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五石之瓠》 课件 (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 《五石之瓠》 课件 (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4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 五石之瓠
1.鉴赏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
2.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评价庄子的思想
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
1.作者简介: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
3.文化常识——惠子:
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姓惠名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
惠子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中所包含的情感。
五石之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shí)。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 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 pǒu)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 (kuàng)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禁不起举。剖开来作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所以我把它打破了。”
葫芦
宽大空廓的样子
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坚固。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
种植
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击破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的“大”的功用。
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道:“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那人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
漂洗丝絮
同“皲”,皮肤冻裂
同“悦”,取悦。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用途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可见你的心如蓬草一样屈曲不通啊!”
指越人发兵侵吴
用绳结缀
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
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
题目解说
“石”是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瓠,葫芦。《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惠子的困惑:五石之瓠大而无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部分:运用言说理:宋人——不免于洴澼 ;客——裂地而封之。(所用之异)
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大樽浮江湖——超出常规思维。
1.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
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2.惠子用五石之瓠“盛水浆,剖为瓢”,庄子用之“浮于江湖”,请思考各自体现的深意?
惠子立足于现实生活,有才能,讲究物的实用性,以世俗功利观念来思考问题,体现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
庄子是从审美主义的角度 :立足自然,摒弃世俗价值,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有智慧、善辩,不拘于外物,主张物我融合,追求无用之大用。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 的境界。
小与大之辩;无用和有用的话题之争。
3.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
庄子在文中是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
惠子则是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
4.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人们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5.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庄子讲述了一个“不龟手药”的故事,同样的药方,不同的用途,得到了“或以封,或不免子洴澼 ”悬殊的结果,生动地阐明了事物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所用之异”的道理。
(1)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
(2)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
庄子笔下的大瓠能装得下五石的东西,五石就是五十斗,相当于五百升,体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客”凭着不龟手药,大败敌手,获封土地,极富夸张色彩,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样的不龟手药,宋人不免于洴澼 ,“客”却被君王封赏,结局对比鲜明,突出了用途决定价值的道理。
文章开头先写惠子的问题,庄子指出“夫子固拙于用大”。接着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得出“所用之异”的结论,然后再回到惠子的大瓠上,说,“何不虑以为大梯而浮乎江湖”,指出了正确做法,同时指出惠子思想的局限“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论述首尾照应,深刻透彻。
(3)论点鲜明,论述思路清晰。
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本文运用寓意深刻的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五石之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