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1 15:30:46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一、填空。(24分)
1.(2023四上·邢台期中)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可以在气体、   和   中向   传播。
【答案】振动;固体;液体;四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向四周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2023四上·邢台期中)人的外耳就像一个   ,声音通过其到达鼓膜。鼓膜很   而且有   ,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
【答案】隧道;薄;弹性;振动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
耳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传导到中耳、鼓膜,鼓膜往后有听小骨,包括人体最小的三块骨头;
2、中耳:主要作用是将声音放大,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外耳道传播,引起鼓膜震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微的声音也能够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通过听骨链将声音进一步放大;
3、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声音通过听骨链震动到耳蜗,耳蜗内有液体和毛细胞。听骨链震动可引起液体流动,造成毛细胞摆动,达到生物电能转化,即将声音转化成生物电,再传导到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大脑。此外,前庭主要是维持人体平衡,与平衡感有关。
3.(2023四上·邢台期中)   是人体的重要活动,   、   、   、   等器官共同参与该活动。
【答案】呼吸;鼻腔;口腔;气管;肺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被称为身体中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气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
4.(2023四上·邢台期中)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   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   毫升。
【答案】1100毫升~2600;900毫升~2000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叫肺活量。肺活量是人体发育健康的一个指标。我们可以用简易肺活量袋来测量肺活量,肺活量用毫升作单位。 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5.(2021四上·红塔期末)   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答案】肺活量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肺活量大就意味着呼吸系统强大,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6.(2023四上·邢台期中)统计一天中吃过的食物时,我们可以按照   、   、   的顺序在卡片上记录食物。
【答案】早餐;午餐;晚餐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是我们的能量来源,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统计一天中吃过的食物时,我们可以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在卡片上记录食物。
7.(2023四上·邢台期中)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   ,可以更好地传递   。
【答案】外耳道;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听诊器通常由听诊头、导音管、耳挂组成。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听诊器头端的薄膜感受振动并聚集声音,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量更强些。所以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外耳道,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
8.(2023四上·邢台期中)当我们发声时,声带   ,并快速   。
【答案】变紧;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振动,它越紧,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9.(2023四上·邢台期中)探索实验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由8厘米变成16厘米,音高的变化规律是   。
【答案】声音越来越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所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由8厘米变成16厘米,音高的变化规律是越来越低。
二、选择。(16分)
10.(2023四上·邢台期中)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
A.物体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B.物体振动幅度小,声音强
C.物体振动速度快,声音强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幅越小,声音越弱。故选A。
11.(2023四上·邢台期中)下雨天我们听到打雷声,是(  )把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A.水 B.空气 C.大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下雨天我们听到打雷声,是空气把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12.(2023四上·邢台期中)下列食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肉类:鸡肉、牛肉、蘑菇
B.菜类:菠菜、土豆、白菜
C.主食类:米饭、面包、牛肉丸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分析选项可知,A选项中蘑菇不属于动物类,C选项中牛肉丸不属于主食类。故选B。
13.(2023四上·邢台期中)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空气 C.琴弦
【答案】C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琴弦振动发出的声音。故选C。
14.(2023四上·邢台期中)下列属于内耳的一项是(  )。
A.耳郭 B.耳蜗 C.听小骨
【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传导到中耳、鼓膜,鼓膜往后有听小骨,包括人体最小的三块骨头;
2、中耳:主要作用是将声音放大,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外耳道传播,引起鼓膜震动,鼓膜通过听骨链将声音进一步放大;
3、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声音通过听骨链振动到耳蜗,耳蜗内有液体和毛细胞。听骨链振动可引起液体流动,造成毛细胞摆动,达到生物电能转化,即将声音转化成生物电,再传导到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大脑。此外,前庭主要是维持人体平衡,与平衡感有关。故选B。
15.(2023四上·邢台期中)拨动两根吉他的弦,发出高音的弦振动的速度(  )。
A.较快 B.较慢 C.无差别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单位是赫兹,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所以拨动两根吉他的弦,发出高音的弦振动的速度较快。故选A。
16.(2023四上·邢台期中)下列乐器不是弦乐器的是(  )。
A.二胡 B.古筝 C.笛子
【答案】C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二胡和古筝是由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弦乐器,而笛子是由笛管中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管乐器。故选C。
17.(2023四上·邢台期中)哗哗流水的声音是由(  )。
A.水振动产生的 B.空气振动产生的 C.岩石振动产生的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哗哗流水的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故选A。
三、判断。(18分)
18.(2023四上·邢台期中)气管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肺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经常锻炼,可以使肺功能更加强大。题目说法错误。
19.(2023四上·邢台期中)挤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橡皮筋没有变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挤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橡皮筋没有振动,不代表橡皮筋没有发生变化。题目说法错误。
20.(2023四上·邢台期中)物体受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必须让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如挤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拨动橡皮筋,橡皮筋会振动发出声音。题目说法正确。
21.(2023四上·邢台期中)不管碗里装了多少水,每次用同样的力度敲击,碗发出的声音都不会改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实验发现,敲击力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敲击力度越小,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题目说法错误。
22.(2021四下·彭阳期末)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6CO2+6H2O( 光照、酶、 叶绿体)→C6H12O6(CH2O)+6O2,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两种,一是二氧化碳,二是水。
23.(2023四上·邢台期中)轻敲和重敲同一个编钟,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它所发出的声音,音量不同,音高相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实验发现,敲击力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敲击力度越小,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所以轻敲和重敲同一个编钟,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它所发出的声音,音量不同,音高相同。题目说法正确。
24.(2023四上·邢台期中)男高音歌手唱到高音时,他的声带振动的速度快。(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它越紧,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题目说法正确。
25.(2023四上·邢台期中)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笛孔,会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笛孔,振动的空气柱长短不同,所以振动的快慢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题目说法正确。
26.(2022四上·长兴期中)声音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并非是以直线进行传播的,而是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而且是从声源方向发出,向着各个方向传播的,故该说法错误。
四、连线。(5分)
27.(2023四上·邢台期中) 雨声
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风声
汽车发动机声
自然界的声音 琴声
电视的声音
【答案】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汽车发动机声、琴声、电视的声音
自然界的声音——雨声、风声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世界充满声音,根据声音来源划分,有自然界的声音和人为发出的声音。属于自然界的声音的是风声、雨声,汽车发动机声、琴声、电视的声音是人为发出的声音,属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五、探究。(12分)
28.(2023四上·邢台期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相比,   减少了,   增多了。
【答案】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氮气不变。这说明人体的呼吸需要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其主要场所是肺。
29.(2023四上·邢台期中)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   ,从空气中吸入的这种气体能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答案】氧气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需要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从空气中吸入的这种气体能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0.(2023四上·邢台期中)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   ,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算一次呼吸。
【答案】进行气体交换;氧气;一呼一吸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氮气不变。这说明人体的呼吸需要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其主要场所是肺。呼吸,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六、简答题。(25分)
31.(2023四上·邢台期中)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请你各列举3例。
【答案】植物类食物:西红柿、黄瓜、苹果等;动物类食物:鱼、鸡肉、大虾等。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来自于植物的食物属于植物类食物,如:西红柿、黄瓜、苹果等;来自于动物的食物属于动物类食物,如:鱼、鸡肉、大虾等。
32.(2023四上·邢台期中)登山运动员攀登高山时,为什么都要背上氧气瓶
【答案】登山时越往高处,氧气越稀少。因为登山运动员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登山运动员要带氧气瓶。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大气气压随高度改变而改变,海拔越高,氧气越稀少。高空气压低,氧气所占空气比例虽不变,但是单位体积氧气含量变少,氧气稀薄。携带氧气瓶的作用就是给登山员给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相对来说氧气含量也就比在低海拔地区要低得多,如果不用氧气瓶给氧的话,很可能会发生慢性缺氧,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氧气瓶,其他登山装备也要准备充分。
33.(2023四上·邢台期中)为什么在月球上通话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答案】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只能借助无线电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够传播。因此,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任何工具,不能听到声音,只能借助无线电传播。
34.(2023四上·邢台期中)向水壶中倒水,随着水壶中的水越倒越多,我们可以听到声音的高低不同,水壶中的水越多,声音越高。你能说说其中的科学原理吗
【答案】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往壶里倒水时会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随着水壶中水位升高,空气空间变小,振动得越来越快,声音也越来越高。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单位是赫兹,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往壶里倒水时会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随着水壶中水位升高,空气空间变小,振动得越来越快,声音也越来越高。
35.(2023四上·邢台期中)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
【答案】例: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呼吸功能的强弱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我们怎么提高我们的呼吸功能。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系统。包括气体的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肺。鼻、咽喉和气管等通称为呼吸道;支气管以下则称为下呼吸道。此外,胸膜和胸膜腔是呼吸的辅助装置。呼吸道的特点是具有软骨支架,粘膜上皮具有纤毛,以保证气流畅通和排出尘埃或异物。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1 / 1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一、填空。(24分)
1.(2023四上·邢台期中)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可以在气体、   和   中向   传播。
2.(2023四上·邢台期中)人的外耳就像一个   ,声音通过其到达鼓膜。鼓膜很   而且有   ,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
3.(2023四上·邢台期中)   是人体的重要活动,   、   、   、   等器官共同参与该活动。
4.(2023四上·邢台期中)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   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   毫升。
5.(2021四上·红塔期末)   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6.(2023四上·邢台期中)统计一天中吃过的食物时,我们可以按照   、   、   的顺序在卡片上记录食物。
7.(2023四上·邢台期中)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   ,可以更好地传递   。
8.(2023四上·邢台期中)当我们发声时,声带   ,并快速   。
9.(2023四上·邢台期中)探索实验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由8厘米变成16厘米,音高的变化规律是   。
二、选择。(16分)
10.(2023四上·邢台期中)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
A.物体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B.物体振动幅度小,声音强
C.物体振动速度快,声音强
11.(2023四上·邢台期中)下雨天我们听到打雷声,是(  )把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A.水 B.空气 C.大地
12.(2023四上·邢台期中)下列食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肉类:鸡肉、牛肉、蘑菇
B.菜类:菠菜、土豆、白菜
C.主食类:米饭、面包、牛肉丸
13.(2023四上·邢台期中)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空气 C.琴弦
14.(2023四上·邢台期中)下列属于内耳的一项是(  )。
A.耳郭 B.耳蜗 C.听小骨
15.(2023四上·邢台期中)拨动两根吉他的弦,发出高音的弦振动的速度(  )。
A.较快 B.较慢 C.无差别
16.(2023四上·邢台期中)下列乐器不是弦乐器的是(  )。
A.二胡 B.古筝 C.笛子
17.(2023四上·邢台期中)哗哗流水的声音是由(  )。
A.水振动产生的 B.空气振动产生的 C.岩石振动产生的
三、判断。(18分)
18.(2023四上·邢台期中)气管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
19.(2023四上·邢台期中)挤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橡皮筋没有变化。(  )
20.(2023四上·邢台期中)物体受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  )
21.(2023四上·邢台期中)不管碗里装了多少水,每次用同样的力度敲击,碗发出的声音都不会改变。(  )
22.(2021四下·彭阳期末)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23.(2023四上·邢台期中)轻敲和重敲同一个编钟,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它所发出的声音,音量不同,音高相同。(  )
24.(2023四上·邢台期中)男高音歌手唱到高音时,他的声带振动的速度快。(  )
25.(2023四上·邢台期中)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笛孔,会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  )
26.(2022四上·长兴期中)声音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
四、连线。(5分)
27.(2023四上·邢台期中) 雨声
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风声
汽车发动机声
自然界的声音 琴声
电视的声音
五、探究。(12分)
28.(2023四上·邢台期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相比,   减少了,   增多了。
29.(2023四上·邢台期中)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   ,从空气中吸入的这种气体能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0.(2023四上·邢台期中)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   ,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算一次呼吸。
六、简答题。(25分)
31.(2023四上·邢台期中)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请你各列举3例。
32.(2023四上·邢台期中)登山运动员攀登高山时,为什么都要背上氧气瓶
33.(2023四上·邢台期中)为什么在月球上通话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34.(2023四上·邢台期中)向水壶中倒水,随着水壶中的水越倒越多,我们可以听到声音的高低不同,水壶中的水越多,声音越高。你能说说其中的科学原理吗
35.(2023四上·邢台期中)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振动;固体;液体;四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向四周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答案】隧道;薄;弹性;振动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
耳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传导到中耳、鼓膜,鼓膜往后有听小骨,包括人体最小的三块骨头;
2、中耳:主要作用是将声音放大,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外耳道传播,引起鼓膜震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微的声音也能够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通过听骨链将声音进一步放大;
3、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声音通过听骨链震动到耳蜗,耳蜗内有液体和毛细胞。听骨链震动可引起液体流动,造成毛细胞摆动,达到生物电能转化,即将声音转化成生物电,再传导到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大脑。此外,前庭主要是维持人体平衡,与平衡感有关。
3.【答案】呼吸;鼻腔;口腔;气管;肺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被称为身体中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气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
4.【答案】1100毫升~2600;900毫升~2000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叫肺活量。肺活量是人体发育健康的一个指标。我们可以用简易肺活量袋来测量肺活量,肺活量用毫升作单位。 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5.【答案】肺活量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肺活量大就意味着呼吸系统强大,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6.【答案】早餐;午餐;晚餐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是我们的能量来源,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统计一天中吃过的食物时,我们可以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在卡片上记录食物。
7.【答案】外耳道;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听诊器通常由听诊头、导音管、耳挂组成。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听诊器头端的薄膜感受振动并聚集声音,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量更强些。所以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外耳道,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
8.【答案】变紧;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振动,它越紧,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9.【答案】声音越来越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所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由8厘米变成16厘米,音高的变化规律是越来越低。
10.【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幅越小,声音越弱。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下雨天我们听到打雷声,是空气把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12.【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分析选项可知,A选项中蘑菇不属于动物类,C选项中牛肉丸不属于主食类。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琴弦振动发出的声音。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传导到中耳、鼓膜,鼓膜往后有听小骨,包括人体最小的三块骨头;
2、中耳:主要作用是将声音放大,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外耳道传播,引起鼓膜震动,鼓膜通过听骨链将声音进一步放大;
3、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声音通过听骨链振动到耳蜗,耳蜗内有液体和毛细胞。听骨链振动可引起液体流动,造成毛细胞摆动,达到生物电能转化,即将声音转化成生物电,再传导到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大脑。此外,前庭主要是维持人体平衡,与平衡感有关。故选B。
15.【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单位是赫兹,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所以拨动两根吉他的弦,发出高音的弦振动的速度较快。故选A。
16.【答案】C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二胡和古筝是由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弦乐器,而笛子是由笛管中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管乐器。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哗哗流水的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故选A。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肺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经常锻炼,可以使肺功能更加强大。题目说法错误。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挤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橡皮筋没有振动,不代表橡皮筋没有发生变化。题目说法错误。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必须让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如挤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拨动橡皮筋,橡皮筋会振动发出声音。题目说法正确。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实验发现,敲击力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敲击力度越小,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题目说法错误。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6CO2+6H2O( 光照、酶、 叶绿体)→C6H12O6(CH2O)+6O2,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两种,一是二氧化碳,二是水。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实验发现,敲击力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敲击力度越小,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所以轻敲和重敲同一个编钟,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它所发出的声音,音量不同,音高相同。题目说法正确。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它越紧,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题目说法正确。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笛孔,振动的空气柱长短不同,所以振动的快慢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题目说法正确。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并非是以直线进行传播的,而是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而且是从声源方向发出,向着各个方向传播的,故该说法错误。
27.【答案】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汽车发动机声、琴声、电视的声音
自然界的声音——雨声、风声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世界充满声音,根据声音来源划分,有自然界的声音和人为发出的声音。属于自然界的声音的是风声、雨声,汽车发动机声、琴声、电视的声音是人为发出的声音,属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28.【答案】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氮气不变。这说明人体的呼吸需要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其主要场所是肺。
29.【答案】氧气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需要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从空气中吸入的这种气体能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0.【答案】进行气体交换;氧气;一呼一吸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氮气不变。这说明人体的呼吸需要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其主要场所是肺。呼吸,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31.【答案】植物类食物:西红柿、黄瓜、苹果等;动物类食物:鱼、鸡肉、大虾等。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来自于植物的食物属于植物类食物,如:西红柿、黄瓜、苹果等;来自于动物的食物属于动物类食物,如:鱼、鸡肉、大虾等。
32.【答案】登山时越往高处,氧气越稀少。因为登山运动员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登山运动员要带氧气瓶。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大气气压随高度改变而改变,海拔越高,氧气越稀少。高空气压低,氧气所占空气比例虽不变,但是单位体积氧气含量变少,氧气稀薄。携带氧气瓶的作用就是给登山员给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相对来说氧气含量也就比在低海拔地区要低得多,如果不用氧气瓶给氧的话,很可能会发生慢性缺氧,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氧气瓶,其他登山装备也要准备充分。
33.【答案】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只能借助无线电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够传播。因此,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任何工具,不能听到声音,只能借助无线电传播。
34.【答案】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往壶里倒水时会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随着水壶中水位升高,空气空间变小,振动得越来越快,声音也越来越高。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单位是赫兹,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往壶里倒水时会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随着水壶中水位升高,空气空间变小,振动得越来越快,声音也越来越高。
35.【答案】例: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呼吸功能的强弱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我们怎么提高我们的呼吸功能。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系统。包括气体的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肺。鼻、咽喉和气管等通称为呼吸道;支气管以下则称为下呼吸道。此外,胸膜和胸膜腔是呼吸的辅助装置。呼吸道的特点是具有软骨支架,粘膜上皮具有纤毛,以保证气流畅通和排出尘埃或异物。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