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下同步训练: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营口月考)“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各句诗词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暗香来”不同的是( )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出居庸关》(汪元量)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高骈)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村居山喜》(陆游)
D.幽兰生谷香生行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游武夷泛舟九曲》(郭沫若)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表述的时分子的扩散现象,风沙扬不是分子层面,A错误;
B、蔷薇香,属于分子热运动,B正确
C、花香属于分子热运动,C正确;
D、幽兰香属于分子热运动哦,D正确
综上选A
【分析】分子扩散现象主要为气味、气体颜色改变等。
2.(2024九上·龙马潭期末)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满石子的瓶子还可装进许多细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B.水能自由流动,是因为水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C.当温度降到0℃时,分子就不再做无规则运动
D.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得越快,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装满石子的瓶子还可装进许多细沙,是因为沙子体积很小,中间存在的空隙很小,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A错误;
B.水能自由流动,是因为水分子间有吸引力,但是比较小,故B错误;
C.当温度降到0℃时,分子仍然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得越快,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判断;
B.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判断;
CD.根据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知识判断。
3.(2023九上·咸阳月考)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尘土飞扬 B.桂花飘香 C.歌声绕梁 D.大雪纷飞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尘土飞扬,为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A不合题意;
B.桂花飘香,即香味分子和空气分子彼此进入对方,从而发生扩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歌声绕梁,描述的声音的音色好,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不合题意;
D.大雪纷飞,为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据此分析判断。
4.(2024九上·龙港期末)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打开香水瓶,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
B.衣柜中的卫生球,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
C.打扫教室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沙枣花开时,花香四溢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打开香水瓶,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衣柜中的卫生球,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分子运动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打扫教室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C符合题意;
D.沙枣花开时,花香四溢,是分子运动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5.(2024九上·深圳期末)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读数为T1。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T2。请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因为玻璃板的重力没有改变
B.T1<T2,因为此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T1>T2,因为此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T1<T2,因为此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此时玻璃板受到向下受到重力和水分子对它的吸引力,还有向上测力计的拉力,即T2=G+F吸引,而原来测力计的示数T1=G。比较可知,T1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析判断。
6.(2024九上·农安期末)秋季腌制咸菜需要好几天时间才能入味,而炒菜的咸味仅需几分钟。其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
B.炒菜时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C.炒菜时分子间有间隙,盐分子易进入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结合题干中的描述炒菜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咸味仅需几分钟便能入味; D选项正确。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够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判断影响因素。
7.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 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 100mL ,这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空隙,所以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难度不大。
8.(2023九上·界首月考)唐诗《山亭夏日》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微观现象,ABC所描述的都是宏观现象,不符合题意,只有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择D
【分析】利用分子动理论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现象,不是宏观问题来分析判断
9.(2023九上·抚州期中)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秋天早晨的湖面飘着白气,说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B.冰吸热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热运动加剧
C.固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弹棉花使棉花逐渐变大增大了分子间的间隙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秋天早晨的湖面飘着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属于宏观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冰吸热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热运动速度不变,故B错误;
C.固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出现现象时是表现为引力或斥力。故C正确;
D.弹棉花使棉花逐渐变大是棉花中的空隙增大了,不是增大了分子间的间隙,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分子的基本性质可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还存在着间隙。
二、填空题
10.(2023九上·江门月考)泡茶时,将开水冲入放有茶叶的茶壶中,过一会儿,这是 现象。在沸水中茶色很容易变浓,这说明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 nm。
【答案】扩散;温度;0.1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泡茶时,将开水冲入放有茶叶的茶壶中,水中使会呈现出茶色并可闻到茶香,这是扩散现象;在沸水中茶色很容易变浓,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10-10m=10-10×109nm=0.1nm。
故答案为:扩散;温度;0.1
【分析】根据(1)不同物质互相接触彼彼此入対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m=109nm,可拼此让率进行长度的单位换算。
11.(2024九上·昭平期末)清晨,红莲湖的小路上弥漫着鲜花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这是 现象.早起晨练的小明看到红鲤鱼在水中自由嬉戏,他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发生 选填“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 像选填“实”或“虚”;他看到路边的连翘花呈黄色是由于连翘花 黄光选填“吸收”或“反射”.
【答案】扩散;折射;虚;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气体扩散现象可以使得气体味道扩散,气体颜色改变;看到水中物体时光线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物体呈现某种颜色为反射改颜色。
综上第1空为扩散;第2空为折射;第3空为虚;第4空为反射
【分析】
1、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入射光线会发生偏折,如: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会发生光的色散)、海市蜃楼,物体呈现某种颜色为反射改颜色。
12.(2024九上·龙港期末)在疫情防控期间,走进单元楼经常会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一种 现象;消毒液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
【答案】扩散;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闻到消毒液的气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消毒液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斥力,物体不容易被压缩。
13.如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然后慢慢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 ,其原因是
【答案】大;分子间有吸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使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了解和应用 。
14.(2024九上·吉林期末)2021年12月9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太空授课”精彩纷呈,航天员王亚平用 一个圆形金属环把水制成了一个大水球,太空中水能聚成球形是由于分子间有 接着她又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颜料,很快,整个水球就变蓝了,这是 现象。
【答案】引力;扩散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 航天员王亚平用 一个圆形金属环把水制成了一个大水球,太空中水能聚成球形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
(2)接着她又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颜料,很快,整个水球就变蓝了,这是扩散现象。
【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析;
(2)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15.(2018九上·庆阳月考)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斥力”)
【答案】引力;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铁棍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的结果;
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故答案为:引力;斥力.
【分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6.(2024九上·南充期末)2023支原体肺炎期间,很多人用中药进行治疗,在熬制中药时,会在房间里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 现象;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
【答案】扩散;剧烈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熬药时,房间里闻到了药味,是扩散现象,故第一空填扩散;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第二空填剧烈。
【分析】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扩散现象极其影响。
17.(2023九上·南康期中) 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玻璃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 加注酒精过程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 。
【答案】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水和酒精两种物质分子的间隙大小不同,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2)在实验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是酒精的分子由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进入了空气
【分析】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有间隙
18.(2023九上·阳新期中)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 态,物质从甲图变化到丙图时,分子间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液;变小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 由图可知,甲图中,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处于液态,丙图分子间距最大,处于气态,分子间的作用力比甲小。
【分析】 从固态到气态,分子间距逐渐增大,分子之间作用力逐渐减小。
三、作图题
19.(2024九上·临洮期末)如图甲所示,两个压紧在一起的铅块能吊着钩码不动,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说明液体变成气体后分子间距离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引;变大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两个压紧在一起的铅块能吊着钩码而不分开,是分子间存在引力;如图乙,加热试管中的水,水沸腾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是液体变成气体后分子间距离变大。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液体变为气体,分子间距离变大。
四、实验探究题
20.(2023九上·界首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就混合均匀了。
图b:使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玻璃板,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将红墨水滴入不同温度的水中,烧杯中的水变红了,且变红的快慢不同。
图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拉开。
请回答:
(1)上面四个实验中, (填写图的序号)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这个原因是 。
(2)图c所示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答案】(1)ac(或b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或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是否有关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就混合均匀了。是分子 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的原因
图b:使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玻璃板,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
图c:将红墨水滴入不同温度的水中,烧杯中的水变红了,且变红的快慢不同。是分子 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的原因
图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拉开。 分子间存在引力
(1)ac 、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 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是否有关
【分析】 利用四个实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判断即可
1 / 1粤沪版物理八下同步训练: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营口月考)“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各句诗词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暗香来”不同的是( )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出居庸关》(汪元量)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高骈)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村居山喜》(陆游)
D.幽兰生谷香生行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游武夷泛舟九曲》(郭沫若)
2.(2024九上·龙马潭期末)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满石子的瓶子还可装进许多细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B.水能自由流动,是因为水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C.当温度降到0℃时,分子就不再做无规则运动
D.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得越快,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
3.(2023九上·咸阳月考)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尘土飞扬 B.桂花飘香 C.歌声绕梁 D.大雪纷飞
4.(2024九上·龙港期末)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打开香水瓶,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
B.衣柜中的卫生球,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
C.打扫教室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沙枣花开时,花香四溢
5.(2024九上·深圳期末)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读数为T1。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T2。请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因为玻璃板的重力没有改变
B.T1<T2,因为此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T1>T2,因为此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T1<T2,因为此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6.(2024九上·农安期末)秋季腌制咸菜需要好几天时间才能入味,而炒菜的咸味仅需几分钟。其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
B.炒菜时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C.炒菜时分子间有间隙,盐分子易进入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7.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8.(2023九上·界首月考)唐诗《山亭夏日》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9.(2023九上·抚州期中)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秋天早晨的湖面飘着白气,说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B.冰吸热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热运动加剧
C.固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弹棉花使棉花逐渐变大增大了分子间的间隙
二、填空题
10.(2023九上·江门月考)泡茶时,将开水冲入放有茶叶的茶壶中,过一会儿,这是 现象。在沸水中茶色很容易变浓,这说明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 nm。
11.(2024九上·昭平期末)清晨,红莲湖的小路上弥漫着鲜花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这是 现象.早起晨练的小明看到红鲤鱼在水中自由嬉戏,他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发生 选填“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 像选填“实”或“虚”;他看到路边的连翘花呈黄色是由于连翘花 黄光选填“吸收”或“反射”.
12.(2024九上·龙港期末)在疫情防控期间,走进单元楼经常会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一种 现象;消毒液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
13.如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然后慢慢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 ,其原因是
14.(2024九上·吉林期末)2021年12月9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太空授课”精彩纷呈,航天员王亚平用 一个圆形金属环把水制成了一个大水球,太空中水能聚成球形是由于分子间有 接着她又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颜料,很快,整个水球就变蓝了,这是 现象。
15.(2018九上·庆阳月考)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斥力”)
16.(2024九上·南充期末)2023支原体肺炎期间,很多人用中药进行治疗,在熬制中药时,会在房间里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 现象;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
17.(2023九上·南康期中) 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玻璃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 加注酒精过程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 。
18.(2023九上·阳新期中)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 态,物质从甲图变化到丙图时,分子间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9.(2024九上·临洮期末)如图甲所示,两个压紧在一起的铅块能吊着钩码不动,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说明液体变成气体后分子间距离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四、实验探究题
20.(2023九上·界首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就混合均匀了。
图b:使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玻璃板,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将红墨水滴入不同温度的水中,烧杯中的水变红了,且变红的快慢不同。
图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拉开。
请回答:
(1)上面四个实验中, (填写图的序号)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这个原因是 。
(2)图c所示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表述的时分子的扩散现象,风沙扬不是分子层面,A错误;
B、蔷薇香,属于分子热运动,B正确
C、花香属于分子热运动,C正确;
D、幽兰香属于分子热运动哦,D正确
综上选A
【分析】分子扩散现象主要为气味、气体颜色改变等。
2.【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装满石子的瓶子还可装进许多细沙,是因为沙子体积很小,中间存在的空隙很小,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A错误;
B.水能自由流动,是因为水分子间有吸引力,但是比较小,故B错误;
C.当温度降到0℃时,分子仍然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得越快,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判断;
B.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判断;
CD.根据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知识判断。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尘土飞扬,为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A不合题意;
B.桂花飘香,即香味分子和空气分子彼此进入对方,从而发生扩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歌声绕梁,描述的声音的音色好,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不合题意;
D.大雪纷飞,为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据此分析判断。
4.【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打开香水瓶,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衣柜中的卫生球,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分子运动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打扫教室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C符合题意;
D.沙枣花开时,花香四溢,是分子运动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5.【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此时玻璃板受到向下受到重力和水分子对它的吸引力,还有向上测力计的拉力,即T2=G+F吸引,而原来测力计的示数T1=G。比较可知,T1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析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结合题干中的描述炒菜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咸味仅需几分钟便能入味; D选项正确。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够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判断影响因素。
7.【答案】A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 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 100mL ,这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空隙,所以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难度不大。
8.【答案】D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微观现象,ABC所描述的都是宏观现象,不符合题意,只有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择D
【分析】利用分子动理论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现象,不是宏观问题来分析判断
9.【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秋天早晨的湖面飘着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属于宏观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冰吸热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热运动速度不变,故B错误;
C.固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出现现象时是表现为引力或斥力。故C正确;
D.弹棉花使棉花逐渐变大是棉花中的空隙增大了,不是增大了分子间的间隙,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分子的基本性质可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还存在着间隙。
10.【答案】扩散;温度;0.1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泡茶时,将开水冲入放有茶叶的茶壶中,水中使会呈现出茶色并可闻到茶香,这是扩散现象;在沸水中茶色很容易变浓,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10-10m=10-10×109nm=0.1nm。
故答案为:扩散;温度;0.1
【分析】根据(1)不同物质互相接触彼彼此入対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m=109nm,可拼此让率进行长度的单位换算。
11.【答案】扩散;折射;虚;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气体扩散现象可以使得气体味道扩散,气体颜色改变;看到水中物体时光线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物体呈现某种颜色为反射改颜色。
综上第1空为扩散;第2空为折射;第3空为虚;第4空为反射
【分析】
1、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入射光线会发生偏折,如: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会发生光的色散)、海市蜃楼,物体呈现某种颜色为反射改颜色。
12.【答案】扩散;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闻到消毒液的气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消毒液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斥力,物体不容易被压缩。
13.【答案】大;分子间有吸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使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了解和应用 。
14.【答案】引力;扩散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 航天员王亚平用 一个圆形金属环把水制成了一个大水球,太空中水能聚成球形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
(2)接着她又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颜料,很快,整个水球就变蓝了,这是扩散现象。
【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析;
(2)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15.【答案】引力;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铁棍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的结果;
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故答案为:引力;斥力.
【分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6.【答案】扩散;剧烈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熬药时,房间里闻到了药味,是扩散现象,故第一空填扩散;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第二空填剧烈。
【分析】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扩散现象极其影响。
17.【答案】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水和酒精两种物质分子的间隙大小不同,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2)在实验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是酒精的分子由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进入了空气
【分析】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有间隙
18.【答案】液;变小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 由图可知,甲图中,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处于液态,丙图分子间距最大,处于气态,分子间的作用力比甲小。
【分析】 从固态到气态,分子间距逐渐增大,分子之间作用力逐渐减小。
19.【答案】引;变大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两个压紧在一起的铅块能吊着钩码而不分开,是分子间存在引力;如图乙,加热试管中的水,水沸腾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是液体变成气体后分子间距离变大。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液体变为气体,分子间距离变大。
20.【答案】(1)ac(或b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或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是否有关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就混合均匀了。是分子 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的原因
图b:使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玻璃板,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
图c:将红墨水滴入不同温度的水中,烧杯中的水变红了,且变红的快慢不同。是分子 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的原因
图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拉开。 分子间存在引力
(1)ac 、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 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是否有关
【分析】 利用四个实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判断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