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东方文明古国 --- 印度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上的呈现的资料了解印度的人口数量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并且也了解印度主要的语言;了解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农、经济作物和印度粮食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印度的工业和科学技术;了解印度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2.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册,图例和注记锻炼读图能力,并且锻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趋势);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印度的地形和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印度和工业和科技发展的概况;印度的宗教、民族服饰、主要建筑和主要城市。
教学难点:印度的地形和气候和农业的关系(印度耕地多与其地形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教学主题与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印度概况 首先,给出印度国家的基本信息例如国家名字、面积大小和首都。然后通过一段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展示印度这个国家一个具象的面貌。 观看视频 通过展示具体的印度旅游宣传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并且,也是帮助学生大致了解印度这个国家。
2.印度的基本地理位置 通过多媒体展示印度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比如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生跟随教师引导读图寻找相关知识点 从印度的地理位置的基础开始认识印度
3.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这一环节,主要讲授的是印度的人口,然后展示2022年的世界人口排名资料来显示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然后再展示出印度和中国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预测图,用这张图来让学生讨论今后印度是否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来思考印度人口的问题。 通过人口数据和折线图来让学生分析和思考印度的人口的问题。
4.印度语言 然后,再衍生到印度的民族众多,语言复杂。带领学生来了解印度的官方语言。 学生随着教师引导来学习印度的主导语言。 知晓印度当地主要的语言。
5.农业生产大国 在这一部分,教师将要引导学生来学习印度农业有关的知识点。例如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印度粮食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经济作物的一个地位。在开始,地图册的截图来引导学生发现印度的农作物的种类是多样化的,接着会使用许多的图片例子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农作物的多样化。由农作物的多样化转向印度的地形的模块。接下来,引导学生阅读地理图册,先是寻找一些主要的地点地形,再进阶联系到书本上的第二个问题“印地耕地多,与其地形有什么关系?”,这一部分也是学生自主读图,教师引导的一个过程(在学生读地图寻找不到方向时,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做出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读印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来总结印度地形的特征。接着,还可以对印度的季风气候稍加简介,这个阶段不对此知识点深究,在此简单的让学生了解一下即可。然后,还是之前的截图,引导学生发现印度农业的分布广。随后,连接到印度工业的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其农作物的产地和其工业区分布的关联。 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读图回答,思考和问题,来学习印度农业和工业有关知识。 了解印度农业和经济作物的有关知识,并且联系地形分析其农业分布广的原因和印度工业基本信息。
6.印度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这个部分关联到印度工业和科学技术的概况。引导学生了解印度工业有关的信息。印度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也比较高。然后,介绍印度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这一部分不作为重点,大致了解)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了解印度的工业和科技发展。 了解印度工业和科学技术的概况。
7.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最后一部分,关于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首先,带领学生了解印度的宗教。然后,之前课本中的提及的印度的牛,在印度的文化这一部分中,让学生来学习和了解。然后,介绍印度的传统服饰-纱丽。之后,转换到印度著名的建筑—泰姬陵,带领学生了解泰姬陵(配合播放一段视频)。而后,从建筑转向对印度主要城市的了解,主要这里介绍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和班加罗尔。 学生跟随教师引领学习相关知识。 最后的一部分,主要转向了对印度当地人文要素,介绍了印度宗教和他们文化对牛的一种敬仰。然后,还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民族服饰。最后,转向泰姬陵这个世界著名的建筑来感受印度的人文特征。再转向几个主要的城市,更多面的了解印度这个国家。
四、板书设计
东方文明古国---印度
地理位置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农业生产大国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