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战中的插曲》 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大战中的插曲》 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2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 大战中的插曲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故事脉络
2.了解回忆录的特点,理解这一“插曲”背后所反映的寓意
3.理解百团大战中的插曲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之情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重庆市江津区(原四川省江津县)吴滩乡石院子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聂荣臻的主要作品有《聂荣臻回忆录》等。
1.作者介绍: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2.写作背景: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其实在八路军领导下,井陉煤矿一直就存在反抗,在1938年还发动过暴动,暴动后矿工们成立了由八路军领导的地下工人游击队,一直伺机而动。指挥此次作战的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杨成武仔细分析战情,认为此战乃百团大战第一战,且军事价值和战略价值都非常重要。
井陉煤矿破袭战
为保险起见,杨成武将主攻任务分配给麾下战斗力最强的第3团。3团共3个营,由1营攻新矿,3营攻老矿,同时在不远处有个贾庄炮楼,由2营攻坚。黄昏时分,杨成武亲自化妆成农民,悄然到矿区侦查地形,对整个矿区进行摸排,确定了攻坚的突破口。傍晚,3团3个营通过秘密前行,匍匐前进到攻击位置,并做好隐蔽,等待作战指令。
3.文学常识——回忆录:
(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
(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分类
回忆录的写法特点
(1)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
(2)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1.初读文章,总结本文一共回忆了几件事?
层次 段落 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1
交代回忆的故事,开篇点题
2-5
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
6-10
聂荣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
11-14
15
孤女谢恩
“插曲”成佳话
2.如何理解课文标题“大战中的插曲”?这一标题有什么作用?
“大战”: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插曲”:“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作用:
(1)点明了这一事件深厚的历史背景。
(2)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
(3)显得耐人寻味,强调了事件的美好性。
1.为了照顾日本小姑娘,聂荣臻元帅做了哪些事情?体现出聂帅怎样的情感和品质?
事情 情感与品质
给受伤的小姑娘包扎好伤口,并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
找附近哺乳期的妇女给在襁褓中的孩子喂奶
给大一点的小姑娘拿梨子吃
用小勺喂稍大一点的孩子
询问孩子姓名
大一点的孩子拽聂帅马裤腿
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挑子送小姑娘
体现出聂帅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借以表现出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2.聂荣臻元帅为什么要救日本小姑娘?
孩子是无罪的,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如果不救他们,他们会死在战火中。
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日本侵略军不同,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日本人民尽最大力量进行爱护和关心。
充分显示了八路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利于对一部分日本人进行工作,促进反战联盟的形成。
3.文章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①给日本军写信是“大战中得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的了故事的完整性。
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
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
4.仔细阅读聂荣臻元帅写给日本人的信,分析聂帅的写信缘由。
对敌进行政治工作的需要
通过两小孩的事告诉日本军人,八路军有宽待战俘的政策。日本军队下层人员同军阀、战犯不同的,好多人是强征来的工人、农民,与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阶级属性,他们也是受害者,是可以争取的。事实上,这个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少日本战俘组成反战同盟,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作出了贡献。
军队不是为了个人恩怨打仗,抗日战争不是为了个人仇杀,而是为了民族独立与幸福。这也是八路军战士救助人孤儿甚至还要拾取日本副站长的根本原因。(人民军队的性质、人民战争的性质)
5.聂帅说的“今天的美穗子,纯朴善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句话蕴含着什么深意?
这句话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但是情感充沛。一方面,聂帅对美穗子几十年后来探望自己的行为表示欣慰;另一方面,这句话也蕴含着“言外之意”,美穗子实际是爱好和平的日本人士的缩影,聂帅对美穗子的赞美,反映出他对中日两国和平相处的希望,对中日友情的珍惜。
6.为什么救助日本小姑娘的事会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
八路军救助日本小姑娘,成为佳话不仅仅体现在日本民众对一群善良中国人的感念,而是因为这件事彰显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人民战争的正义性,以及这种性质与正义的强大力量。充分反映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爱好和平的日本人。几十年后,美穗子回访中国当面感谢聂荣臻,并积极从事中日友好活动,这和聂帅救助前后呼应,反映了两国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愿景。
聂荣臻用回忆的方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