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下同步训练:10.5 宇宙深处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无为期末)关于微观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原子结构“核式模型 ”
B.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粒子
C.光年是时间单位
D.关于宇宙的结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更具有科学性
2.(2023八下·南京期末)从粒子到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刮大风时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电子、原子和质子中尺度最小的粒子是质子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源、膨胀和演化的
3.(2023八下·潮安期末)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一步步迈进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下列星球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火星 D.月球
4.(2023八下·莲湖期中)下列关于人类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C.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
D.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5.(2023八下·江阴期中)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它的一颗行星
6.(2023八下·无锡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带正电,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C.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D.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7.(2023八下·南京期中)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B.原子、质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C.海绵很容易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的中心是太阳
8.(2023八下·溧阳期中)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3八下·江宁月考)关于粒子和宇宙,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
B.在质子、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C.“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10.(2023八下·盐都月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11.(2023八下·靖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
C.用力挤压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
12.(2023八下·盐都期中)中国天文学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如图是陈列在大洋湾景区内的青铜制“浑天仪”,是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要成就。时至今日,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亿计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B.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C.“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D.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13.(2023八下·海安月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银河系、地球、质子、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C.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
D.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二、填空题
14.(2023八下·海州期末) 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 选填“托勒密”“哥白尼”或“伽利略”。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太阳 选填“是”或“不是”宇宙的中心。如图所示,向粘有金属小颗粒的气球中打气时,任一金属小颗粒与周围的其他小颗粒都相互远离。同理,我们观察到所有的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就会得出宇宙正在 选填“膨胀”或“收缩”的结论。
15.(2023八下·盐城月考)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课本上将一个粘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如图所示,将 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表示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 。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 (选填“等效法” “类比法”或“转换法”)。
16.(2023八下·盐都月考)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我们,根据这一现象,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 。
17.(2023八下·礼泉月考)宇宙是一个 (选填“有”或“无”)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 做长度单位.
18.(2023八下·西安期中)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 ;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 做长度单位,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 。
19.(2023八下·秦淮期中)春暖花开,游客们远远地闻到阵阵花香,这是 现象;“天宫课堂”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水能在两塑料板间连接成桥,是因为 ;中国航天的伟大征程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在地球、月球、火星、太阳中,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各种原子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是由 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周围的 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三、综合题
20.(2023八下·江都期中)物质的结构和尺度宇宙万物,从浩瀚星空到我们生活的地球,从莽莽大山到滔滔江河,从高大的建筑物到构成物质的微小的分子、原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懈地追寻构成整个世界的最小粒子正是这种探索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科技馆“物质之妙”展区,通过图甲、乙所示的展品能够使我们了解一些人类探索微观粒子的历程。
图甲的展品中,当同学按动启动按钮,然后旋转磁铁转盘,我们会发现管中的射线(绿色的光)并观察到射线(绿色的光)的路径随着磁铁转盘的转动而发生变化。早在年,汤姆孙就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出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乙的展品中,圆形展台的正前方是一个接收屏,后面是一个玻璃罩,玻璃罩里边放置了一个金箔片,再往后是一个模拟产生粒子射线的装置。按动按钮,模拟装置会发出射线,沿着圆形轨道移动接收屏,同学们可以看到接收屏在射线的正前方时屏中的光点较多,逐步移动接收屏发现屏中的光点变少,也就是接收的粒子的数量变少。这个实验模拟了卢瑟福的金箔实验,又称粒子散射实验。
根据卢瑟福做过的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原子直径大约是,所以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万物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尺度,都需要占据一定的 ;
(2)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____;
A.电子 B.原子 C.原子核 D.质子
(3)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____。
A.银河系、地球、原子、分子
B.太阳系、银河系、原子、原子核
C.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
D.银河系、太阳、原子、原子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光通过1年的路程,C不符合题意;
D.关于宇宙的结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更具有科学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子可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光年是长度单位。
2.【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宇宙
【解析】【解答】A.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其中在电子、原子和质子中,尺度最小的粒子是电子,B不符合题意;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缝隙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不符合题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是有起源的,宇宙是不断的膨胀和演化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尘土的飞扬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电子的尺度比原子、质子都小;分子间有间隙。
3.【答案】A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地球和火星是太阳系的行星,太阳为太阳系的恒星,即太阳空间尺度最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对宇宙和天体的构成的认识判断。
4.【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
A: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A错误 不符合题意
B:哥白尼提出的是“日心说”B错误 不符合题意
C: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 C正确 符合题意
D:只有电子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错误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由宇宙的概念可以判断。
B:“地心说”是欧多克斯提出的。
C:科学家常用“模型”法来探究抽象的物质。
D:只有电子在做高速的绕核运动。
5.【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长度单位,错误,C不符合题意;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它的一颗行星,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光年是长度单位;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卢瑟福首先提出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不符合题意;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B不符合题意;
C.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而这种膨胀还在继续,C符合题意;
D.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9.46×1012k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破镜难圆是分子间距离大,几乎没有作用力;宇宙爆炸说明宇宙在膨胀;光年是长度单位。
7.【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故原子、质子、电子的尺度是是原子大于质子,质子大于电子,B符合题意;
C.海绵很容易被捏扁是因为其疏松多孔的结构,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不符合题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固体、液体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微观世界中,电子比质子小,比值原子小;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
8.【答案】C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目前的宇宙是指人类目前能够观测的宇宙范围,随着观测手段和技术的提高,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不断拓展,我们所认识宇宙的范围会逐渐增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系统由小到大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宇宙中,银河系比太阳系大,太阳系比地月系大。
9.【答案】D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A不符合题意;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电子质量非常小,所以原子尺度最大,质子次之,电子最小,B不符合题意;
C.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利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C不符合题意;
D.现在我们认识到,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在微观粒子中,电子尺度较小;宇宙是有层次的结构。
10.【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说明我们接收到的光波波长在变长,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A不符合题意;
B.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所以光年是路程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B不符合题意;
C.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宇宙里,太阳是银河系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其中地球是八大行星之一,C不符合题意;
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提出原子是可以再分,即有结构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年是长度单位;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原子可以再分。
11.【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汤姆生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故A正确;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之间距离太大,不能达到发生作用力的范围,故B错误;
C.用力挤压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因为海绵疏松多孔,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C错误;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而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判断;
(2)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3)根据海绵的结构特点判断;
(4)根据对宇宙的认识判断。
12.【答案】C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A、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亿计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恒星的位置也在变化之中,故A错误;
B、 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故B错误;
C、谱线红移所指的是多普勒的一种效应形式,当发光的时候恒星就会远离, 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故C正确;
D、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地球不是宇宙真正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恒星的位置是变化的;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13.【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A不符合题意;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很小的部分,所以它们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质子,B不符合题意;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符合题意;
D.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质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光年是长度单位。
14.【答案】哥白尼;不是;膨胀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各天体在远离,说明宇宙在膨胀。
【分析】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在膨胀。
15.【答案】小金属粒;远离;类比法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课本上将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金属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说明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远离,这里用到类比法。
【分析】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远离;将不易观察的现象类比成较容易观察的现象,这种探究方法叫类比法。
16.【答案】远离;大爆炸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根据谱线红移现象,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分析】星系间在远离,科学家推测宇宙大爆炸。
17.【答案】有;光年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宇宙是一个有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光年做长度单位.
【分析】根据对宇宙的组成和尺度的认识解答。
18.【答案】宇宙;光年;气态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宇宙
【解析】【解答】(1)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宇宙;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光年做长度单位。
(2)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气态。
【分析】(1)根据对天体大小的认识分析解答;
(2)同种物质固态时分子之间的空隙最小,作用力最大,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而气态时,分子之间距离最大,作用力最小,因此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且具有流动性。
19.【答案】扩散;分子之间有引力;太阳;质子;电子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游客闻到花香,是因为花朵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
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搭建成了一座“水桥”。
太阳是恒星,地球、火星是太阳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所以空间尺度最大的是太阳。
原子的核式结构表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度旋转;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太阳系中,太阳最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有电子。
20.【答案】(1)空间
(2)A
(3)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
(1)通过题干可以看出宇宙万物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尺度,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2)可以从题干中第三段看出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
(3)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太阳属于银河系的恒星,所以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太阳、原子、原子核。
【分析】
(1)通过题干可解决第一问和第二问。
(2)太阳属于银河系,所以太阳小于银河系,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所以原子核小于原子。
1 / 1粤沪版物理八下同步训练:10.5 宇宙深处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无为期末)关于微观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原子结构“核式模型 ”
B.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粒子
C.光年是时间单位
D.关于宇宙的结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更具有科学性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光通过1年的路程,C不符合题意;
D.关于宇宙的结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更具有科学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子可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光年是长度单位。
2.(2023八下·南京期末)从粒子到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刮大风时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电子、原子和质子中尺度最小的粒子是质子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源、膨胀和演化的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宇宙
【解析】【解答】A.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其中在电子、原子和质子中,尺度最小的粒子是电子,B不符合题意;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缝隙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不符合题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是有起源的,宇宙是不断的膨胀和演化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尘土的飞扬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电子的尺度比原子、质子都小;分子间有间隙。
3.(2023八下·潮安期末)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一步步迈进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下列星球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火星 D.月球
【答案】A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地球和火星是太阳系的行星,太阳为太阳系的恒星,即太阳空间尺度最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对宇宙和天体的构成的认识判断。
4.(2023八下·莲湖期中)下列关于人类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C.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
D.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
A: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A错误 不符合题意
B:哥白尼提出的是“日心说”B错误 不符合题意
C: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 C正确 符合题意
D:只有电子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错误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由宇宙的概念可以判断。
B:“地心说”是欧多克斯提出的。
C:科学家常用“模型”法来探究抽象的物质。
D:只有电子在做高速的绕核运动。
5.(2023八下·江阴期中)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它的一颗行星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长度单位,错误,C不符合题意;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它的一颗行星,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光年是长度单位;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6.(2023八下·无锡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带正电,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C.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D.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卢瑟福首先提出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不符合题意;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B不符合题意;
C.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而这种膨胀还在继续,C符合题意;
D.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9.46×1012k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破镜难圆是分子间距离大,几乎没有作用力;宇宙爆炸说明宇宙在膨胀;光年是长度单位。
7.(2023八下·南京期中)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B.原子、质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C.海绵很容易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的中心是太阳
【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故原子、质子、电子的尺度是是原子大于质子,质子大于电子,B符合题意;
C.海绵很容易被捏扁是因为其疏松多孔的结构,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不符合题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固体、液体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微观世界中,电子比质子小,比值原子小;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
8.(2023八下·溧阳期中)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目前的宇宙是指人类目前能够观测的宇宙范围,随着观测手段和技术的提高,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不断拓展,我们所认识宇宙的范围会逐渐增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系统由小到大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宇宙中,银河系比太阳系大,太阳系比地月系大。
9.(2023八下·江宁月考)关于粒子和宇宙,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
B.在质子、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C.“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答案】D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A不符合题意;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电子质量非常小,所以原子尺度最大,质子次之,电子最小,B不符合题意;
C.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利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C不符合题意;
D.现在我们认识到,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在微观粒子中,电子尺度较小;宇宙是有层次的结构。
10.(2023八下·盐都月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说明我们接收到的光波波长在变长,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A不符合题意;
B.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所以光年是路程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B不符合题意;
C.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宇宙里,太阳是银河系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其中地球是八大行星之一,C不符合题意;
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提出原子是可以再分,即有结构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年是长度单位;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原子可以再分。
11.(2023八下·靖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
C.用力挤压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
【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汤姆生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故A正确;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之间距离太大,不能达到发生作用力的范围,故B错误;
C.用力挤压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因为海绵疏松多孔,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C错误;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而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判断;
(2)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3)根据海绵的结构特点判断;
(4)根据对宇宙的认识判断。
12.(2023八下·盐都期中)中国天文学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如图是陈列在大洋湾景区内的青铜制“浑天仪”,是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要成就。时至今日,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亿计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B.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C.“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D.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答案】C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A、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亿计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恒星的位置也在变化之中,故A错误;
B、 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故B错误;
C、谱线红移所指的是多普勒的一种效应形式,当发光的时候恒星就会远离, 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故C正确;
D、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地球不是宇宙真正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恒星的位置是变化的;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13.(2023八下·海安月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银河系、地球、质子、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C.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
D.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A不符合题意;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很小的部分,所以它们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质子,B不符合题意;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符合题意;
D.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质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光年是长度单位。
二、填空题
14.(2023八下·海州期末) 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 选填“托勒密”“哥白尼”或“伽利略”。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太阳 选填“是”或“不是”宇宙的中心。如图所示,向粘有金属小颗粒的气球中打气时,任一金属小颗粒与周围的其他小颗粒都相互远离。同理,我们观察到所有的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就会得出宇宙正在 选填“膨胀”或“收缩”的结论。
【答案】哥白尼;不是;膨胀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各天体在远离,说明宇宙在膨胀。
【分析】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在膨胀。
15.(2023八下·盐城月考)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课本上将一个粘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如图所示,将 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表示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 。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 (选填“等效法” “类比法”或“转换法”)。
【答案】小金属粒;远离;类比法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课本上将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金属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说明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远离,这里用到类比法。
【分析】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远离;将不易观察的现象类比成较容易观察的现象,这种探究方法叫类比法。
16.(2023八下·盐都月考)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我们,根据这一现象,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 。
【答案】远离;大爆炸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根据谱线红移现象,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分析】星系间在远离,科学家推测宇宙大爆炸。
17.(2023八下·礼泉月考)宇宙是一个 (选填“有”或“无”)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 做长度单位.
【答案】有;光年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宇宙是一个有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光年做长度单位.
【分析】根据对宇宙的组成和尺度的认识解答。
18.(2023八下·西安期中)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 ;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 做长度单位,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 。
【答案】宇宙;光年;气态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宇宙
【解析】【解答】(1)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宇宙;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常用光年做长度单位。
(2)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气态。
【分析】(1)根据对天体大小的认识分析解答;
(2)同种物质固态时分子之间的空隙最小,作用力最大,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而气态时,分子之间距离最大,作用力最小,因此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且具有流动性。
19.(2023八下·秦淮期中)春暖花开,游客们远远地闻到阵阵花香,这是 现象;“天宫课堂”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水能在两塑料板间连接成桥,是因为 ;中国航天的伟大征程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在地球、月球、火星、太阳中,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各种原子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是由 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周围的 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答案】扩散;分子之间有引力;太阳;质子;电子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游客闻到花香,是因为花朵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
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搭建成了一座“水桥”。
太阳是恒星,地球、火星是太阳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所以空间尺度最大的是太阳。
原子的核式结构表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度旋转;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太阳系中,太阳最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有电子。
三、综合题
20.(2023八下·江都期中)物质的结构和尺度宇宙万物,从浩瀚星空到我们生活的地球,从莽莽大山到滔滔江河,从高大的建筑物到构成物质的微小的分子、原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懈地追寻构成整个世界的最小粒子正是这种探索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科技馆“物质之妙”展区,通过图甲、乙所示的展品能够使我们了解一些人类探索微观粒子的历程。
图甲的展品中,当同学按动启动按钮,然后旋转磁铁转盘,我们会发现管中的射线(绿色的光)并观察到射线(绿色的光)的路径随着磁铁转盘的转动而发生变化。早在年,汤姆孙就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出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乙的展品中,圆形展台的正前方是一个接收屏,后面是一个玻璃罩,玻璃罩里边放置了一个金箔片,再往后是一个模拟产生粒子射线的装置。按动按钮,模拟装置会发出射线,沿着圆形轨道移动接收屏,同学们可以看到接收屏在射线的正前方时屏中的光点较多,逐步移动接收屏发现屏中的光点变少,也就是接收的粒子的数量变少。这个实验模拟了卢瑟福的金箔实验,又称粒子散射实验。
根据卢瑟福做过的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原子直径大约是,所以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万物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尺度,都需要占据一定的 ;
(2)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____;
A.电子 B.原子 C.原子核 D.质子
(3)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____。
A.银河系、地球、原子、分子
B.太阳系、银河系、原子、原子核
C.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
D.银河系、太阳、原子、原子核
【答案】(1)空间
(2)A
(3)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
(1)通过题干可以看出宇宙万物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尺度,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2)可以从题干中第三段看出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
(3)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太阳属于银河系的恒星,所以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太阳、原子、原子核。
【分析】
(1)通过题干可解决第一问和第二问。
(2)太阳属于银河系,所以太阳小于银河系,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所以原子核小于原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