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二首 村居 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二首 村居 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21:15: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村居》
年级学科 二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古诗二首》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课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村居》是第一首。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学习本文,可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4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能背诵积累。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在教学中在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对,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请跟着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 2.引出诗题: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啊!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 板书诗题:村居,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诗题 学生朗读诗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 村:农村。居:居住。村居:在农村居住。 三、了解作者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著有《拙吾诗稿》。 四、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提醒: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 “莺”是后鼻音,“拂”的韵母是“ou”,“堤”的声母是 “d”,“醉”是平舌音。 (2)交流识字方法。 ①字理识字:“醉”,会意字。左边形状像个酒坛,表示“酒”;右边“卒”表示极点、极端。“醉”表示酒喝多了,神志不清。 教师指名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②形近字对比识字:“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并通过组词进行巩固。 (设计意图:字理识字帮助学生理解了“醉”字,形近字对比识字既加深了对本课生字“堤”的识记,又巩固了之前所学过的字。) 五、整体感知,把握季节 1.教师出示要求:自由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学生会直接说从“春”字里得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也可能会从“草长莺飞”“二月”等词推出是春天。 2.齐读古诗,读出春天的感受。 六、再读古诗,领悟韵味 1.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老师引导:“读”是学好古诗的诀窍。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诗的韵味。老师给句子画好了停顿,这首七言绝句宜采用“2/2/3”的停顿方法,老师先给大家示范朗读,请仔细听。 2.学生在书上给古诗画好停顿,再读古诗。 3.配乐朗读古诗,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教师范读、借助停顿符号读、配乐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节奏,读出韵味。) 七、理解诗意,体悟美好 1.理解重点字词。 草长莺飞:小草钻出地面,黄莺在天上飞。 拂堤:轻拂堤岸。 醉:沉醉,陶醉。 春烟:春天的雾气。 散学:放学。 趁:利用机会。 纸鸢:风筝。 2.了解诗中景物。 师:读前两句诗,说一说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把相关词语圈出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景物:草、莺、堤、杨柳、春烟。 板书:自然景物——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3.理解诗句意思。 (1)师:请说一说“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意思。 预设:早春二月,小草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 教师提出问题:这句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富有动感,涌动着春的脉搏。 (2)教师追问:谁再来说说“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意思。 预设: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师:从“拂”和“醉”两个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预设:这两个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 (3)教师提出要求:读后两句诗,说一说:诗句描写了什么情景? 预设:傍晚,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东风放风筝呢!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两句诗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两句诗又写的是什么。 预设:前两句诗写景,后两句诗写人。 (5)师:孩子们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孩子们的心情急切快乐,从“忙”字可以看出。 板书:人物活动——儿童散学 放纸鸢 (6)看图读诗,读出春的气息。 ①自由读。 ②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③师生合作读。 教师引导:当你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诗时,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当你读“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眼前又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①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图。②儿童在春天里快乐玩耍的画面。 板书:春景图 乐春图 4.根据提示填一填。 村 居 高 鼎 ( )莺飞( ), 拂堤杨柳( )。 儿童散学( ), 忙趁东风( )。 预设:草长、二月天、醉春烟、归来早、放纸鸢。 古诗补充完整后,师生合作读、学生齐读古诗。 5.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 预设:郊游、野营、挖野菜、植树…… (设计意图:拓展在春季还能做什么,联系生活,更能让学生感受春天带给大家的欢乐。 八、指导书写 1.出示“诗、童、趁”3个字及它们所组的词语,学生观察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诗”是左右结构,“童”是上下结构,“趁”是半包围结构。 2.重点指导“诗、童、趁”容易写错的地方。 九、课文小结,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 《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2.拓展延伸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猜出:风筝 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同桌互读互查、自主读、汇报读。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教师出示要求:自由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会直接说从“春”字里得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也可能会从“草长莺飞”“二月”等词推出是春天。 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与作者一起走进春的美妙世界,读说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 郊游、野营、挖野菜、植树…… 拓展在春季还能做什么,联系生活,更能让学生感受春天带给大家的欢乐。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课堂表现多主体评价量表 项目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认真认真听讲,作业认真,讨论认真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参与讨论无心听讲,欠交作业,极少讨论积极积极发言,积极讨论与交流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自信大胆提出问题,大胆表达想法有提出不同看法,并做出尝试不敢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意见缺乏合作精神,难以听取意见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能表达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条理性差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缺乏计划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
七、教学板书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时,我采用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情景中。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并在自己的头脑中模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机会,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落实背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