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亚洲第1节《位置与范围》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亚洲第1节《位置与范围》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5 13: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亚洲》
第一节《位置与范围》教学设计
课题 亚洲的位置与范围 单元 第1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这一节主要从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入手,使学生学会总结某一大洲的位置特点,应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来分析归纳。了解亚洲由于南北跨度大,导致气温差异大;由于东西跨度大,导致降水差异大,所以生活在亚洲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022新课标要求 1.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亚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本大洲所处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2.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人口和经济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等),并加以描述。了解亚洲的范围、面积和6个地区。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初步掌握分析某一个地理区域位置特征的基本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描述地理位置时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热爱地理学习;(2)通过观察不同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帮助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一学期地理,已初步掌握了有关经纬网知识、大洲大洋分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本节课的教堂设计基于学生的亲身感受,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总结归纳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框架,学会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重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难点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某一地理区域位置特征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教师】 同学们,为何很多西方人认为东亚和东南亚才是亚洲?[学生] ……【教师】 一是由于亚洲面积太大。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总面积达到了4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9.4%,范围非常辽阔。二是由于人种不同。亚洲这个词来源于腓尼基人,全名为亚细亚州,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在很多西方人看来,亚洲指的就是东方,亚洲人指的就是东方的黄种人。【教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察三组图片:①中国风光、②东南亚风光、③亚洲的人种,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 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和人种不一样。【教师】 原因是什么呢?(影响因素)【学生】 地理位置不同 气候不同 肤色不一样 ……【教师】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板书) 小组同桌讨论推荐代表回答小组同桌讨论推荐代表回答 为后面学习亚洲的位置与范围作铺垫为后面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作铺垫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教师】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经纬网知识、大洲和大洋、气候和人种等方面的知识,下面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要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描述呢?【学生】 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教师】 回答很好,下面请对照课本图6.1来分组探讨亚洲的地理位置,第1组同学寻找亚洲的半球位置,第2组寻找海陆位置,第3组寻找经纬度位置,第4组寻找结合图6.2寻找亚洲与相邻大洲的地理分界线。【学生】 ……1组半球位置2组海陆位置3组经纬度位置4组相对位置及大洲分界线【教师】 经过刚才热烈讨论,踊跃回答,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和方法了,那么,我们还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呢?【学生】 能!【教师】 好,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看看课本第3页活动题,先同桌讨论,再与前后同学交流看法,看看谁能正确说出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学生] (小组合作探讨)(3分钟后)【教师】 好了,时间到。现在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同学拭目以待。【学生】 1. 北美洲半球位置:北半球、西半球北美洲经纬度位置:北美洲北达81°N,南达10°S,经度位置在170°W—20°W之间。北美洲海陆位置: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南美洲和亚洲相邻。【教师】 太棒了,最后请同学们看课本第5页活动题的表格,把表格写完整。(面积一栏在第4页查找)【承转】:与北美洲相比,亚洲的面积几乎是北美洲的两倍。由于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并显示如下的思考问题: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学生】……(略)【教师】 (点评)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这一地区还有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教师】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亚洲各区的居民生活各具差异,猜一猜这些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亚洲哪个地区?【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学生】……(略)【教师】 (点评)①西亚的贝都因人穿长袍、住帐篷,可以防晒防风沙;②北亚地区的居民生活可以就地取材;③恒河三角洲水网密布,适合渔猎;④加里曼丹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湿热,长屋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利于通风。 小组同桌讨论推荐代表回答小组同桌讨论推荐代表回答 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学习方法的迁移与运用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第2节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打下基础,并通过分析环境差异,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问题探究──用学习大洲获得的分析一个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学为所用的教学新思想。
课堂练习 结合课文第3页完成“活动”——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结合课文第5页完成“活动”——比较北美洲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差异;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随堂练习。 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认识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地区由于自然特征的差异,而导致居民的生活也存在着差异,这充分体现出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板书 雄踞东方的亚洲——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亚洲的地理分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地理空间概念形象化,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采用同步教学法,边演示边讲解,教师讲解轻松,学生一目了然。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地图和资料来分析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在引导、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逐渐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对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描述还不够熟练,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举一反三,注意培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