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辉创教育2023-2024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一、快乐填空。(每空2分,共16分)
1.(2023五上·河北期末) 用作灯泡填充气; 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答案】氮气;氧气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用途,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保护食品;氧气可以用作火箭的助燃剂、用于潜水,供潜水员呼吸;二氧化碳可以作为灭火剂。
2.(2023五上·河北期末)地球内部的 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 喷发。
【答案】岩浆;火山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地壳深处的岩浆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会沿着岩石缝隙向上运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的冷却后变成了岩石;有的遇到薄弱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3.(2023五上·河北期末)补充 、 的营养可以让脑更健康。
【答案】全面;合理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补充全面、合理的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反应灵敏、动作准确;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睡眠可以让大脑更好地休息每天应保证8~10小时睡眠,都可以让脑更健康
4.(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它们就像三棱镜一样,将太阳光分散成 种色光,形成彩虹。
【答案】七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将太阳光进行分解形成了色散现象。
5.(2023五上·河北期末)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 。
【答案】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
二、法官判断。(20分)
6.(2023五上·河北期末)摸到很烫的物体,我们会立刻把手缩回来。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感觉器官受到物体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然后做出反应。摸到很烫的物体时,手立刻缩回去,这是一种保护行为。题目说法正确。
7.(2023五上·河北期末)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一会儿,切面颜色会变色,再过一会儿,变色的切面又变回了原来的颜色.(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一会儿,切面颜色会变色,是苹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再过一会儿,变色的切面也不会变回原来的颜色。题目说法错误。
8.(2023五上·河北期末)所有金属生锈后,锈的颜色都是一样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金属生锈是化学变化,但是不同金属生锈的颜色不同,铁锈是红褐色的,铜锈是翠绿色。题目说法错误。
9.(2023五上·河北期末)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感官,必要时可使用一定的防护用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感官,必要时可使用一定的防护用具。题目说法正确。
10.(2023五上·河北期末)大理岩属于岩浆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题目说法错误。
11.(2022五上·保德期中)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比地幔高,厚度比地壳厚。(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的构造由内而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最外表是地壳,里面是地幔,最中心的部分是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温度比地幔高,厚度比地壳厚。
12.(2023五上·河北期末)采取正确的避震方法,地震来临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若发生地震,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损失。采取正确的避震方法,地震来临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题目说法正确。
13.(2023五上·河北期末)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用热的不良导体来减缓热传递。题目说法正确。
14.(2023五上·河北期末)把一根铁珠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无论放多长时间铁棒的另一端都不会热。(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把一根铁珠的一端放入热水中,铁棒的另一端温度会逐渐升高。
15.(2023五上·河北期末)在制作保温箱时,应选择不易加工的材料。(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箱可以减缓热量的传递,在生活中很有用处,在制作保温箱时,应选择容易加工的材料。题目说法错误。
三、精挑细选。(20分)
16.(2023五上·河北期末)蜡烛燃烧时生成了( )等新物质。
A.氮气和二氧化碳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17.(2023五上·河北期末)( )不能做“隐形墨水”。
A.纯净水 B.大蒜汁 C.柠檬汁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些植物的汁液在纸上书写后不留痕迹,通过加热才能显现出来,这些汁液叫做隐形墨水。柠檬、洋葱、大蒜等植物的汁液都可以做隐形墨水。纯净水不能做隐形墨水。故选A。
18.(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列习惯中,属于合理用脑的是( )。
A.通宵玩游戏 B.长时间学习 C.早睡早起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更换学习内容,使脑的各部分得到休息,有利于防止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早睡早起属于合理用脑,通宵玩游戏、长时间学习不属于合理用脑。故选C。
19.(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某工厂经常将废弃物料倒入河中
B.某商店为获得更多利润,以次充好
C.某水库中的淡水被化工品污染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某工厂经常将废弃物料倒入河中、某水库中的淡水被化工品污染属于环境污染,某商店为获得更多利润,以次充好不属于环境污染。故选B。
20.(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列有关喜马拉雅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B.在很久以前可能是陆地
C.以后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了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最新测定的数据表明,世界最高的山峰一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BC说法错误,A说法正确。故选A。
21.(2023五上·河北期末)( )需要保温。
A.常温矿泉水 B.切开的水果 C.给家人留的饭菜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材料的用途也不一样,保温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热传递,给家人留的饭菜需要保温。故选C。
22.(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列材料中,最适宜用来制作锅铲柄的是( )。
A.铜 B.塑料 C.不锈钢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锅铲柄不需要热快速传递,需要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故选B。
23.(2023五上·河北期末)彩虹的颜色中没有( )。
A.黑色 B.紫色 C.蓝色
【答案】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彩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说明阳光是七色光,没有黑色。故选A。
24.(2023五上·河北期末)如果将地球的内部构造比作一个煮熟的鸡蛋,那么( )相当于蛋白部分。
A.地核 B.地壳 C.地幔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慢,所以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故选C。
25.(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列光源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亮着的电灯 C.闪电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有些光源是人制造出来的,属于人造光源,亮着的电灯属于人造光源;萤火虫、闪电属于自然光源。故选B。
四、生活中有很多危险源,你认识它们吗 连一连。(12分)
26.(2023五上·河北期末)连线题
烟花爆竹 高压变压器 工作中的探伤机 剧毒农药 医疗废物 加油站
【答案】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分析图片可知,第六幅是烟花爆竹、第三幅是高压变压器、第四幅是工作中的探伤机、第一幅是剧毒农药、第五幅是医疗废物、第二幅是加油站,都属于危险源。
五、下面分别属于哪种热传递的方式 分一分。(8分)
27.(2023五上·河北期末)综合题
①晒衣服
②用铁锅做饭
③烧开水
④用暖手宝暖手
⑤火炉取暖
⑥测量体温
⑦晒太阳
⑧大树下的凉风
热传导 热辐射 热对流
【答案】②③④⑥;①⑤⑦;⑧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热传递方式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
表中属于热传导这种热传递方式的是:②③④⑥;表中属于热辐射这种热传递方式的是:①⑤⑦;表中属于热对流这种热传递方式的是:⑧。
六、简答题。(16分)
28.(2023五上·河北期末)紫甘蓝汁遇到白醋和小苏打溶液分别会变成什么颜色
【答案】白醋呈酸性,能使紫甘蓝汁变红,小苏打溶液呈碱性,能使紫甘蓝汁变蓝。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蓝汁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白醋呈酸性,能使紫甘蓝汁变红,小苏打溶液呈碱性,能使紫甘蓝汁变蓝。
29.(2023五上·河北期末)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哪些条件 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答案】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有接收刺激的感觉器官及物体发出刺激。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使人能够应对环境变化。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有接收刺激的感觉器官及物体发出刺激。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30.(2023五上·河北期末)我们在制作保温箱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制作材料和工具,达到节约成本和节约时间的目的 写出三种。
【答案】①询问父母,寻找家里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②和同学互帮互助,互相交换材料或工具。③求助于老师,以获得材料和工具。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箱是能够减缓热量传递的工具,需要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制作保温箱时,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制作材料和工具,达到节约成本和节约时间的目的,我们可以①询问父母,寻找家里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②和同学互帮互助,互相交换材料或工具。③求助于老师,以获得材料和工具。
七、实验题。(8分)
31.(2023五上·河北期末)探究水是怎样变热的。
假设:我认为,锅底部的水受热后可能会 ,上部的冷水会 .
实验方法:①将陶土网放在三脚架上,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陶土网上。
②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木屑,用酒精灯分别给烧杯底部的中间和边缘位置加热(如图)。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两个烧杯中的木屑随着水不停上下翻滚,但加热边缘的烧杯里位于烧杯边缘的木屑翻滚剧烈,另一个烧杯里中间部分的木屑翻滚剧烈。
实验结论:根据现象可知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 上部比较冷的水会 ,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
【答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量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对流,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底部的水变热会往上运动,上部的冷水会往下运动,从而使杯内所有的水都变热,这样的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
1 / 1河北省辉创教育2023-2024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一、快乐填空。(每空2分,共16分)
1.(2023五上·河北期末) 用作灯泡填充气; 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2.(2023五上·河北期末)地球内部的 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 喷发。
3.(2023五上·河北期末)补充 、 的营养可以让脑更健康。
4.(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它们就像三棱镜一样,将太阳光分散成 种色光,形成彩虹。
5.(2023五上·河北期末)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 。
二、法官判断。(20分)
6.(2023五上·河北期末)摸到很烫的物体,我们会立刻把手缩回来。 ( )
7.(2023五上·河北期末)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一会儿,切面颜色会变色,再过一会儿,变色的切面又变回了原来的颜色.( )
8.(2023五上·河北期末)所有金属生锈后,锈的颜色都是一样的。 ( )
9.(2023五上·河北期末)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感官,必要时可使用一定的防护用具。( )
10.(2023五上·河北期末)大理岩属于岩浆岩。( )
11.(2022五上·保德期中)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比地幔高,厚度比地壳厚。( )
12.(2023五上·河北期末)采取正确的避震方法,地震来临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
13.(2023五上·河北期末)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 )
14.(2023五上·河北期末)把一根铁珠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无论放多长时间铁棒的另一端都不会热。( )
15.(2023五上·河北期末)在制作保温箱时,应选择不易加工的材料。( )
三、精挑细选。(20分)
16.(2023五上·河北期末)蜡烛燃烧时生成了( )等新物质。
A.氮气和二氧化碳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17.(2023五上·河北期末)( )不能做“隐形墨水”。
A.纯净水 B.大蒜汁 C.柠檬汁
18.(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列习惯中,属于合理用脑的是( )。
A.通宵玩游戏 B.长时间学习 C.早睡早起
19.(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某工厂经常将废弃物料倒入河中
B.某商店为获得更多利润,以次充好
C.某水库中的淡水被化工品污染
20.(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列有关喜马拉雅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B.在很久以前可能是陆地
C.以后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了
21.(2023五上·河北期末)( )需要保温。
A.常温矿泉水 B.切开的水果 C.给家人留的饭菜
22.(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列材料中,最适宜用来制作锅铲柄的是( )。
A.铜 B.塑料 C.不锈钢
23.(2023五上·河北期末)彩虹的颜色中没有( )。
A.黑色 B.紫色 C.蓝色
24.(2023五上·河北期末)如果将地球的内部构造比作一个煮熟的鸡蛋,那么( )相当于蛋白部分。
A.地核 B.地壳 C.地幔
25.(2023五上·河北期末)下列光源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亮着的电灯 C.闪电
四、生活中有很多危险源,你认识它们吗 连一连。(12分)
26.(2023五上·河北期末)连线题
烟花爆竹 高压变压器 工作中的探伤机 剧毒农药 医疗废物 加油站
五、下面分别属于哪种热传递的方式 分一分。(8分)
27.(2023五上·河北期末)综合题
①晒衣服
②用铁锅做饭
③烧开水
④用暖手宝暖手
⑤火炉取暖
⑥测量体温
⑦晒太阳
⑧大树下的凉风
热传导 热辐射 热对流
六、简答题。(16分)
28.(2023五上·河北期末)紫甘蓝汁遇到白醋和小苏打溶液分别会变成什么颜色
29.(2023五上·河北期末)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哪些条件 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30.(2023五上·河北期末)我们在制作保温箱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制作材料和工具,达到节约成本和节约时间的目的 写出三种。
七、实验题。(8分)
31.(2023五上·河北期末)探究水是怎样变热的。
假设:我认为,锅底部的水受热后可能会 ,上部的冷水会 .
实验方法:①将陶土网放在三脚架上,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陶土网上。
②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木屑,用酒精灯分别给烧杯底部的中间和边缘位置加热(如图)。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两个烧杯中的木屑随着水不停上下翻滚,但加热边缘的烧杯里位于烧杯边缘的木屑翻滚剧烈,另一个烧杯里中间部分的木屑翻滚剧烈。
实验结论:根据现象可知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 上部比较冷的水会 ,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氮气;氧气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用途,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保护食品;氧气可以用作火箭的助燃剂、用于潜水,供潜水员呼吸;二氧化碳可以作为灭火剂。
2.【答案】岩浆;火山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地壳深处的岩浆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会沿着岩石缝隙向上运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的冷却后变成了岩石;有的遇到薄弱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3.【答案】全面;合理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补充全面、合理的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反应灵敏、动作准确;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睡眠可以让大脑更好地休息每天应保证8~10小时睡眠,都可以让脑更健康
4.【答案】七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将太阳光进行分解形成了色散现象。
5.【答案】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
6.【答案】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感觉器官受到物体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然后做出反应。摸到很烫的物体时,手立刻缩回去,这是一种保护行为。题目说法正确。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一会儿,切面颜色会变色,是苹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再过一会儿,变色的切面也不会变回原来的颜色。题目说法错误。
8.【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金属生锈是化学变化,但是不同金属生锈的颜色不同,铁锈是红褐色的,铜锈是翠绿色。题目说法错误。
9.【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感官,必要时可使用一定的防护用具。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题目说法错误。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的构造由内而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最外表是地壳,里面是地幔,最中心的部分是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温度比地幔高,厚度比地壳厚。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若发生地震,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损失。采取正确的避震方法,地震来临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题目说法正确。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用热的不良导体来减缓热传递。题目说法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把一根铁珠的一端放入热水中,铁棒的另一端温度会逐渐升高。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箱可以减缓热量的传递,在生活中很有用处,在制作保温箱时,应选择容易加工的材料。题目说法错误。
16.【答案】C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些植物的汁液在纸上书写后不留痕迹,通过加热才能显现出来,这些汁液叫做隐形墨水。柠檬、洋葱、大蒜等植物的汁液都可以做隐形墨水。纯净水不能做隐形墨水。故选A。
18.【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更换学习内容,使脑的各部分得到休息,有利于防止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早睡早起属于合理用脑,通宵玩游戏、长时间学习不属于合理用脑。故选C。
19.【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某工厂经常将废弃物料倒入河中、某水库中的淡水被化工品污染属于环境污染,某商店为获得更多利润,以次充好不属于环境污染。故选B。
20.【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最新测定的数据表明,世界最高的山峰一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BC说法错误,A说法正确。故选A。
21.【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材料的用途也不一样,保温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热传递,给家人留的饭菜需要保温。故选C。
22.【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锅铲柄不需要热快速传递,需要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故选B。
23.【答案】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彩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说明阳光是七色光,没有黑色。故选A。
24.【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慢,所以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故选C。
25.【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有些光源是人制造出来的,属于人造光源,亮着的电灯属于人造光源;萤火虫、闪电属于自然光源。故选B。
26.【答案】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分析图片可知,第六幅是烟花爆竹、第三幅是高压变压器、第四幅是工作中的探伤机、第一幅是剧毒农药、第五幅是医疗废物、第二幅是加油站,都属于危险源。
27.【答案】②③④⑥;①⑤⑦;⑧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热传递方式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
表中属于热传导这种热传递方式的是:②③④⑥;表中属于热辐射这种热传递方式的是:①⑤⑦;表中属于热对流这种热传递方式的是:⑧。
28.【答案】白醋呈酸性,能使紫甘蓝汁变红,小苏打溶液呈碱性,能使紫甘蓝汁变蓝。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蓝汁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白醋呈酸性,能使紫甘蓝汁变红,小苏打溶液呈碱性,能使紫甘蓝汁变蓝。
29.【答案】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有接收刺激的感觉器官及物体发出刺激。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使人能够应对环境变化。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有接收刺激的感觉器官及物体发出刺激。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30.【答案】①询问父母,寻找家里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②和同学互帮互助,互相交换材料或工具。③求助于老师,以获得材料和工具。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箱是能够减缓热量传递的工具,需要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制作保温箱时,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制作材料和工具,达到节约成本和节约时间的目的,我们可以①询问父母,寻找家里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②和同学互帮互助,互相交换材料或工具。③求助于老师,以获得材料和工具。
31.【答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量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对流,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底部的水变热会往上运动,上部的冷水会往下运动,从而使杯内所有的水都变热,这样的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