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3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1.梳理文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分析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方法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句
3.把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理解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的区别
4.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体现的“百折不挠、众志成城、甘于奉献、命运与共”的精神品格
1.了解“钟华论”: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影响力。
2.写作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1949年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武汉市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3.文学常识——社论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社论是带有指导性的声音,所以不同于学术论文,是不允许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和辩论的;社论也不同于一般的评论文章,因为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带有权威性的坚守党性原则的评论文章,是不允许任意发挥个人意见的。社论也不同于一般的文件和指令,它是从思想认识上阐明问题,把社会生活现象和重大时政问题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分析阐述,从而把受众的认识水平提升到政策的高度,从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性。所以说,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社论也具有新闻评论的一般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等),但是最突出和重要的就是它代表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功能。因此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才会把社论喻为“报纸的心脏”。
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体完整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和过程、原因和结果、意义和影响。事件通讯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可以报道重大事件,又可以叙写“凡人小事”;既可以赞颂先进事物,又可以批评错误倾向。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概念定义
报道主体
写作重点
写作特色
相同之处
是一种对人物事迹和经历进行具体形象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是一种对一些典型或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一般以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具有突出贡献的正面人物为主
一般多以典型事件或先进单位为主
重在写人,把人物放在突出位置,一般多写人物个像
抓住典型事件表现人物,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同属新闻,具备新闻的基本属性——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内容都涉及人和事;写作目的与功用都是为了记录与传播。
重在写事,但在记事中写人,并且多写人物群像
完整并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也可以概括性叙述事件,或突出描写事件片段
1.请结合文本,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并填入空缺处。
导语 悲壮雄浑的篇章
(一)
(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三) 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四)
(五)
(六) 国家治理能力的检验
(七)
(八)结语 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
党的坚强领导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科学防治,效果显著
合作抗疫,国际援助
1.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作者通过这个标题要表达什么意思?
(1)本文的标题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一个介词短语,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则交代了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
(2)这两个标题结合在一起,意思是2020年中国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课文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2020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历史事件,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报道的。
文章主体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从国家、人民、精神、理念、应对方法、国际合作等角度进行报道的。
3.作者安排课文主体部分的顺序的依据是什么?各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1)依据是由宏观到具体,由内因到外因,突出了我们国家抗疫成功的主要因素。
(2)党的领导是抗疫成功的根本保证;四面八方的支援与人民的不屈精神、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以及科学防治效果显著,都是党的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抗疫的成功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合作抗疫虽是外因,但在战胜疫情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倒叙手法,请分析一下这样叙述有哪些好处。
①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单调。
②造成悬念,引发读者对文章的思考。
③倒叙打乱事件发展的顺序,使人猝不及防地进入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5.文章第(三)部分为何写1938年外国记者在武汉拍的照片?
这幅照片展示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民众举着写有“不死”两字的旗帜。作者以此说明,武汉人民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都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从而引出下文对民族精神的讴歌。
6.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句子,还使用了一些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请分组按章节找出这些句子,用批注的形式赏析这些句子的使用效果。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采用对称句式,指出抗疫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在于党带领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与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作者情感。
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典雅厚重之感,更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携手前行带来温暖与力量。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7.《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都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英雄人物和时代品格。但前者聚焦于焦裕禄这一时代英雄,后者则着力展现在党中央号召下的抗疫人物群像。请同学们圈画出两篇文章中刻画英雄个像或群像的语句,并完成表格。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
选取事例 语言与手法
人物个像
人物群像
初到兰考,视察灾情,谈计划诉愿景
站在激流中忍着肝痛绘制洪水流向图,强忍肝痛听取工作汇报
风雨夜布置救援工作;雪天送粮,走访困难贫农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钟南山院士的感慨、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28岁药师宋英杰等抗疫英雄
武汉人民、白衣战士、无数普通人等
语言描写、以言见人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环境描写
侧面描写、心理描写
跨时间、空间的概括性描述,列地点明成效
简洁陈列事迹,结合凝练的议论、抒情性语言
略去姓名,合并共性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表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礼赞,对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