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则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则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20: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 说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é)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食不饱,力不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B.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食之不能尽其材 骈死于槽枥之间
D.策之不以其道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原文填空。
(1)文中表明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
8.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走近“唐宋八大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人物】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______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_______、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2)【走进作品】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都是经典,请选出两位作家及其作品,写出其中的名句。
(3)【感悟情怀】唐宋八大家在作品当中展示了自己的情怀,请选出两位作家结合具体的作品或内容分析他们的情怀。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策之不以其道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以君之力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
1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16.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 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 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17.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道少半( )
(2)苍山负雪(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磴几不可登。
石级几乎不能(难以、无法)登上去。
2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乙对荆宣王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21、解释加点词语
(1)子无敢食我也 食:
(2)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
(3)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走:
(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知:
22、翻译句子
(1)子以我为不信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
2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答案
D 2.C 3.(1)吃/同“饲”,喂 (2)马鞭/用马鞭驱赶 4.A 5.B
6、(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7.C
8、(1)柳宗元 王安石
(2)示例:①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示例:韩愈的《马说》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千里马悲惨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和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意愿。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名为写月景,实为写心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闲人”包含了赏月的欣喜、被贬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等复杂微妙的心境。
9.等:等同,一样; 策:鞭打 10.C
11.(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识别)千里马吧!
12.怀才不遇
13.示例:①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③了要做到心平气和,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言之成理即可)
14.B 15.A 16.C 17.B 18、(1)行走 (2)覆盖
19、石级几乎不能(难以、无法)登上去。
20、登山过程 所见景色
21.(1)吃(2)做……领袖(3)逃跑(4)明白
22.(1)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
(2)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3)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23.狐假虎威。
24. 这个故事主要的意义不在于表现狐狸的聪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坏人为了欺负好人和干坏事,总要找到一种势力作为靠山,打着一块招牌,掩护自己,吓唬别人。善良的人们,要学会识破这种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