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有色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亡簋》铭文大意:武王来到管地,率领诸侯登太室山祭祀皇天上帝。后下山,在宗庙遍祭先王。文王德高闻于天帝,武王继承其大业,推翻商王朝,终止了商王祭天的权利。武王还举行了祭社大礼。天亡因护卫有功被赏赐爵橐礼器,(天亡)造簋铭文以颂扬王的休美。这反映了西周( )
A.宗族因素影响政权稳定 B.政权宗教色彩愈加浓厚
C.王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2. 西汉时,年满七十岁持有“鸠杖”者,享有种种特权,如规定鸠杖持有者享有六百石官员的政治待遇。汉代诸帝都不时颁布赐“高年”者帛、米、酒、肉等的诏令,还有免除年长者家人赋役等措施。这反映了汉代( )
A. 户籍管理制度较严密 B. 贯彻以孝治国的理念
C.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备 D. 社会救济由政府主导
3.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呈扇形分布,东北至涿郡,东南至余杭,西通关中。同时炀帝对洛阳城内的自然水系和漕运进行了修整,使之成为河北、江淮、关中这三个最发达地区的集结点,“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据此可推知,隋朝大运河的修建( )
A. 反映了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B. 促进了运河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C. 推动了沿岸市镇的兴起发展 D. 打破了以陆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格局
4. 据文献记载,“胡人”在唐朝从事的职业包括:官员、使者、质子、仆从、商贾、僧侣、牵夫、车夫、伎乐、工匠、译语、猎师、马球手等。这些记载在出土的墓葬石雕、壁画、绘画等文物中都有反映。据此可知唐朝( )
A. 社会分工日益细密 B. 阶层流动逐渐加剧
C. 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D. 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5.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 )
时期 太祖朝 真宗朝
曲宴记载 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 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 “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
A.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 B.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6.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时期清廷把割地赔款看作是一种对外夷的犒赏性行动。鸦片战争对清廷主持的宗藩体系没有丝毫影响,清廷仍然是东亚国际体系的主持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 )
A.瓦解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观念 B.用条约体系取代了宗藩体系
C.未能改变统治者的封闭与愚昧 D.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7. 1875年,近代洋务思想家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所谓其本未遑而姑务其末者”。该思想( )
A. 基于对甲午战败的反思 B. 突破了“中体西用”的羁绊
C. 开启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D. 旨在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8.《新青年》杂志的文章涉及到了众多的社会话题,包括“孔教、欧战、白话文、世界语、注音字母、女子贞操、偶像破坏、家族制度、青年问题、人口问题、劳动问题、工读互助团、易卜生主义、罗素哲学、俄罗斯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宣传与社会主义讨论”等,由此可知 ( )
A.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共和制度得到巩固
C.传统文化地位被彻底动摇 D.国人迫切探索救亡新路
9.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经无记名秘密投票方式从39名候选人中选出18名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占7名,共产党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以党外人士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 )
A. 旨在保持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B. 体现出边区政府的工农基础
C. 改变了抗日根据地的防御态势 D. 贯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10. 如表所示为1988-199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及内容。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时( )
时间 法律法规文件 改革内容
1988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 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2年 《国务院批转经贸部、国务院生产办关于赋予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有关意见通知》 赋予大中型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
199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修订) 以国际通用的《协调制度》为基础编制税则目录;自主降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拉开 B. 改革开放决策正在深入推进
C. 中国在为加入世贸组织进行准备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1. 古埃及君主自称“太阳之子”,君主作为太阳神之子统治世间万物,太阳永无止境东升西落象征着王权永恒。这反映了古代埃及( )
A. 自然环境决定统治模式 B. 社会生活深受宗教影响
C. 君主权力受到神权制约 D. 利用神权强化世俗统治
12. 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英国“盾牌钱”政策的出台( )
A. 表明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B. 推动了工商业城市兴起
C. 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 加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源于英国的现代体育运动已传播至整个帝国范围内,并进一步扩散到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板球、足球等英式运动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体育项目和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工业社会推动休闲方式的变革 B.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立
C.传统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演变 D.现代体育的理性化与规范化
14. 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重工业固定投资增长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苏联( )
重工业的固定投资(百万卢布) 增长率(之前年份的百分比) 重工业的投资(占社会化部门的总的固定投资的比例)
1928年 1444 — 35.4
1929年 2127 47 36.1
1930年 3425 61 35.0
1931年 6513 90 41.5
1932年 9080 39 45.2
A.国民经济比例已经严重失调 B.新经济政策作用日益显著
C.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国家工业化战略迅速推进
15.2021年,高盛、瑞银、渣打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内的22家大型国际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数字人民币。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专门分析此事,并报告“美国正在面临国际经济中的斯普特尼克(俄语:人造卫星)”。这反映出( )
A.人民币优势地位 B.政治多极化格局
C.区域集团化趋势 D.冷战思维仍存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14分)【中国古代移民】
材料一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积数年之功,攻破岭南。这些遣戍的秦兵,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到秦二世时,又应南海尉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之请,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秦始皇在岭南并入帝国版图的同一年,即“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即岭南)……以适遣戍”。这批遣戍的人数大约为50万。汉朝的典章制度多袭秦制,一些在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斗中的失败者,也往往被发配到岭南。
——摘编自段塔丽《秦汉王朝开发岭南述论》
材料二 明代祝允明记载,“(广东)惠州壤邻汀赣,奸民实繁”,指的是流民众多。嘉靖年间,永安县(今紫金县)山谷中多良田,流民杂居,迁入者多自江西、福建来,也有从潮、惠诸县迁来的。和平县建县时,有自福建来者,操客家音;也有自江西来者,操水源音;由此构成和平县的两大方言。万历年间,博罗县有来自本省的客家人迁入,也有来自闽漳的移民。粤北地区的外地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江西,福建的来自客家人居住之汀州,江西的则是来自毗邻粤北的赣南。以闽汀客家人为主的移民自宋末元初大量迁入以后,形成了广东梅县一带最早的客家人居住区;明代闽汀人和赣南人继续迁入梅县,赣南人遂融入客家人之中。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岭南移民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相比,明代岭南移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0分)
17.(15分)【中国近代条约】
条约内容 清政府态度 英国态度
割香港岛 琦善:“弹丸之地”; 耆英:“荒岛”“孤峙海中”“贫穷”; 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给英国 巴麦尊:“插人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 “良港”
赔款2100万银元 琦善:“烟土本系违禁之物……断无赔偿之理……必能使贵统帅有以登复贵国王。” 道光朱批:“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 赔款是“为恢复和平状态最绝对必不可少的”;赔款含“被焚鸦片赔偿费、远征军军费、英商债务”
协定关税 “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内。”
领事裁判 “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英人在中所涉诉讼案件,“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1)依据《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分析清政府与英国对同样条款的态度有何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7分)
(2)这些条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8分)
18. (14分)【西方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6分)
19. (12分)【中国近代文化转型】
材料 著名学者耿云志先生指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是由基本封闭的孔子与儒学为一尊的封建文化转变为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与民主自由法治相结合的近代文化。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开放文化观念、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加速了向近代文化的转型,其后半个世纪在徘徊中进步。这百余年的经历,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性的飞跃。在认识中国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学习与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人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充满信心。
——摘编自裘士京、薛来《中西文化差异与观念变化——近代文化转型中的进步》
结合材料,选取中国近现代史整体或某一时期对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C A C B D D B D C A D D
二、非选择题
16. (1)特点:政府主导;移民来源形式多样;移民来源地域广泛。(答出两点即可)(4分)
(2)变化:自周边地区移民增多;民众主动迁徙。(2分)
影响: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交流交融;缓解了周边地区的人口压力;(答出两点即可)加剧了岭南地区人地矛盾;造成岭南地区过度开发。(答出一点即可)(8分)
17.(1)差异:清朝是静止、保守的,无主权观念,(3分)英国是发展、变化的;具有侵略性(2分)说明:清朝重礼,英国重利。(2分)
(认识清政府主权意识和近代国家法律意识的淡薄,放弃本应全力维护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却竭力保全“天朝”的颜面和臆想的尊严。)
(2)危害:国家主权(条款本身):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和贸易主权、司法主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分)社会性质:使中国从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分)
经济结构: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加速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分)
外交:“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冲击,闭关锁国的政策破产,中国被迫开放;(1分)
近代条约体系形成,理藩外交和朝贡贸易体制被打破。(1分)
18. 历史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和剥削,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北美人民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利益;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使北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有所增强;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需要法律武器的支援。(8分)
特点:政府支配立法;立法形式灵活;立法过程体现民主性;立法呈现较大的务实性(答出其中3点即可) (6分)
19. 示例:看法: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阐述: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推动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