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分数除法(三)(1)
课题 分数除法(三)(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3.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引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你还记得是怎样计算吗?请自己动手算一算下面几道题。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板书:分数除法(三)(1)) 二、情境引入,探索新知 1.学习第一个知识点。 (1)课件出示教材P60第一个知识点。 (2)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图,这是学校操场的一角,从这幅图中你能看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吧!有6名同学在跳绳,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可以画图来表示,将这个长方形看作在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平均分成9份。 学生2: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也就是总人数的是6人,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人数的是3人,那么操场上一共有9个3人,即27人。 2.学习第二个知识点。 (1)课件出示教材P60第二个知识点。 (2)写等量关系。 教师:这道题中的关键句是什么?根据这句话你能判断出谁为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你会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学生:这道题中的关键句是有6名同学在跳绳,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操场上的总人数是单位“1”,单位“1”是未知,等量关系式是:参加活动总人数× 跳绳的人数。 (3)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你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未知数,我么可以用字母x表示,我们就得到一个方程x×=跳绳的人数。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就是用以前的知识解决简单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已知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乘以几分之几”。反之“求一个未知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除法或者方程。”方程法是根据数量关系式直接列出方程解决问题,是顺向思维。而算数法是根据数量关系式通过变形以后再列式计算,是逆向思维。 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哪些? 学生: ①找出关键句和单位“1”; ②写出等量关系式; ③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方程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求解,也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求解。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1“练一练”第1题。 (1)引导学生列等量关系式。 教师:打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打八折的意思是现价是原价的。 教师: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你能画图表示一下吗? (学生画图表示) 教师:这道题目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学生:这件衣服的原价×=现价。 (2)列方程解答。 教师:请你列方程解答一下。 学生:解: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 x=56 x=70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1“练一练”第2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1页“练一练”第3题。 复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接着突出问题,转入对问题的学习。 学生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适时引导,在肯定学生不同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 。
板书 设计 分数除法(三)(1)
教后 反思 教学例题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学中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讨论,使学生明确求单位“1”的这类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准量及对应关系,从而正确解题。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紧紧围绕新知识并有一定的梯度,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