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1 15:00:56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一、填空。(24分)
1.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   下米,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   ,叫作   。
2.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摆放方式是   。
3.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作   ,它主要由各种   组成。
4.陆地地形分为   、   、   、   、和   等类型。
5.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   、光   继续传播。
6.观察地形图时,首先要确定方位:上   下   左   右   。
7.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   、   。
8.当   转到   和   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光被   、挡住,在月球上投出地球的影子,形成月食。
二、选择。(20分)
9.(2021五下·莱芜期中)我国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地震是(  )。
A.汶川大地震 B.唐山大地震 C.台湾大地震
10.地球的结构,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核—地幔—地心 C.地幔—地心—地壳
11.火山的喷发物不包括(  )。
A.浓烟 B.岩浆 C.液态的水
12.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原因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13.(2020五上·红塔期末)自然界中(  )地形容易发生侵蚀。
A.山区 B.平地 C.草原
14.科学家利用光的(  )原理知道月球离我们有多远。
A.折射 B.反射 C.直线传播
15.沙漠中石蘑菇的形成与(  )有关。
A.人 B.水 C.风
16.(2020四下·滕州期末)以下几种情况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是 。
A.裸露的坡地 B.种树的坡地 C.种草的坡地
17.(  )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A.放大镜 B.夜视仪 C.潜望镜
18.一束(  )通过三棱镜照在白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光带。
A.白光 B.红光 C.黄光
三、判断。(20分)
19.风对岩石、地貌的改变是缓慢进行的。(  )
20.当潜望镜内有两面平面镜时,光线被改变传播方向的次数是1次。(  )
21.我国的东部多高原。(  )
22.地震的发生可能会产生湖泊。(  )
23.夜晚夜空也会出现彩虹。(  )
24.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
25.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发生改变。(  )
26.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地震形成的。(  )
2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
28.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改变与人类活动一点关系都没有。(  )
四、探究题。(5分)
29.实验: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过程∶准备两个土块模拟为小山丘,一块   ,另一块   ,用相同压力的水流冲刷这两个山丘,观察“雨水”对山丘的影响。
实验现象:   的泥土很容易被流水冲刷走,   的不易被流水带走。
实验结论:   。
五、我最棒。(6分)
30.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属于光源,是的在括号里打“√”。
太阳(  ) 亮着的电灯(  )
月亮(  ) 燃烧着的蜡烛(  )
钻石(  ) 手电筒(  )
六、简答题。(25分)
31.戈壁滩和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32.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光,会有什么影响
33.地震的成因是什么
3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35.为什么冬天很少见到彩虹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堆积;三角形;三角洲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河口三角洲,其成因是: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答案】平行相对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原理制成的。制作简单的潜望镜最少需要两面平面镜,为了保证效果,两面镜子平行、相对放置,且呈45°倾斜。
3.【答案】地壳;岩石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 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为三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4.【答案】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是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势地貌不全一样,五种突出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5.【答案】把光挡住;不能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把光挡住,光不能继续传播,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
6.【答案】北;南;西;东
【知识点】描述方位
【解析】【分析】 在平面图上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方向的标准,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的,这是我们认识方向的基础。
7.【答案】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小孔成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除了小孔成像以外,还有“一叶障目”,“设计瞄准”、“总队看齐”等。
8.【答案】地球;太阳;月球;地球
【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月食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当月球转到地球背后,如果三个天体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9.【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2008年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
10.【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1.【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物包括有浓烟、火山灰、火热的石块、岩浆等,而没有液态的水。
12.【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长白山天池亦称白头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
13.【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 自然界中山区地形容易发生侵蚀。我们在山区可以多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山体滑坡。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是科学家用光的反射解决的,用在地面发射一束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回来的时间乘以光速就可以计算出往返月球的距离。
15.【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在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形的形成如蘑菇石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过程相类似大家都感受过风沙天气,特别是北方地区,这种现象更普遍。在干燥地区,由于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称为"风蚀蘑菇"。而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当风速减少时沙粒沉积形成沙丘,沙丘可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16.【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种草种树可以预防水土流失。
17.【答案】B
【知识点】光源;科技
【解析】【分析】 视仪是利用红外线形成“热图像“,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使我们看到物体,故B正确。
18.【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楼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内光每遇到一次平面镜,光的传播方向就会改变一次,潜望镜内有两面平面镜,所以光线被改变了2次传播方向。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的地势从西到东是逐渐变低的,呈现西高东低的形态。我国西部多高原。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会产生湖泊,称为地震湖,如: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根据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个质,光在真空中能够传播。而且光在同种均匀个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地球地形地貌不断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经过长期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快,达到每秒30万千米;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故题干说法正确。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 地球表层系统由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构成,所以人类活动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产生影响。
29.【答案】有植物覆盖;没有植物覆盖;没有植物覆盖;有植物覆盖;植物能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它条件相同。
实验过程:准备两个土块模拟为小山丘,一块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没有植被覆盖,用相同压力的水流冲刷这两个山丘,观察“雨水”对山丘的影响。
实验现象:没有植被覆盖的泥土很容易被流水冲刷走,有植被覆盖的不易被流水带走。
实验结论:植物能够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
30.【答案】太阳(√)亮着的电灯(√)月亮(  )燃烧着的蜡烛(√)钻石(  )手电筒(  )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亮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太阳自身都能发光,因此都是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31.【答案】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是制造沙漠的主要作用,大风将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岩石破碎物留在原处,成为荒凉的戈壁。
32.【答案】世界一片黑暗,看不到任何东西;没有太阳光提供热量,地球变得寒冷;植物无法生长等。
【知识点】光源;光与热
【解析】【分析】通常我们把哪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例如太阳、电灯、董火虫等。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万物不会生长。
33.【答案】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来的。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造成了地震。
34.【答案】地球内部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爆发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火山是沿着地表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35.【答案】冬天气温低,在空气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雨机会少。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的出现是一种光学现象。是由太阳光照射在水滴上发生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夏季通常伴随着较多的降雨,水滴数量较多。当太阳光穿过大量水滴时,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效应更加明显,形成了鲜艳的彩虹。冬季的气候条件与夏季不同,冬天气候寒冷,空气干燥,下雨的机会非常少,阵雨更少,加上冬季太阳的高度角较低,阳光以较平缓的角度射入地面,折射和反射效应较弱。
1 / 1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一、填空。(24分)
1.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   下米,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   ,叫作   。
【答案】堆积;三角形;三角洲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河口三角洲,其成因是: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摆放方式是   。
【答案】平行相对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原理制成的。制作简单的潜望镜最少需要两面平面镜,为了保证效果,两面镜子平行、相对放置,且呈45°倾斜。
3.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作   ,它主要由各种   组成。
【答案】地壳;岩石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 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为三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4.陆地地形分为   、   、   、   、和   等类型。
【答案】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是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势地貌不全一样,五种突出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5.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   、光   继续传播。
【答案】把光挡住;不能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把光挡住,光不能继续传播,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
6.观察地形图时,首先要确定方位:上   下   左   右   。
【答案】北;南;西;东
【知识点】描述方位
【解析】【分析】 在平面图上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方向的标准,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的,这是我们认识方向的基础。
7.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   、   。
【答案】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小孔成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除了小孔成像以外,还有“一叶障目”,“设计瞄准”、“总队看齐”等。
8.当   转到   和   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光被   、挡住,在月球上投出地球的影子,形成月食。
【答案】地球;太阳;月球;地球
【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月食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当月球转到地球背后,如果三个天体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二、选择。(20分)
9.(2021五下·莱芜期中)我国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地震是(  )。
A.汶川大地震 B.唐山大地震 C.台湾大地震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2008年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
10.地球的结构,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核—地幔—地心 C.地幔—地心—地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1.火山的喷发物不包括(  )。
A.浓烟 B.岩浆 C.液态的水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物包括有浓烟、火山灰、火热的石块、岩浆等,而没有液态的水。
12.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原因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长白山天池亦称白头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
13.(2020五上·红塔期末)自然界中(  )地形容易发生侵蚀。
A.山区 B.平地 C.草原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 自然界中山区地形容易发生侵蚀。我们在山区可以多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山体滑坡。
14.科学家利用光的(  )原理知道月球离我们有多远。
A.折射 B.反射 C.直线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是科学家用光的反射解决的,用在地面发射一束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回来的时间乘以光速就可以计算出往返月球的距离。
15.沙漠中石蘑菇的形成与(  )有关。
A.人 B.水 C.风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在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形的形成如蘑菇石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过程相类似大家都感受过风沙天气,特别是北方地区,这种现象更普遍。在干燥地区,由于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称为"风蚀蘑菇"。而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当风速减少时沙粒沉积形成沙丘,沙丘可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16.(2020四下·滕州期末)以下几种情况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是 。
A.裸露的坡地 B.种树的坡地 C.种草的坡地
【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种草种树可以预防水土流失。
17.(  )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A.放大镜 B.夜视仪 C.潜望镜
【答案】B
【知识点】光源;科技
【解析】【分析】 视仪是利用红外线形成“热图像“,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使我们看到物体,故B正确。
18.一束(  )通过三棱镜照在白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光带。
A.白光 B.红光 C.黄光
【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楼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三、判断。(20分)
19.风对岩石、地貌的改变是缓慢进行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0.当潜望镜内有两面平面镜时,光线被改变传播方向的次数是1次。(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内光每遇到一次平面镜,光的传播方向就会改变一次,潜望镜内有两面平面镜,所以光线被改变了2次传播方向。
21.我国的东部多高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的地势从西到东是逐渐变低的,呈现西高东低的形态。我国西部多高原。
22.地震的发生可能会产生湖泊。(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会产生湖泊,称为地震湖,如: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3.夜晚夜空也会出现彩虹。(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24.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25.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发生改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根据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个质,光在真空中能够传播。而且光在同种均匀个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26.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地震形成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地球地形地貌不断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经过长期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2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快,达到每秒30万千米;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故题干说法正确。
28.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改变与人类活动一点关系都没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 地球表层系统由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构成,所以人类活动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产生影响。
四、探究题。(5分)
29.实验: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过程∶准备两个土块模拟为小山丘,一块   ,另一块   ,用相同压力的水流冲刷这两个山丘,观察“雨水”对山丘的影响。
实验现象:   的泥土很容易被流水冲刷走,   的不易被流水带走。
实验结论:   。
【答案】有植物覆盖;没有植物覆盖;没有植物覆盖;有植物覆盖;植物能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它条件相同。
实验过程:准备两个土块模拟为小山丘,一块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没有植被覆盖,用相同压力的水流冲刷这两个山丘,观察“雨水”对山丘的影响。
实验现象:没有植被覆盖的泥土很容易被流水冲刷走,有植被覆盖的不易被流水带走。
实验结论:植物能够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
五、我最棒。(6分)
30.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属于光源,是的在括号里打“√”。
太阳(  ) 亮着的电灯(  )
月亮(  ) 燃烧着的蜡烛(  )
钻石(  ) 手电筒(  )
【答案】太阳(√)亮着的电灯(√)月亮(  )燃烧着的蜡烛(√)钻石(  )手电筒(  )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亮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太阳自身都能发光,因此都是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六、简答题。(25分)
31.戈壁滩和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是制造沙漠的主要作用,大风将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岩石破碎物留在原处,成为荒凉的戈壁。
32.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光,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世界一片黑暗,看不到任何东西;没有太阳光提供热量,地球变得寒冷;植物无法生长等。
【知识点】光源;光与热
【解析】【分析】通常我们把哪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例如太阳、电灯、董火虫等。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万物不会生长。
33.地震的成因是什么
【答案】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来的。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造成了地震。
3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地球内部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爆发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火山是沿着地表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35.为什么冬天很少见到彩虹呢
【答案】冬天气温低,在空气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雨机会少。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的出现是一种光学现象。是由太阳光照射在水滴上发生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夏季通常伴随着较多的降雨,水滴数量较多。当太阳光穿过大量水滴时,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效应更加明显,形成了鲜艳的彩虹。冬季的气候条件与夏季不同,冬天气候寒冷,空气干燥,下雨的机会非常少,阵雨更少,加上冬季太阳的高度角较低,阳光以较平缓的角度射入地面,折射和反射效应较弱。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