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水富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2五上·水富期末)用七巧板能拼出不一样的图形,这是用到了大脑的( )功能。
A.推理 B.识别 C.创造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用七巧板拼出不一样的图形,这一活动表现大脑具有创造的功能。选项C正确。
2.(2022五上·水富期末)下列选项中,( )不是光源。
A.点燃的蜡烛 B.月亮 C.太阳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都是天然光源;烛焰、电灯等都是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3.(2022五上·水富期末)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其原理就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4.(2022五上·水富月考)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体重的( ),却消耗着身体20%的能量和25%的氧气。
A.1.5% B.2.5% C.3.5%
【答案】B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人体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是大脑。具体内容如下:人体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是大脑。尽管大脑只占据人体总体重的2.5%,但大脑却消耗了约20%的能量和25%的氧气。大脑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脑负责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和认知功能。无论是思考、学习、记忆、感知、运动还是维持身体平衡,都需要大脑消耗大量的能量。故选B。
5.(2022五上·水富期末)睡眠对大脑的休息很重要,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 )的睡眠时间。
A.8小时 B.9小时 C.10小时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教育部明文规定,每日睡眠时间: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所以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是10小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那么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听课效率也会降低,要保证睡眠时间。
6.(2022五上·水富月考)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大脑的是( )。
A.躺着不动 B.心情郁闷 C.早睡早起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补充全面、合理的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反应灵敏、动作准确;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睡眠可以让大脑更好地休息每天应保证8~10小时睡眠,都可以让脑更健康。所以题目中躺着不动、心情郁闷不利于保护大脑;早睡早起有利于保护大脑。故选C。
7.(2022五上·水富期末)如果一名运动员在听到枪响后的( )起跑,说明他的反应速度极快。
A.0.11秒 B.0.2秒 C.0.3秒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反应时间通常在0.1~0.2秒,如果一名运动员在听到枪响后的0.11秒起跑,说明他的反应速度极快。没有从事专门训练的人的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之间。因此运动员可以通过不断训练缩短起跑时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达到不在起跑线处浪费时间。
8.(2022五上·水富期末)多姿多彩的雪花虽说形状各异,却有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是( )
A.四角形 B.五角形 C.六角形
【答案】C
【知识点】晶体
【解析】【分析】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角形。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角形,花样之所以繁多,是因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
9.(2022五上·水富期末)物体的( ),反射光线的效果越好。
A.颜色越深 B.表面越粗糙 C.表面越光滑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的反射效果越好。镜面的发光效果较好。 选项C正确。
10.(2022五上·水富期末)二十四节气之白露是每年的( )
A.8月23日或24日 B.9月7日或8日 C.10月23日或24日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气候
【解析】【分析】 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有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是每年9月7日或者8日。
11.(2022五上·水富期末)我们选择保温材料时,一般要选择( )的材料。
A.导热性能差 B.导热性能好 C.以上两样都行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具有的导热性不同,根据物体的导热性,我们将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制作保温材料时,我们要选择导热性不好的材料。
12.(2022五上·水富期末)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A.10℃以上 B.0℃以上 C.0℃以下
【答案】C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它是水的固态形式。
13.(2022五上·水富期末)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A.蒸发 B.受热 C.遇冷
【答案】C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自然界的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等三态变化。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14.(2022五上·水富期末)云雾弥漫的情景通常出现的时间是在( )。
A.早晨 B.中午 C.夜晚
【答案】A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雾的形成,一般在一天中的早晨能看到雾,早晨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
15.(2022五上·水富期末)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岩浆岩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等。
16.(2022五上·水富期末)下列传热方式中不属于热辐射的是( )。
A.太阳 B.篝火 C.电烙铁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用“小太阳”取暖、篝火取暖、微波炉加热食物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的;电烙铁是利用了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的。
17.(2022五上·水富期末)我们都知道在晴朗无风的天气用喷雾器能制造彩虹,用喷雾器制造彩虹时必须( )向天空中喷水。
A.侧对太阳 B.背对太阳 C.面对太阳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形成彩虹的条件有:阳光和小水滴。彩虹形成的原因: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根据对彩虹的认识,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到彩虹。
18.(2022五上·水富期末)课间,同学们比赛玩“翻转打手”游戏时,小明被打的次数最少,说明小明的反应速度( )。
A.最快 B.最慢 C.不快不慢
【答案】A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人体反应的快慢取决于视觉、神经的传导和手臂的运动等因素,玩“翻转打手”游戏时,被打次数越少,躲开的次数越多,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19.(2022五上·水富期末)下列现象或原理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是( )
A.杯弓蛇影 B.凿壁偷光 C.潜望镜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凿壁借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选项B正确。
20.(2022五上·水富期末)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三个圈层,其中( )是岩浆的发源地。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科学家们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
二、实验探究题。(共32分)
21.(2022五上·水富月考)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实验材料:水循环模型、自来水、小草、双层罩子、冰块、营养土和蛭石等
实验步骤:
(1) 水循环模型。
(2)在“小池”内 四周种上
(3)盖好 ,放上 。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
(4)实验说明:注水是为了形成;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
罩下方凝成 ,形成
(5)实验结论:注入小池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 ,水蒸气飘散在透明的罩子中,遇到冰块 成小水滴。小水滴 ,变成雨水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的水又蒸发成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水循环。
【答案】(1)组装好
(2)注入水;小草
(3)罩子;冰块
(4)小水珠;雨
(5)水蒸气;凝结;越积越多;水蒸气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探索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活动材料:水循环模型自来水、小草、双层罩子、冰块、营养土和石等等。
活动方法:先组装好水循环模型。 然后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最后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罩子内有水珠形成,小池内壁也有小水珠。
实验结论:注入小池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飘散在透明的罩子中,遇到冰块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越积越多,变成雨水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的水又蒸发成水蒸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水循环。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22.(2022五上·水富期末)体验人的本能反应。
所需的材料:棉球、护目镜。
实验步骤:
(1)两人一组,相距 左右, 站立。
(2)一人出其不意地向对方面部投 ,一次投一个,一共投10次,记下对方眨眼的 。
(3) 角色, 游戏。
(4)实验结论:在面对突如其来地飞向眼睛的物体时,人会不由自主地 ,做出 动作。人的意志很难 此反应,因为这是人的 。
【答案】(1)1米;相对
(2)棉球;次数
(3)交换;继续
(4)眨眼;躲避;做出;自我保护意识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在不受大脑控制下做出的非常迅速的反应是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人受到刺激之后会立刻产生反应,不会经大脑恩考,这就属于本能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1)两人一组,相距1米左右,相对站立。
(2)一人出其不意地向对方面部投棉球,一次投一个,一共投10次,记下对方眨眼的次数。
(3)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4)受到刺激之后会立刻产生反应,不会经大脑思考,这就属于本能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当甲同学将纸团投向乙同学面部时,乙同学即使戴了护目镜,也会眨眼,这是一种快速的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23.(2022五上·水富月考)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
实验材料:托盘、小石头、玉米碎粒、玉米粉、吸管、护目镜等等。
实验步骤:
(1)在托盘里放几块 。
(2)铺上 厘米厚的 和玉米粉。
(3)用 轻吹玉米碎粒和 。
(4)观察 的情况。
(5)实验现象:
当我们用吸管轻轻地吹托盘里的物品的时候,首先被吹走的是 然后力气大一点,被吹走的就是 最后剩下来的是 。
(6)实验结论:风具有 作用。地表地形不同、疏松颗粒轻重不同.颗粒被搬运的距离、堆积效果也不同。
【答案】(1)小石头
(2)1-2;玉米碎粒
(3)吸管;玉米粉
(4)托盘里
(5)玉米粉;玉米碎粒;小石头
(6)搬运和堆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风也具有搬运和堆积的作用。
在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实验中,实验材料:托盘、小石头、玉米碎粒、玉米粉、吸管、护目镜等等。
实验步骤:(1)在托盘里放几块小石头;(2) 铺上 1~2 厘米厚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3)用吸管轻吹玉米碎粒和玉米粉;(4)观察托盘里的情况。
实验现象:由于玉米粉比较轻,玉米碎粒较重,小石头最重,所以当我们用吸管轻轻的吹托盘里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小石头的时候,首先被吹走的是玉米粉,然后力气大一点,被吹走的就是玉米碎粒,最后剩下来的是小石头。
实验结论:风具有搬运和堆积作用,可以搬运沙子和小石头。地表地形不同、疏松颗粒轻重不同,颗粒被搬运的距离、堆积效果也不同。
三、综合应用题。(共28分)
24.(2022五上·水富期末)萌萌在叔叔家看到一幅电烙铁画,觉得很神奇,想知道电烙铁作画的原理。请你详细告诉她。
【答案】电能转化为热能使金属软化,实现作画。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烙铁原理是一种用于焊接金属的电子设备,它可以将电流转换成热能,从而使金属变软,从而实现焊接。电烙铁画就是用此原理制作的。
25.(2022五上·水富月考)按要求把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到对应的横线上归类。
①雷电 ②月亮 ③点燃的火把 ④激光 ⑤太阳 ⑥开启的电灯 ⑦镜面
⑧发光水母
(1)不是光源的物体有:
(2)是自然光源的物体有:
(3)是人造光源的物体有:
【答案】(1)②⑦
(2)①⑤⑧
(3)③④⑥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电灯这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成为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点燃的火把、激光、开启的电灯都属于人造光源,雷电、太阳、发光水母属于自然光源,月亮、镜面不是光源。
26.(2022五上·水富月考)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采取正确逃生措施的最佳时机。面对突如而来的地震,我们该如何在最佳时机避震逃生。
【答案】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在行驶的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在行驶的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27.(2022五上·水富月考)寒冷的冬天,我们盖上一床蓬松的棉被睡觉,会觉得特别暖和,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蓬松的棉花中保存了大量的空气,而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人体内的温度不容易扩散到空气中。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人体都是在不断生成热量的,如果生成的热量扩散的太快,就会觉得很冷;如果控制扩散的速度,自然就会觉得暖和了。蓬松的棉花中保存了大量的空气,而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人体内的温度不容易扩散到空气中。
1 / 1云南省昭通水富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2五上·水富期末)用七巧板能拼出不一样的图形,这是用到了大脑的( )功能。
A.推理 B.识别 C.创造
2.(2022五上·水富期末)下列选项中,( )不是光源。
A.点燃的蜡烛 B.月亮 C.太阳
3.(2022五上·水富期末)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其原理就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4.(2022五上·水富月考)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体重的( ),却消耗着身体20%的能量和25%的氧气。
A.1.5% B.2.5% C.3.5%
5.(2022五上·水富期末)睡眠对大脑的休息很重要,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 )的睡眠时间。
A.8小时 B.9小时 C.10小时
6.(2022五上·水富月考)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大脑的是( )。
A.躺着不动 B.心情郁闷 C.早睡早起
7.(2022五上·水富期末)如果一名运动员在听到枪响后的( )起跑,说明他的反应速度极快。
A.0.11秒 B.0.2秒 C.0.3秒
8.(2022五上·水富期末)多姿多彩的雪花虽说形状各异,却有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是( )
A.四角形 B.五角形 C.六角形
9.(2022五上·水富期末)物体的( ),反射光线的效果越好。
A.颜色越深 B.表面越粗糙 C.表面越光滑
10.(2022五上·水富期末)二十四节气之白露是每年的( )
A.8月23日或24日 B.9月7日或8日 C.10月23日或24日
11.(2022五上·水富期末)我们选择保温材料时,一般要选择( )的材料。
A.导热性能差 B.导热性能好 C.以上两样都行
12.(2022五上·水富期末)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A.10℃以上 B.0℃以上 C.0℃以下
13.(2022五上·水富期末)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A.蒸发 B.受热 C.遇冷
14.(2022五上·水富期末)云雾弥漫的情景通常出现的时间是在( )。
A.早晨 B.中午 C.夜晚
15.(2022五上·水富期末)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岩浆岩
16.(2022五上·水富期末)下列传热方式中不属于热辐射的是( )。
A.太阳 B.篝火 C.电烙铁
17.(2022五上·水富期末)我们都知道在晴朗无风的天气用喷雾器能制造彩虹,用喷雾器制造彩虹时必须( )向天空中喷水。
A.侧对太阳 B.背对太阳 C.面对太阳
18.(2022五上·水富期末)课间,同学们比赛玩“翻转打手”游戏时,小明被打的次数最少,说明小明的反应速度( )。
A.最快 B.最慢 C.不快不慢
19.(2022五上·水富期末)下列现象或原理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是( )
A.杯弓蛇影 B.凿壁偷光 C.潜望镜
20.(2022五上·水富期末)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三个圈层,其中( )是岩浆的发源地。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二、实验探究题。(共32分)
21.(2022五上·水富月考)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实验材料:水循环模型、自来水、小草、双层罩子、冰块、营养土和蛭石等
实验步骤:
(1) 水循环模型。
(2)在“小池”内 四周种上
(3)盖好 ,放上 。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
(4)实验说明:注水是为了形成;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
罩下方凝成 ,形成
(5)实验结论:注入小池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 ,水蒸气飘散在透明的罩子中,遇到冰块 成小水滴。小水滴 ,变成雨水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的水又蒸发成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水循环。
22.(2022五上·水富期末)体验人的本能反应。
所需的材料:棉球、护目镜。
实验步骤:
(1)两人一组,相距 左右, 站立。
(2)一人出其不意地向对方面部投 ,一次投一个,一共投10次,记下对方眨眼的 。
(3) 角色, 游戏。
(4)实验结论:在面对突如其来地飞向眼睛的物体时,人会不由自主地 ,做出 动作。人的意志很难 此反应,因为这是人的 。
23.(2022五上·水富月考)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
实验材料:托盘、小石头、玉米碎粒、玉米粉、吸管、护目镜等等。
实验步骤:
(1)在托盘里放几块 。
(2)铺上 厘米厚的 和玉米粉。
(3)用 轻吹玉米碎粒和 。
(4)观察 的情况。
(5)实验现象:
当我们用吸管轻轻地吹托盘里的物品的时候,首先被吹走的是 然后力气大一点,被吹走的就是 最后剩下来的是 。
(6)实验结论:风具有 作用。地表地形不同、疏松颗粒轻重不同.颗粒被搬运的距离、堆积效果也不同。
三、综合应用题。(共28分)
24.(2022五上·水富期末)萌萌在叔叔家看到一幅电烙铁画,觉得很神奇,想知道电烙铁作画的原理。请你详细告诉她。
25.(2022五上·水富月考)按要求把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到对应的横线上归类。
①雷电 ②月亮 ③点燃的火把 ④激光 ⑤太阳 ⑥开启的电灯 ⑦镜面
⑧发光水母
(1)不是光源的物体有:
(2)是自然光源的物体有:
(3)是人造光源的物体有:
26.(2022五上·水富月考)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采取正确逃生措施的最佳时机。面对突如而来的地震,我们该如何在最佳时机避震逃生。
27.(2022五上·水富月考)寒冷的冬天,我们盖上一床蓬松的棉被睡觉,会觉得特别暖和,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用七巧板拼出不一样的图形,这一活动表现大脑具有创造的功能。选项C正确。
2.【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都是天然光源;烛焰、电灯等都是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4.【答案】B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人体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是大脑。具体内容如下:人体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是大脑。尽管大脑只占据人体总体重的2.5%,但大脑却消耗了约20%的能量和25%的氧气。大脑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脑负责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和认知功能。无论是思考、学习、记忆、感知、运动还是维持身体平衡,都需要大脑消耗大量的能量。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教育部明文规定,每日睡眠时间: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所以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是10小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那么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听课效率也会降低,要保证睡眠时间。
6.【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补充全面、合理的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反应灵敏、动作准确;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睡眠可以让大脑更好地休息每天应保证8~10小时睡眠,都可以让脑更健康。所以题目中躺着不动、心情郁闷不利于保护大脑;早睡早起有利于保护大脑。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反应时间通常在0.1~0.2秒,如果一名运动员在听到枪响后的0.11秒起跑,说明他的反应速度极快。没有从事专门训练的人的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之间。因此运动员可以通过不断训练缩短起跑时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达到不在起跑线处浪费时间。
8.【答案】C
【知识点】晶体
【解析】【分析】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角形。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角形,花样之所以繁多,是因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
9.【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的反射效果越好。镜面的发光效果较好。 选项C正确。
10.【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气候
【解析】【分析】 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有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是每年9月7日或者8日。
11.【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具有的导热性不同,根据物体的导热性,我们将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制作保温材料时,我们要选择导热性不好的材料。
12.【答案】C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它是水的固态形式。
13.【答案】C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自然界的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等三态变化。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14.【答案】A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雾的形成,一般在一天中的早晨能看到雾,早晨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
15.【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等。
16.【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用“小太阳”取暖、篝火取暖、微波炉加热食物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的;电烙铁是利用了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的。
17.【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形成彩虹的条件有:阳光和小水滴。彩虹形成的原因: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根据对彩虹的认识,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到彩虹。
18.【答案】A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人体反应的快慢取决于视觉、神经的传导和手臂的运动等因素,玩“翻转打手”游戏时,被打次数越少,躲开的次数越多,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19.【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凿壁借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选项B正确。
2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科学家们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
21.【答案】(1)组装好
(2)注入水;小草
(3)罩子;冰块
(4)小水珠;雨
(5)水蒸气;凝结;越积越多;水蒸气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探索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活动材料:水循环模型自来水、小草、双层罩子、冰块、营养土和石等等。
活动方法:先组装好水循环模型。 然后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最后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罩子内有水珠形成,小池内壁也有小水珠。
实验结论:注入小池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飘散在透明的罩子中,遇到冰块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越积越多,变成雨水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的水又蒸发成水蒸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水循环。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22.【答案】(1)1米;相对
(2)棉球;次数
(3)交换;继续
(4)眨眼;躲避;做出;自我保护意识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在不受大脑控制下做出的非常迅速的反应是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人受到刺激之后会立刻产生反应,不会经大脑恩考,这就属于本能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1)两人一组,相距1米左右,相对站立。
(2)一人出其不意地向对方面部投棉球,一次投一个,一共投10次,记下对方眨眼的次数。
(3)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4)受到刺激之后会立刻产生反应,不会经大脑思考,这就属于本能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当甲同学将纸团投向乙同学面部时,乙同学即使戴了护目镜,也会眨眼,这是一种快速的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23.【答案】(1)小石头
(2)1-2;玉米碎粒
(3)吸管;玉米粉
(4)托盘里
(5)玉米粉;玉米碎粒;小石头
(6)搬运和堆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风也具有搬运和堆积的作用。
在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实验中,实验材料:托盘、小石头、玉米碎粒、玉米粉、吸管、护目镜等等。
实验步骤:(1)在托盘里放几块小石头;(2) 铺上 1~2 厘米厚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3)用吸管轻吹玉米碎粒和玉米粉;(4)观察托盘里的情况。
实验现象:由于玉米粉比较轻,玉米碎粒较重,小石头最重,所以当我们用吸管轻轻的吹托盘里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小石头的时候,首先被吹走的是玉米粉,然后力气大一点,被吹走的就是玉米碎粒,最后剩下来的是小石头。
实验结论:风具有搬运和堆积作用,可以搬运沙子和小石头。地表地形不同、疏松颗粒轻重不同,颗粒被搬运的距离、堆积效果也不同。
24.【答案】电能转化为热能使金属软化,实现作画。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烙铁原理是一种用于焊接金属的电子设备,它可以将电流转换成热能,从而使金属变软,从而实现焊接。电烙铁画就是用此原理制作的。
25.【答案】(1)②⑦
(2)①⑤⑧
(3)③④⑥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电灯这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成为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点燃的火把、激光、开启的电灯都属于人造光源,雷电、太阳、发光水母属于自然光源,月亮、镜面不是光源。
26.【答案】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在行驶的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在行驶的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27.【答案】蓬松的棉花中保存了大量的空气,而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人体内的温度不容易扩散到空气中。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人体都是在不断生成热量的,如果生成的热量扩散的太快,就会觉得很冷;如果控制扩散的速度,自然就会觉得暖和了。蓬松的棉花中保存了大量的空气,而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人体内的温度不容易扩散到空气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