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2 13:47:59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2月收心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2月21日上午10:30-11:45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西周时期则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被分封到地方建立诸侯国。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
A. 使西周政治制度走向完备 B. 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使周王受到民主传统制约 D. 使华夏认同观念开始产生
2.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据此可知
A. 晋国刑书是中国最早成文法 B. 晋国已礼崩乐坏社会秩序不稳
C. 刊布刑书成为历史发展趋势 D. 法家和儒家国家治理主张不同
3. 图1为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找到的一组图片,据此分析,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图 1
A.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技术 B.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
C. 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 D.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进步
4.“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两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缒各二史,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中所讲的赋役制度
A. 主要征收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B. 使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C. 有助于保证农民生产劳动时间 D. 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5. 朱子社仓是南宋朱熹所建,原名五夫社仓,位于福建武夷山五夫镇。对于朱子社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民间储粮备荒的模式之一 B. 是政府重视官方储备的表现
C. 主要服务于宗族内部的救助 D. 主要目的是积谷备仓平粮价
6. 某学者认为,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该学者强调了
A. 开海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 白银货币化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D. 当时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网络中心
7.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这些探索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图2所反映的政权建设解读正确的是
图 2
A. 进行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 正式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C. 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D. 设置各级参议会选举政府委员
8. 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检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主要力量,主要得益于
A. 现代化农业的实现 B. 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突破
C. 粮食储备技术改进 D. 联合国粮食组织的推动
9. 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中国是培育稻米的先驱,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豆子等重要主食。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 原始农业起源具有多元特点 B. 农业出现使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C. 农业产生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D. 人类由食物生产者变成食物采集者
10. 契约既是对彼此诚信的承诺,也是缔约双方履约的凭证。有学者在研究古埃及历史时,发现了一份房屋买卖契约,契约内容包括“购买人宜言”、“对价格的详细说明”、“对房屋的描述”和“卖者的宣言”等内容。从这份契约内容可知,古埃及人
A. 房屋买卖交易十分频繁 B. 普遍具有诚实守信精神
C. 商业交易遵循一定流程 D. 契约使用广泛且已普及
11.“它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壤,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是
A. 咖啡 B. 玉米 C. 甘蔗 D. 烟草
12. 新教禁欲主义强烈谴责把追求财富作为其行为目的本身,但是又说,如果这种财富的获得是在履行天职的劳动中结出的果实,那么它就成为上帝赐福的象征。新教的这一说教说明了
A. 新教伦理反对人们创造财富 B. 新教伦理鼓励奢侈消费
C. 新教伦理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D. 新教伦理有利经济发展
13.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图3是1720—1800年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额比例折线图,图中能反映西班牙在这一时期发展趋势的是
图 3
A.① B.② C.③ D.④
14. 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政策的实行
A. 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B. 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C. 体现了资产阶级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干预 D. 缩小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
15. 有学者认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科技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关系,特别是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地位,重塑了劳动者内部的阶层关系。该学者主要强调了
A. 科技革命压缩人的生存空间 B. 科技革命极大激化社会矛盾
C. 科技革命减轻低端劳动压力 D. 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结构调整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55分。
16. 【文官制度】(14分)
材料一 德国统一后,在社会有识之士倡导和俾斯麦的推动下,1873年,德皇威廉二世颁布了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官员法》,开始建立官僚制的公务员制度。《官员法》规定:凡皇帝任命或根据宪法规定,负有遵守皇帝命令和义务的官吏,均称为帝国公务员;帝国官吏在就职前,都必须宣誓效忠于国家。《官员法》的颁布,用法律形式把官吏的职责固定下来,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制定了有关文官制度的法律,对旧的官吏制度进行了改革,确立了面向所有公民、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常任等选用原则,最终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公务员制度。
谪编自陈彩珍《德国政治结构与现代化的腾飞》
材料二 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
——《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选考制度……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村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
——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官员法》颁布的背景。(8分)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和二战后联邦德国文官制度的相似性。(6分)
17. 【两次工业革命】(17分)
材料一 随着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大量集聚。工人的居住区往往是城市中最拥挤、最、肮脏、最龌龊的地方。然而。这种糟糕透顶的房子还不属于自己。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排水沟里流淌的污水也充斥化学污染物的怪味。妇女从受限制中解放出来,她们走出家庭。锻炼她们与人共事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训练她们自尊自强的勇气: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成了科学家或社会名流。如(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成了博士。而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发店学徒出身的阿克莱特成了社会精英。这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等《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摘编自【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
图 4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4中英国的经济发展状况。(9分)
18. 【近代中国经济】(12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
——据《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等
材料二 表1是轮船招商局在近代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船舶百科》
表 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和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的影响。(6分)
19. 【国家治理】(12分)
材料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这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鲜明特点。
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如道、路、州、府、省、郡、县等.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管理。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对郡县体制的治理方式表现出高度认同。
四是因俗而治。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请选择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以“国家治理”主题,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024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 2月收心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解析】西周时期的诸侯国,由周王分封产生;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
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因此,分封制的实行,使周王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故正确答案是 B。A选项,材料强调内外服制和分封制的比较,因此,“完备”不符合题意。
C选项,材料不涉及周王权力受制约。D选项,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2. D【解析】材料反映孔子对晋国制作成文法这一行为的否定,体现孔子推崇仁政,反对法治。
故正确答案是 D。A选项,最早的成文法是郑国子产“铸刑书”。B选项,材料不能体现晋
国的社会秩序动荡与否。C选项,晋国的这一做法,不能体现刊布刑书成为潮流。
3. D【解析】材料中的四个图片都与手工业有关,故正确答案是 D。A选项,材料中的图片不
能反映领先世界。B选项,图片与农业无关。C选项,材料不能体现文明交流。
4. 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庸的规定有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劳动时间。
故正确答案是 C。A选项,租庸调制征收实物地租。B选项,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是均田制,
均田制下的土地不能买卖,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D选项,北魏时期实行的是租调制,
非租庸调制。
5. A【解析】朱子社仓是朱熹自办,是民间自置,目的是救灾备荒。故排除 B,正确答案是 A。
C选项,朱子社仓主要是对地方灾民救助,不是用于宗族内部救助。D选项,平抑粮价是官
仓的作用。
6. C【解析】材料强调了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白银货币化,中外之间贸易又推动白银成为
世界货币,由此形成世界贸易网络。故正确答案是 C。A选项,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B选项,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但
这不是材料的主旨。D选项,中国不是世界贸易网络中心。
7. D【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故选 D。A选项,是在土地革命时期。B选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C选项,是在解放战争
时期。
8. B【解析】中国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主要在于育种技术突破,粮食产量大
增。故正确答案是 B。A选项,中国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C选项,储备技术是解决粮食安
全的辅助手段。D选项,不是主要因素。
9. A【解析】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故正确答案是 A。B选项,
甘薯和玉米是美洲农作物。C选项,古希腊人在肥沃的地区种植谷物和蔬菜。D选项,古罗
马不是灌溉农业。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3 页)第 1 页
{#{QQABCYqEggigAABAAAgCAwUYCAEQkAEACAoGRFAEMAAByRFABAA=}#}
10. C【解析】材料中对古埃及人的契约内容说明,体现了其注重形式,故正确答案是 C。A选
项,一份房屋买卖契约不能反映房屋交易频繁。B选项,“普遍”一词夸大了契约的作用。D
选项,契约内容不能反映其应用的广泛和普及。
11. C【解析】“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壤”等词,契合甘蔗这一作物。
甘蔗原产于亚洲,新航路开辟后,在美洲推广种植,种植园中的劳动力是被欧洲人贩卖至此
的非洲人。故正确答案是 C。
12. D【解析】新教把追求财富视为上帝赐福,给经济活动披上神圣的外衣。因此有利经济发展。
故正确答案是 D。A选项,材料中“但是又说”表明新教并不反对追求财富。B选项,新教
反对奢侈消费,主张勤俭节约。C选项,材料主要体现新教的财富观。
13. B【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地中海
沿岸的意大利的贸易额大受影响,故④是意大利。西班牙虽强盛一时,但由于其掠夺的黄金
白银并未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因此逐渐衰落,故②是西班牙。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较法国发达,
且 18世纪中期后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故①是英国,③是法国。
14. C【解析】材料体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政策调整经济,国家的经济职能增强,故正确答
案是 C。A选项,材料与贸易保护主义无关。B选项,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是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不能消除。D选项,
材料没有体现实行效果。
15. D【解析】根据关键词“新科技”“特别是改变了劳动者地位”“重塑阶层关系”等可知,材
料主要强调了新科技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故正确答案是 D。A选项和 B选项,材料未提及科
技革命的负面影响。C选项,不是材料的主旨。
二、非选择题
16. (1)背景:德国统一的实现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有识之士的倡导和俾斯麦的推动;工业
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府要管理的事务日益繁杂;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
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8分)
(2)相似性:通过法律手段确立;逐渐走向完备;开放性、平等性;竞争考试录用;(6分,
任答三点)
17. (1)影响: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人相对贫困,生活条件恶
化;促进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妇女经济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人们重视教育,促进了科技教
育的发展。(8分,任答 4点)
(2)状况: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中(电器工业)不占优势;英国在世界工业
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发展相对缓慢)(4分)
解读: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且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重视新技术、
新设备的应用;(2分) 美德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经济快速发展;
德国统一和美国内战分别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2分,任答一点即可)第二
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3 页)第 2 页
{#{QQABCYqEggigAABAAAgCAwUYCAEQkAEACAoGRFAEMAAByRFABAA=}#}
18. (1)原因:明清时期证券市场萌芽;西方证券交易机制传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6分,任答 3点即可)
(2)影响:促进商业经营模式的改变;推动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工商
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助推中国近代化;(6分,任答 3点)
19. 参考示例:
选择:元朝
论题:元朝以多种手段加强国家治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2分)
论证:“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
的理想与目标。
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为巩固统一,元朝
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和负责传递公文的急递铺,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中央集
权。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
共设 10 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元朝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这一
政策虽具有民族歧视的色彩,但也有因俗而治的特点。对吐蕃地区,设置宣政院进行管理,赐予
西藏上层僧人帝师的封号。
元朝时期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10 分)
(说明:也可以选择秦朝、汉朝、隋朝、唐朝、明、清等时期说明,论证部分需从四个特点
结合史实说明。论证部分 8分,小结 2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3 页)第 3 页
{#{QQABCYqEggigAABAAAgCAwUYCAEQkAEACAoGRFAEMAABy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