原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隋朝发展经济的成就,隋朝虽然国祚短,但创造的财富和成就惊人。
环节6:出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引导学生解读其中蕴含的历史地理信息。结合史料探究大运河开通的原因,通过诗歌中对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形成对于“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的认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对大运河的开通的影响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7:通过故事两首,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设计意图:运用对古诗中对于大运河的不同评价,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突出本节课重点。
环节8:教师以开通大运河的消极影响为过渡,引出隋朝灭亡的史实,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学生通过了解隋炀帝残暴统治的表现及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到国家与社会治理必须以民为本,与时俱进,方能长治久安。
设计意图:点明主旨,攻破难点,基于历史史实的感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环节9: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史实,了解隋朝的兴衰历程。
设计意图:借助结构式板书将本节课所学历史史实加以串联,建立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结构板书】
【教学策略】
在通过两首古诗认识大运河开通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这一环节时,若学生对于古诗内容独立解读存在困难,教师可简单解释两首诗的基本意思,引导学生分辨两首古诗中对于大运河的开通所持的不同态度,并且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学生难以通过古诗内容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形成全面的认识,教师补充材料《隋炀帝在位期间执政措施简表》,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运河的修建以及隋炀帝统治时期营建的系列重大工程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由此认识到大运河开通存在的的消极影响,突破本节课重点。
【作业设计】
思考题: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褒贬不一,请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内容,从“动机与后果”“主观与客观”的视角谈谈隋炀帝的“功”与“过”。
【资料附录】
材料一: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二册第7页
材料二: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一册第42页
材料三:
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朝民谣
材料四: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增《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五: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锅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李密传》
材料六: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二册
材料七:《隋炀帝在位时期执政措施简表》
时间 措施 备注
605-606年 建成东都洛阳 每月用工约200万人
605-610年 开凿大运河 先后征夫约300万人
607-608年 东修长城 先后征夫约120万人
608-609年 亲征攻灭吐谷浑,重启丝绸之路 隋军“冻死过半”
612-614年 三次亲征高丽 三次出兵共计约300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