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课题 13.轮轴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材分析 第13课《轮轴》是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在认识了杠杆和滑轮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来认识轮轴,。课标中5-6年级的学习目标为: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轮轴比较常见,但不能说出个部分名称,体验到在轮上用力时省力。《轮轴》一课指向课标中的重要概念是: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5-6年级的学习目标是: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基于观察实验与交流,分析、综合、归纳轮轴的组成及作用,并且调查、记录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基于观察、实验,说出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科学思维: 学生在活动中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探究实践: 学生能与同学合作,探究轮轴的作用,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轮轴的作用。 态度责任:学生基于调查,说出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具有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基于观察、实验,说出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教学难点 学生能与同学合作,探究轮轴的作用,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轮轴的作用。
板书设计 板书 设计 13.轮轴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页图并提问1:课桌的螺丝钉松动了,我们常用什么工具把螺丝拧紧? 提问2:为什么螺丝刀能帮助我们快速而又省力地固定螺丝钉呢? 学生结合实际回 答:用螺丝刀可以拧紧螺丝钉。并交流螺丝刀的作用。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科学实践 认识轮轴 (1)组织学生观察螺丝刀的结构 讲述:螺丝刀是一种常见的工具, 可以帮我们快速而又省力的固定螺钉。请同学们观察几种不同的螺丝刀,比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螺丝刀的共同之处。如,都有轴和手柄;手柄粗,轴细…… (2)组织学生观察水龙头和方向盘的结构 出示水龙头和方向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它们的结构与螺丝刀的相似之处。 学生观察水龙头和方向盘的结构,如,都有轴,都有轮,使用时转动…… (3)引导学生归纳轮轴的结构特征 提问:通过观察与比较,你们发现这些工具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吗? 小结:像螺丝刀、水龙头、方向盘这样,由一个大轮和一个同心细轴组成的简单机械,叫作轮轴。 探究轮轴的作用 (1)引导学生通过“拧瓶子”游戏体验轮轴的作用 出示一个两端粗细不同的玻璃瓶。讲述:请一名同学握住粗的一端,另一名同学握住细的一端,往相反的方向用力,观察瓶子朝哪个方向转;两端互换,再尝试,体验哪种情况省力。 学生进行较力竞赛。体验轮轴省力与否。 学生交流:当手握住粗的一端时,比较轻松,握住细的一端,很费力。 (2)引导学生 通过实验,探究轮轴的作用 讲述:在较力游戏中,同学们感觉在轮上用力比较轻松,在轴上用力就比较费力。看来我们需要用实验数据来证明我们的感受是否是真的。实验材料有:轮轴、钩码、线绳、弹簧测力计、支架等。请观察老师的组装方法,之后分组组装轮轴装置。 提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想法呢?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第一步,把1个钩码挂在轴上,用测力计通过轮拉动钩码,观察、记录测力计的读数,第二步,把1个钩码挂在轮上,用测力计通过轮拉动钩码,观察、记录测力计的读数。接着,用2个钩码、3个钩码分别再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数据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总结:用轮带动轴时,测力计的读数小,说明这样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反之,使用轴带动轮时,比较费力。 调查轮轴的应用 出示教材中的轮轴图片,提问:你 们能在途中找到轮轴装置吗?使用这些轮轴时,是怎么用力的? 学生分析每一种轮轴的特点及用力情况。如:削笔器是省力轮轴,因为是轮带动轴动。 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 课后继续调查轮轴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亲身体验手在轮和轴上时,用力的不同。同时引发后续的探究活动。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 布置作业:课下继续调查生活中的轮轴应用,分析用力情况。
作业布置 1.轮轴的作用 以轮带轴 以轴带轮 2.轮轴的应用: 3.自行车的车把属于简单机械中的( )。 A 杠杆 B轮轴 C 滑轮
教 学 反 思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基于观察实验与交流,分析、综合、归纳轮轴的组成及作用,并且调查、记录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自己举例说出。应用起来还是能够分析出是否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