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9: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1.分析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赏析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2.理解诗人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及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1.作者介绍:
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一株奇葩。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听朗诵音频,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根据注释,掌握诗歌大意。
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花草茂盛的原野
形容波光荡漾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
月光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明月映照下的楼阁。这里指楼上的思妇。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指飘荡江湖的游子
即双枫浦,在湖南浏阳南。
同“徘徊”
指守候在家的思妇
用玉装饰的门,也用作门的美称。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里指鱼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光辉照射
月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潇水和湘江,均流入洞庭湖。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1.这四句描写一幅怎样的图画?为什么用“生”不用“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海上“升”明月,比较机械化,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动作,说明月亮从海面上升起来了而已。但海上“生”明月的意境却不同了——试想一下,碧海万顷,波平如镜。夜色正迷茫,一轮明月仿佛是事先藏在海里一般,溶溶地从海面上跃出,直至光芒一泻千里,给人一种神秘、大气、妙不可言的感受。
入题即是一幅壮丽的画面:江海连潮,月共潮生。
“生”一字更有灵性、更为意韵深刻,它不仅突出了明月的的美丽。还反衬了大海的磅礴,有种“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的意味。甚至就这一个字,给诗带来了一股磅礴的气势。张九龄这首诗若没有了“海上生明月”和“生”这个字,便使唐诗的历史里少多灿烂的一笔啊。
总之,海上“升”明月只是一句话,而海上“生”明月却是一副千年来令人神往的瑰丽的画卷。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诗人为什么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对表现月光有什么样的作用?
因为飞霜和汀上白沙的颜色和月色一样,所以觉察不到霜的飞洒,看不清白沙的颜色。这几句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月光的素淡纯洁明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则是从正面描写月光的纯净明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明月永照
对照
人生更替
哲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苏轼
孔子
曹操
3.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那么,面对生命的短暂,你将如何面对?是消极懈怠,还是积极进取?请谈谈你的看法。
积极进取。人生就是用来奋斗的,积极进取是人生的主旋律。虽然人生短暂,但我们不去奋斗,不去争取,就不会有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前行。从个体来看个人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众人的力量确实巨大的。也许,一代人的奋斗是有限的,但一代代人接继奋斗,终会赢来胜利的曙光。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
4.千古奇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天》
江畔之人谁人最先见到这轮明月(空间),江上之月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临人寰,然而不知青天有月来自何时,江畔有人又始自何时,人与月何时相遇的(时间)。以“人见月”,“月照人”反复吟味,造成抒情味很浓的咏叹,让人回肠荡气。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5.这四句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请简要分析。
这些意象将相思之苦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
抒写游子和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白云”的飘忽比喻游子的萍踪不定;
“青枫浦”是两水分流之所,暗示离别之意;
“明月”则是引发相思之情的景物,有月圆人不圆之意;
“楼”是思妇望月怀人之所。
意象积累——白云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陶弘景(南北朝)
云在空中随风而起,随风而止,形状千变万化,始终处于飘荡、不安定的状态。在诗人眼里,这与游子天涯漂泊、无依无靠的命运相似,白云成为游子离别的象征。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李攀龙 (明)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 (唐)
意象积累——扁舟
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
——张九龄(唐)
扁舟子:漂泊在外不得志的代名词。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6.诗中怎样细腻地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的?请结合“徘徊”、“卷”、“拂”等词进行分析。
“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但思妇似乎并不领情,思妇因明月增添相思之苦,想“卷”去和“拂”走惹人愁思的清辉,但卷而不去,拂之还来。“卷”、“拂”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古时制衣的料子如罗纫、缟练等大都是生料,必须捶捣,使之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称为“砧”,一般为石制上,用木棒(称为“杵”)敲平,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有时是在衣服做成之后进行捶捣,前人诗歌中也统称“捣衣”。
何为“捣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晏几道
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陆游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辛弃疾
意象积累——捣衣
捣衣的机械重复的劳作,砧声单调悠长,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如此,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7.这八句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游子对思妇/思妇对游子的相思?
用落花、流水、残月等伤情的意象表现游子的思归之情。花落、水流、月落,都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写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归的凄苦和落寞。
8.“复”“沉沉”“无限路”“满”对表达游子的相思之苦有何作用?
“复”写游子日复一日,夜夜望月思归,直至夜深月落,从持续时间的角度表现相思之苦。
“无限路”写游子与思妇天各一方,衬托了他的相思之苦。最后写游子的离愁伴着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洒满江树的月光象征无穷无尽的离愁,月色和离愁水乳交融,一个“满”字写出愁思的深厚。
“斜月沉沉藏海雾”既写出了夜色的迷蒙,更写出游子归期难定的迷茫,“沉沉”写出了他不能如愿归家的沉重心理和孤寂之情。
在结构上,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人生思索、思妇游子为基本着眼点,以月亮升起到月亮坠落的过程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9.诗歌特点
“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
——李泽厚(《美的历程》)
10.感情基调
画意
月下之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春江花月夜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哲理
诗情