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导入
欣赏歌曲《声声慢》片段。
词是用来唱的,这首歌便是对易安词的再创作。优美的歌词配上婉转的旋律,这是独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浪漫,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中式美学。
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领略过豪放词的气派,今天我们一起品读易安词,感悟婉约词的魅力。
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声声慢》,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独特的韵律;
小组合作,研讨文本,揣摩词人的心理活动;
对比阅读,知人论世,了解词人的经历,感悟其词风变化。
反复诵读
感受诗律
1.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诵这首词 听同学朗诵这首词,并对其朗诵加以评议。
2.找出词的韵脚,概括该韵脚的语音特征,
并说说它们给你的心理感受。
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语气是指能够表达感情和态度的声音形式,通过语调表现。
语调是语气外在的快慢、高低、长短、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形式的总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反复诵读
感受诗律
入声字发音急促,给人以凄厉、沉闷压抑之感。
揣摩词人的心理活动——小组合作研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可以变换顺序吗 为什么
既然“三杯两盏参淡酒”敌不过“晚来风急”,为何不喝浓酒?
为什么“雁过”的时候,“正伤心”
找出词中描写动作、声响和色彩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的心理特征。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可以变换顺序吗 为什么
良人(丈夫)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
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
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2. 既然“三杯两盏参淡酒”敌不过“晚来风急”,为何不喝浓酒?
酒淡而愁何其重!
举杯消愁愁更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 为什么“雁过”的时候,“正伤心”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大雁是旧时相识,但是身边真正的旧时相识却永远不在了;
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异乡,怎能不悲从中来!
一种物是人非的感叹,一种对故国家乡的深切思念,都借大雁这一意象传达出来了。
大雁
1.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说的就是大雁。大雁的配偶一旦死去,就不再相配。彩礼。
2.象征羁旅思乡情怀。“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代指书信。“鸿雁传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4.象征着兄弟姐妹或礼教。大雁通常结伴迁徙,形成有规则的队列,或成“一”形或成“人”形。在队列中,年长的在前面,幼小的在后面。这样就叫作“雁行有序”。
动作:寻寻觅觅、伤心、守着
声响:雁过也、点点滴滴
色彩:满地黄花
心理特征:孤独、寂寞、冷清、凄惨
4. 找出词中描写动作、声响和色彩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的心理特征。
比较阅读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比较《声声慢》与《醉花阴》,仔细品读这两首词的意象,说说这两首词给你的不同感受;想象词人写作这两首词的情境和心态。
知人论世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词主要是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表达她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这些词格调优美,热情明快,天真活泼,委婉含蓄。
后期的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她的作品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随之扩大了。
《声声慢》是词人晚年的作品,这是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背井离乡,丧夫之痛,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还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甚至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人已去,家愁国难袭上心头,怎叫人承受得了!
《醉花阴》是词人早年的作品,此时丈夫宦游在外,词中表达了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人尚在,此刻的愁再重,也相信有化解的一天;
总结艺术特色
1. 语言精妙清丽。叠字的运用既富有音韵美,又层进式地揭示词人的内心世界,加强了凄惨悲苦的程度。
2. 善于精确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情感活动。(抒情)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精选意象,营造意境。
(2)直抒胸臆,善用感觉词。(生理、心理)
古人写愁妙法
古人写愁妙法
因秋江、秋雨、寒沙、紫水而生愁
◆秋江带雨,寒沙紫水,人瞰画阁独愁。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扬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
借景写愁:触景生情(起兴)、融情入景……
知识补充
因风、雨、柳、花而引出无边的愁
◆月、长亭、短亭、日落、归巢的鸟
富含离愁的常见景物意象:
古人写愁妙法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知识补充
以感觉写愁
直抒胸臆:
直说烦 愁 苦 闷 恨 怅 凄……
通过身体感觉写心理感觉(双关):
常用“凉、冷”等沟通身体心理感觉的词
古人写愁妙法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知识补充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比喻写愁
化抽象为形象
古人写愁妙法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知识补充
夸张写愁
古人写愁妙法
◆夕阳楼上山重,未抵闲愁一倍多。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对比、衬托写愁
知识补充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古人写愁妙法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典故写愁
知识补充
古人写愁妙法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想象写愁(+对写法)
知识补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古人写愁妙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
双关写愁
知识补充
古人写愁妙法
◆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以时、空写愁
知识补充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古人写愁妙法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知识补充
以动作行为写愁
望
◆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