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1 15:30:47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一、填空。(28分)
1.(2023六上·邢台期中)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   ,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   。
2.(2023六上·邢台期中)在水中生活着很多的微生物,如   、   、   、   、   、   等。它们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3.(2018五下·柯桥期末)在南极大陆,会出现长达半年的黑夜,这种现象叫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   有关。
4.(2023六上·邢台期中)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   观察,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5.地球上有    大洲,     大洋等,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    、   表示,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地球。
6.(2023六上·邢台期中)小明在海边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然后看到   ,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   的。
7.(2023六上·邢台期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   。
8.(2023六上·邢台期中)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   、   、   、   、等。
9.圭表用于   、   和   ,在指导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选择。(20分)
10.(2023六上·邢台期中)木耳属于(  )。
A.植物 B.微生物 C.动物
11.(2021五下·天津期末)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拉萨 C.乌鲁木齐
12.(2023六上·邢台期中)关于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C.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
13.(2023六上·邢台期中)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标本必须切成的(  )。
A.薄片 B.正方形 C.薄而透明的切片
14.(2023六上·邢台期中)罗伯特·胡克首次发现并命名“细胞”时观察的对象是(  )。
A.一颗食盐晶体 B.一块软木片 C.一块洋葱表皮
15.(2023六上·邢台期中)地球自转一周,每个地方的人们能迎来会(  )次黎明。
A.3 B.7 C.1
16.(2023六上·邢台期中)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是空气(  )时。
A.高温、干燥 B.温暖、潮湿 C.阴冷、潮湿
17.(2023六上·邢台期中)观察一个单独的洋葱表皮细胞,里面的小黑点(  )。
A.细胞质 B.液泡 C.细胞核
18.(2023六上·邢台期中)想要培养微生物,最好选择(  )。
A.池塘里的水 B.纯净水 C.自来水
19.(2023六上·邢台期中)“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  )现象。
A.偏转 B.加速 C.减速
三、判断。(20分)
20.(2023六上·邢台期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相同。(  )
21.(2023六上·邢台期中)夜晚来临时,蝴蝶会出来活动。(  )
22.(2023六上·邢台期中)在不同的季节,正午阳光下标杆的影子长度是不同的。(  )
23.(2023六上·邢台期中)酒店大厅里挂着许多钟,分别标有北京、东京、伦敦等,它们显示的时间都相同。(  )
24.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
25.(2023六上·邢台期中)微生物就是细菌和病毒,应该想尽办法将其消除。(  )
26.(2023六上·邢台期中)圭表是古代的天文仪器。(  )
27.(2023六上·邢台期中)地球的地轴倾斜的方向总是不变的。(  )
28.(2023六上·邢台期中)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29.(2023六上·邢台期中)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需要用池塘或鱼缸里的水。(  )
四、实践题。(7分)
30.(2023六上·邢台期中)观察工具的发展使观察范围拓展,促进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
(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
利用   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2)有些   能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但有些   会引起霉变。
(3)人们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    ,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1.(2023六上·邢台期中)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应该怎么办
五、简答题。(25分)
32.(2023六上·邢台期中)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如何控制其运动速度
33.(2023六上·邢台期中)为什么越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
34.(2023六上·邢台期中)简术死亡软木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的异同点。
35.(2023六上·邢台期中)我们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有什么共同点
36.(2023六上·邢台期中)放大镜凸度与视野有什么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逐渐变长;适中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比较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因为太阳直射。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因为太阳斜射。此时同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应当为夏至日是最短的,秋分日适中,冬至日最长
2.【答案】草履虫;变形虫;钟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
【知识点】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分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水中生活着很多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钟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等。它们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3.【答案】极夜;地轴倾斜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解答】在南极大陆,会出现长达半年的黑夜,这种现象叫极夜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地轴倾斜有关
【分析】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4.【答案】显微镜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5.【答案】七;八;颜色;形状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球上有七大洲、八大洋等,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形状表示。
6.【答案】帆顶;船身;球形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地球是正圆形的,最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小明在海边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看到船身,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球形的。
7.【答案】长;短;长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所以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长→短→长。
8.【答案】水;空气;岩石;生物
【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
9.【答案】测节气;定季节;制定历法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解答】古人观察到一年中每天正午时物体影子长度不同,并据此发明了圭表。圭表用于测节气、定季节和制定历法,在指导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分析】圭表和日晷一样,都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
10.【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木耳是真菌,属于微生物。故选B。
11.【答案】A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考查日出时间,不同时区的日出时间不同,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越东边的位置日出的时间越早,相较与拉萨和乌鲁木齐来说,北京最先迎来黎明。
12.【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地球是正圆形的,最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29%;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1%,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自西向东未围绕太阳转动,A说法正确,BC说法错误。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只有让光透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物像。因此,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片标本。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深夜过去,迎来黎明,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一周,每个地方的人们能迎来会1次黎明。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空气潮湿温暖时,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因此,保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故选B。
17.【答案】C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每个细胞中都有一个小黑点,那是细胞核。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上有小黑点,这些小黑点应该是它的细胞核。
18.【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要用干草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液最好是池塘水。池塘里的水含有少量微生物,利于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微生物。故选A。
19.【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故选A。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实物的倒像。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相反。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动物、植物都会适应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而发生生物节律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各种蜂类、鸣禽及大多数哺乳类动物昼行夜伏,而鼠、蝙蝠、猫头鹰等属于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蝴蝶不属于夜行性动物,在白天出来活动。题目说法错误。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比较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因为太阳直射。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因为太阳斜射。此时同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应当为夏至日是最短的,秋分日适中,冬至日最长题目说法正确。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 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越往东的时区越早迎来黎明。题目说法错误。
2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玻片标本的制作。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话题。微生物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也有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如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干酵母菌。酵母菌使面发酵产生二氧化碳。题目说法错误。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题目说法正确。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地轴是穿过地球连接南北极的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题目说法正确。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能够放大物体图像,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节,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广泛应用。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题目说法正确。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要用干草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液最好是池塘水。池塘里的水含有少量微生物,利于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微生物。题目说法正确。
30.【答案】(1)微生物
(2)微生物;微生物
(3)疫苗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工具的发展使观察范围拓展,促进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微生物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也有害,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如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干酵母菌。酵母菌使面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但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霉变。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人们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疫苗 ,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1.【答案】反光镜没有调整,可调节反光镜,直到能从目镜里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只有让光透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物像。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可能反光镜没有调整,可调节反光镜,直到能从目镜里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32.【答案】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或者用吸水纸吸走多余水分。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标本时,发现微生物一直在运动,不便于观察,可以重新制作玻片标本,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限制微生物的移动,再滴液体,或者在原玻片的盖玻片边缘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也可以减慢微生物的运动速度。
33.【答案】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所以越往东边的省市越早迎来日出。
34.【答案】死亡软木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膜,小格子形;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核,有细胞膜,长格子形。它们都有细胞壁。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通过观察死亡软木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膜,小格子形;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核,有细胞膜,长格子形。它们都有细胞壁。
35.【答案】构造简单,身体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构造简单,身体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36.【答案】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越大,视野越小。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
1 / 1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一、填空。(28分)
1.(2023六上·邢台期中)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   ,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   。
【答案】逐渐变长;适中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比较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因为太阳直射。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因为太阳斜射。此时同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应当为夏至日是最短的,秋分日适中,冬至日最长
2.(2023六上·邢台期中)在水中生活着很多的微生物,如   、   、   、   、   、   等。它们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答案】草履虫;变形虫;钟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
【知识点】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分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水中生活着很多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钟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等。它们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3.(2018五下·柯桥期末)在南极大陆,会出现长达半年的黑夜,这种现象叫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   有关。
【答案】极夜;地轴倾斜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解答】在南极大陆,会出现长达半年的黑夜,这种现象叫极夜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地轴倾斜有关
【分析】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4.(2023六上·邢台期中)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   观察,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答案】显微镜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5.地球上有    大洲,     大洋等,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    、   表示,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地球。
【答案】七;八;颜色;形状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球上有七大洲、八大洋等,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形状表示。
6.(2023六上·邢台期中)小明在海边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然后看到   ,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   的。
【答案】帆顶;船身;球形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地球是正圆形的,最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小明在海边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看到船身,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球形的。
7.(2023六上·邢台期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   。
【答案】长;短;长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所以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长→短→长。
8.(2023六上·邢台期中)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   、   、   、   、等。
【答案】水;空气;岩石;生物
【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
9.圭表用于   、   和   ,在指导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答案】测节气;定季节;制定历法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解答】古人观察到一年中每天正午时物体影子长度不同,并据此发明了圭表。圭表用于测节气、定季节和制定历法,在指导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分析】圭表和日晷一样,都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
二、选择。(20分)
10.(2023六上·邢台期中)木耳属于(  )。
A.植物 B.微生物 C.动物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木耳是真菌,属于微生物。故选B。
11.(2021五下·天津期末)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拉萨 C.乌鲁木齐
【答案】A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考查日出时间,不同时区的日出时间不同,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越东边的位置日出的时间越早,相较与拉萨和乌鲁木齐来说,北京最先迎来黎明。
12.(2023六上·邢台期中)关于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C.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地球是正圆形的,最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29%;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1%,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自西向东未围绕太阳转动,A说法正确,BC说法错误。故选A。
13.(2023六上·邢台期中)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标本必须切成的(  )。
A.薄片 B.正方形 C.薄而透明的切片
【答案】C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只有让光透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物像。因此,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片标本。故选C。
14.(2023六上·邢台期中)罗伯特·胡克首次发现并命名“细胞”时观察的对象是(  )。
A.一颗食盐晶体 B.一块软木片 C.一块洋葱表皮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故选B。
15.(2023六上·邢台期中)地球自转一周,每个地方的人们能迎来会(  )次黎明。
A.3 B.7 C.1
【答案】C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深夜过去,迎来黎明,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一周,每个地方的人们能迎来会1次黎明。故选C。
16.(2023六上·邢台期中)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是空气(  )时。
A.高温、干燥 B.温暖、潮湿 C.阴冷、潮湿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空气潮湿温暖时,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因此,保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故选B。
17.(2023六上·邢台期中)观察一个单独的洋葱表皮细胞,里面的小黑点(  )。
A.细胞质 B.液泡 C.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每个细胞中都有一个小黑点,那是细胞核。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上有小黑点,这些小黑点应该是它的细胞核。
18.(2023六上·邢台期中)想要培养微生物,最好选择(  )。
A.池塘里的水 B.纯净水 C.自来水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要用干草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液最好是池塘水。池塘里的水含有少量微生物,利于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微生物。故选A。
19.(2023六上·邢台期中)“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  )现象。
A.偏转 B.加速 C.减速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故选A。
三、判断。(20分)
20.(2023六上·邢台期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相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实物的倒像。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相反。题目说法错误。
21.(2023六上·邢台期中)夜晚来临时,蝴蝶会出来活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动物、植物都会适应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而发生生物节律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各种蜂类、鸣禽及大多数哺乳类动物昼行夜伏,而鼠、蝙蝠、猫头鹰等属于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蝴蝶不属于夜行性动物,在白天出来活动。题目说法错误。
22.(2023六上·邢台期中)在不同的季节,正午阳光下标杆的影子长度是不同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比较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因为太阳直射。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因为太阳斜射。此时同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应当为夏至日是最短的,秋分日适中,冬至日最长题目说法正确。
23.(2023六上·邢台期中)酒店大厅里挂着许多钟,分别标有北京、东京、伦敦等,它们显示的时间都相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 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越往东的时区越早迎来黎明。题目说法错误。
24.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玻片标本的制作。
25.(2023六上·邢台期中)微生物就是细菌和病毒,应该想尽办法将其消除。(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话题。微生物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也有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如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干酵母菌。酵母菌使面发酵产生二氧化碳。题目说法错误。
26.(2023六上·邢台期中)圭表是古代的天文仪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题目说法正确。
27.(2023六上·邢台期中)地球的地轴倾斜的方向总是不变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地轴是穿过地球连接南北极的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题目说法正确。
28.(2023六上·邢台期中)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能够放大物体图像,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节,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广泛应用。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题目说法正确。
29.(2023六上·邢台期中)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需要用池塘或鱼缸里的水。(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要用干草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液最好是池塘水。池塘里的水含有少量微生物,利于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微生物。题目说法正确。
四、实践题。(7分)
30.(2023六上·邢台期中)观察工具的发展使观察范围拓展,促进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
(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
利用   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2)有些   能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但有些   会引起霉变。
(3)人们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    ,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答案】(1)微生物
(2)微生物;微生物
(3)疫苗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工具的发展使观察范围拓展,促进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微生物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也有害,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如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干酵母菌。酵母菌使面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但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霉变。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人们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疫苗 ,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1.(2023六上·邢台期中)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应该怎么办
【答案】反光镜没有调整,可调节反光镜,直到能从目镜里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只有让光透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物像。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可能反光镜没有调整,可调节反光镜,直到能从目镜里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五、简答题。(25分)
32.(2023六上·邢台期中)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如何控制其运动速度
【答案】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或者用吸水纸吸走多余水分。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观察标本时,发现微生物一直在运动,不便于观察,可以重新制作玻片标本,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限制微生物的移动,再滴液体,或者在原玻片的盖玻片边缘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也可以减慢微生物的运动速度。
33.(2023六上·邢台期中)为什么越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
【答案】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所以越往东边的省市越早迎来日出。
34.(2023六上·邢台期中)简术死亡软木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的异同点。
【答案】死亡软木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膜,小格子形;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核,有细胞膜,长格子形。它们都有细胞壁。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通过观察死亡软木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膜,小格子形;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核,有细胞膜,长格子形。它们都有细胞壁。
35.(2023六上·邢台期中)我们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构造简单,身体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构造简单,身体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36.(2023六上·邢台期中)放大镜凸度与视野有什么关系
【答案】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越大,视野越小。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