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老人与海(节选)》 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老人与海(节选)》 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4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 老人与海(节选)
1.了解小说节选部分之前的情节,梳理小说情节
2.分析老人圣地亚哥“失败英雄”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内核
3.分析文中的“内心独白”,把握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作者介绍: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入伍,因眼疾未被接受。海明威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后,去当见习记者。战争始终吸引着海明威。1918年5月被授予中尉衔,到了意大利前线担任救护车队司机。在战争中为抢救伤员负过伤,前后动过12次手术,取出了237块弹片。
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 用猎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2.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50年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海明威本人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1954年《老人与海》为海明威赢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角人物是一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老渔夫圣地亚哥,驾舟在海上连续84天,但是没捕着一条鱼,在别的渔民的奚落中,老人决定再次出海,去寻找他自己的幸运之神。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本文节选部分就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
3.内容简介: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工具
结局
灰鲭鲨
一条
鱼叉
杀死灰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加拉诺鲨(铲鼻鲨)
两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两条铲鼻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铲鼻鲨
一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铲鼻鲨,刀子被折断
加拉诺鲨
两条
棍子
鲨鱼受重伤,剩下半条鱼
鲨鱼
成群结队
棍子、舵把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下残骸
2.本文为什么以“老人与海”为题 “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写的是老人捕获大马林鱼后在海上独自与鲨鱼搏斗的全过程,让我们感受了一场大海与风浪的洗礼,也充分领略到大海中壮阔、美丽、富饶、仁慈、凶险、残忍的种种场景。因此以“老人与海”为题。
作用:以“海”作为背景,更能烘托出老人在厄运险境中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1.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具有浓厚象征性的硬汉的典型形象,请阅读课文,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
人物形象赏析——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是位平凡到极致的老人,他总是“孤独”地“独自划着船在墨西哥湾流中捕鱼”。他“瘦削憔悴,脖子后面皱纹遍布,脸上满是褐色的斑点”,“全身上下都透着沧桑”,只有那双眼睛“满是快乐和坚韧”。这些外貌描述展现给我们个乐观而孤独,沧桑而衰老的老渔夫形象。
形象
解读
出海捕鱼、捕获一只大马林鱼,与大鱼相持两天三夜,杀大鱼回程、与群鲨搏斗、回渔港。
人生
经历
老人瘦削憔悴,脖子后面皱纹遍布,脸上满是褐色的斑点,沿着两颊向下蔓延。由于经常用绳子拉大鱼,他的手上有不少深沟般的疤痕,但都是旧伤,它们就像是毫无生机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表。老人全身上下都透着沧桑,但那双眼晴除外。那是如海水一般蔚蓝的眼睛,目光中满是快乐和坚韧。
外貌
特征
孤独、乐观、坚韧、毅力顽强、冷静理智、绝不轻易妥协
性格
要点
(1)“或许我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健壮,”老人说,“但我有很多捕鱼的诀窍和坚忍的毅力。”
(2)“事情一旦太完美了就不会长久的。”他想。
(3)“不过人并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人可以被摧毁,但是不能被打败!”
个性
语言
人物描写的方法:
行动描写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
老人的心理活动
2.本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也许能制服它。
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真希望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老家伙,你从骨子里累了。
但愿不用搏斗,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
勇敢
不屈服
……
疲惫
有摇摆
想放弃
……
不知道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会不会欣赏我一举击中鲨鱼的脑袋
船还是好好的,它还算是完好无损。
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就要来了,可我连鱼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
用偶像激励自我
……
乐观
……
特点:
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作用:
老人是在大海中独自与大鱼、鲨鱼斗争,与海洋斗争,通过独白来展示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老人硬汉子性格形象,突出了重压下依旧优雅、精神上永不可被战胜的主题。
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3.老人实现了愿望,捕到了鱼,但是,尽管他费尽力气,勇敢搏斗,但是最终的结局,得到的却是一副残骸。有人说,老人成功了。也有人说,老人失败了。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人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因此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是一个“硬汉”形象。
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硬汉的宣言: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句话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更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4.海明威的小说语言凝练而又精当,少有修饰,往往用朴素的语句直接呈现场景和形象,却充满内在张力。细读本篇节选部分,分析其创作风格。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
结构和情节简单,人物少到不能再少,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和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老人与海》中电报式风格的特点:
老人与海(节选)
第一次搏斗(详写)
灰鲭鲨
迅速 背脊 漂亮 嘴巴牙齿
反衬手法
老人 沉着应对
第二次搏斗(详写)
加拉诺鲨 贪婪残暴
老人
身手 眼光 头脑
智慧与力量
第三次搏斗(略写)
与鲨鱼的搏斗(略)
老人的自言自语(重点)
充满自信
充满勇气
第四次搏斗(详写)
两条加拉诺鲨
老人 棍棒
豪迈(跌宕起伏)
第五次搏斗(略写)
群鲨 群起而攻
老人 奋力搏斗
豪迈(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